进出有道 海纳百川须依法

2015-08-19 05:22
食品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进口消费

前段时间,“僵尸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仅公众的目光被全方位、多角度地吸引,就连各新闻媒体也对该事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保卫战逐渐演变成真假新闻大战,不禁引人深思。这场大战的主角也被部分媒体冠以“僵尸肉”的称号,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专业术语,而是指超出保质期时间较长的冷冻肉。有媒体报道称,在“僵尸肉”行列中,不乏超出保质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冷冻肉品。这些过期冷冻肉品的存在也对消费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伤害。

总而言之,消费者关注的是这些冷冻肉会对健康产生哪些影响,想要弄明白这一点,就需要了解这些冷冻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运输过程中又经历的哪些不为人知的曲折。

今年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10万余吨。而这些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冻肉又流向了何方呢?

“多年的冻肉品质上比鲜肉差,但只要冷冻过程中没有发生解冻现象,从外观和口感上很难区别。但是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有专家表示,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可能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近年来,生鲜电商逐渐发展成熟,一些网络平台或将成为其潜在的销售渠道。更有利欲熏心的不法商贩,将这些没有经过检验检疫的冻肉品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制作成袋装熟食,流向千家万户。据了解,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中的黎某及其家人近一年至少走私数百吨猪脚和鸡爪等冻品进入湖南,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非法”、“合法”一念之差

这些冷冻肉品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入境,未经检验检疫,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根本原因在于不法分子为了巨额利润铤而走险,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同样是国外食品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正规合法渠道进入中国的进口食品与之相比则显得“光明正大”,进口食品行业近几年也逐渐发展成熟。

说起进口食品,大家脑海中应该会浮现出精美的包装、个性的设计、独特的口感等等,这些与众不同的感官印象组成了进口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新奇、特别的感受。

通过非法渠道走私而来的冷冻鸡爪、牛肉让消费者心生畏惧,那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波士顿龙虾是不是让你心生向往,在食用时心中也会踏实不少呢?随着我国电商的飞速发展,进口食品也加入其中,乘着电商发展的东风,进口食品的脚步稳定且快速。

作为电商巨头的京东和阿里巴巴近日都有大动作,京东商城与加拿大政府在京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京东商城销售加拿大生鲜食品饮料。今年4月,京东全球购上线,专门销售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进口商品。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在一年前就开始不断邀约国际品牌开设商铺,并对进口生鲜食品和海鲜加大宣传。一号店在也销售进口食品。加拿大牛肉协会董事会成员亚顿表示:“我们在中国的电子商务中看到了未来的趋势,目前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牛肉主要提供给餐厅、食品加工厂和商店,但我相信以后会在线上渠道获得更大销量。”

电商网购:几多欢喜几多愁 正确选购是王道

网购进口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炎炎夏日,室外骄阳似火,我们只需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一段时间之后,德国的饼干、法国的饮料、意大利的巧克力出现在家门口,省去了到超市选购的时间与精力,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从事销售行业的李小姐表示,她平时经常网购进口巧克力、水果以及乳制品,“国内部分食品的添加剂含量得不到保证,国内的食品安全环境也令人担忧,我觉得进口食品可能会好一些”。

但是网购进口食品也存在隐患,有媒体报道,7月初,胡先生在一大型网络商城看中一款叫甘蒂牧场的德国进口牛奶,下单之后,胡先生在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快递,“我当着快递员的面拆开了,箱子一打开,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胡先生如是说。之后,胡先生拨打商城的投诉电话反映情况,据胡先生表示,在取走问题产品之后,有售后联系他,并表示送50元券,胡先生并未同意,当天下午又联系他,表示送200元券。

在网购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令消费者难以接受,如果鉴定产品本身有问题,应该尽可能保留证据,并将产品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检验鉴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可以向商家提出10倍经济赔偿。

虽然部分网购进口食品存在着一些漏洞和弊端,但从进口食品行业整体来看,还是在不断发展的。作为当下重要的消费渠道,网购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年轻消费群体则是其中的主力军。时尚、活力这些与青春分不开的词语充斥其中,而网购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进口食品带来的新奇、独特的感官享受都深深吸引着年轻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的时候,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却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也使得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出现盲目消费现象。

在购买进口食品之前,消费者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就会在选购产品过程中得心应手,购买到心仪的进口食品。

合肥市消费者协会在日前发布的消费提示中提醒消费者,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才能够进行合法销售,上面注明了该进口食品的详细信息,并加盖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公章。消费者如果有疑问的话,可要求查看该进口食品是否有相关证明,或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查询。

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看包装上是否有中文标签。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体现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配料的定量标示、净含量和规格、日期标示、贮存条件、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辐照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示"辐照食品",对使用辐照处理过的原料,应在配料表中标明;对转基因食品的标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按照要求,食品标签的中外文需一一对应。此外,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特殊膳食用进口食品,还应注意包装上是否标有中文营养标签;如果是购买进口保健食品,则需注意中文标识的左上方是否有蓝色保健食品标签。

