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时代ESP教师的角色和发展

2015-08-23 09:18尚文真郭燕玲
关键词:理论时代语言

尚文真,郭燕玲

(1.山西传媒学院 基础部,山西 晋中030619;2.山西传媒学院 传媒管理系,山西 晋中030619)

0 引 言

“后方法”时代是西方学者(Brown;Kumaravadivelu;Richards &Rodgers;Bell)在经过对百年外语教学法的反思之后提出的教学理论。[1]该理论认为外语教学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教无定法的后方法时代。后方法理论是以教师自主性为核心的三位系统,包含了三个参量,即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可行性。[2]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一种多元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Hutchinson & Waters)。[3]16-17它不是产品(Product)[4],不是特殊的语言种类,不是一门专业,也不存在特殊和固定的教学模式。ESP教学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5],学术英语侧重于达到用英语听讲座,阅读专业文献,撰写学术论文等学术需求;行业英语则侧重于训练特定行业人员开展工作所需求的交流能力。因此,ESP是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需求而进行的语言学习。ESP教师的角色是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主导因素。ESP 教学需求的这一特点,与“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原则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文章旨在以“后方法”时代的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对ESP教师分析定位和专业发展进行尝试性探讨。

1 “后方法”时代

外语教学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翻译法开始,经历了自然法、听说法、情境法到认知法、交际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这些方法都曾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一定的关注。然而,在外语教学史上,每一种方法都经历了诞生—流行—销声匿迹—重生的循环演变,这种“专家制造,教师消费”的方法至上论引发了部分语言学家的质疑。英国语言学家Richards指出:“方法的起起落落取决于方法本身以外的多种因素,它经常反映了时尚和潮流、追名逐利者以及知识市场驱动力的影响。”[6]在此思潮影响下,作为方法时代到后方法时代的过渡期,超越方法时代(Beyond method era)出现了。这个时期,Samani-Nodoushan指出:“有效的教学是理论家与实践者合作的结果,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承担建立理论的责任,而不是语言学家。”[7]这一思想是“后方法”时代对教师身份与角色提出新要求的理论基础。

20世纪末,在经历了种种方法的更替、融合之后,“后方法”时代(Post-method pedagogy),又称“后教学法”理论,被美国加州圣胡赛州立大学的B.Kumaravadivelu 教授首先提出,并有很多学者[6,8]响应,使其成为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概念。B.Kumaravadivelu认为“后方法模式是试图找到方法的替代,而非一种替代的方法”[7]。

B.Kumaravadivelu教授提出了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的三个参数,即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可行性(Particularity,Practicality,Possibility),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大宏观策略[9],指出其实质