消费者在购买时要尽量选择信誉好、经营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如需网上购买,在签收时多加小心。如果发现食品的包装袋、包装盒磨损陈旧,金属包装脱漆生锈,图案印制粗糙低劣,封口处有再加工的痕迹,生产日期、保质期处有涂改粘贴痕迹,最好第一时间与卖家交涉。同时购买时切记要索要购物凭证及发票,以便事后维权。

另外,在网购进口食品时,选择有实体店的电商则会更加可靠,安全系数会高很多。因为开实体店需要经过各国家机构的审批,同时要有第三方认证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要通过可信网站认证,必须提供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在网购进口食品之前,如果能对以上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无误的话,购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进口食品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路漫漫 成长之路须求索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但是在网络购物尚未风靡的时候,消费者对于进口食品的印象还停留在超市的进口食品专区和进口食品专卖店。在进口食品行业发展之初,同样经历了这样或那样棘手的问题,那么,进口食品行业是怎样披荆斩棘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商品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带动了整个国际市场的发展,而贸易的简单化、合法化也带动了国内的食品消费市场,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进口食品国际品牌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纷纷来中国挖掘商机。进口食品在丰富国民日常饮食的同时,也为各国的食品产业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有资料显示,我国进口食品来自世界143个国家和地区,丰富的进口食品种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但是在进口食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群体则相对固定:一类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强的年轻群体,一类是收入可观的消费群体,因为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以及高收入,这种需求也就随之产生。另一类就是外国朋友,因为进口食品更加贴近自己国家饮食习惯及口味而购买。相对狭窄的消费人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进口食品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2005年我国进口食品市场容量达到225.8亿元,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是我国人均消费量仅为16.6克,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2.6千克的消费水平相去甚远。类似上述这些出现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在少数:市场较为分散、企业规模不大、销售种类不多、产品消费意识不完善等都曾给进口食品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时进口食品消费属于中高端消费,消费人群多集中于白领、时尚人群等。而消费特征则表现为追求新潮、尝试新鲜事物。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高、产品价格高、销售终端相对狭窄都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特征。当时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并不浓厚,进口食品的产品销售还未大众化。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进口食品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是在一段时间的行业调整后,进口食品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扩散的态势,消费人群逐渐扩大,消费者的购买机率也就随之增大,行业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行业发展逐步成熟之后,我国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市场总额年平均增长15%,2012年国内常规进口食品销售额达到630多亿美元,2012年我国对食品的进口贸易额为450.7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2.2%,2013年上半年进口额达到43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进口食品行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为我国食品行业的进出口提供了不小的助力。据海关统计,2013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食品21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其中,出口84.9亿美元,增长5.8%,进口133亿美元,增长10.8%。我国出口水产品29.9亿美元,增长21.3%,占我国食品出口总值的35.2%,水果6.9亿美元,增长14.3%,占8.1%。同期,进口粮食、油料、油脂等粮油制品79.9亿美元,增长4.2%,占我国食品进口总值的60%,进口肉及肉制品9亿美元,增长36.4%。

以上数据见证了我国进口食品行业在经历调整之后取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也为以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当下展未来 紧握机遇谋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进口食品行业已经从稚嫩的幼苗成长为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不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线上网购,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美国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大陆进口食品市场规模或将高达4800亿人民币。客户群体的消费模式的变化也对行业带来了有利影响,国民的食品结构由之前的温饱型为主的格局转变为营养型、享受型。而进口食品恰恰符合以上条件,备受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青睐。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使用进口食品作为每日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对我国进口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电商作为当下热得不能再热的消费渠道,已经深深植根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食品电商网站的价值正日愈凸显。对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正规平台在线购买到安全、优质、健康、放心的进口食品,从而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对进口食品原产国来说,网购已成消费趋势,借助电商网站,可以把更多的本国食品带到中国市场;而对电商网站来说,拓展进口食品市场,既可以从当前国内电商行业惨烈的价格战、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同时也可以追求高毛利、高回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进口食品电商目前处于蓝海,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未来还有不断挖掘的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进口食品质量良莠不齐,人们迫切需要一个与国外优质进口食品品牌合作、确保进口食品百分百质量安全的平台。相关食品电商都需要在这方面给消费者提供保障。

自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以来,社会各界均积极响应,相关政府部门接连出台政策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引路领航。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不论是通过试点信息化监管平台进出口的,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出口的,都已经按照一般贸易进行监管、征税,并纳入海关统计数据。据了解,2015年,政府频发文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健康发展。仅5月单月,就有三条政策陆续出台。

不论消费渠道怎样便利、优惠如何诱人,相信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还是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给广大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中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跨境电商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国外奶粉生产企业必须要在相关部门备案,入境前所有产品必须印制中文标签。未获检验检疫准入的食品以及法律禁止商品禁止入境。

现如今,网购进口食品也有了相关法律保驾护航,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安全、健康的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而在各级城市的商超中,进口食品专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进口食品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论是线上电商的如火如荼,还是线下商超的有声有色,都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这也是进口食品行业需要紧紧把握的契机,以此契机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更加稳定、快速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进口消费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新消费ABC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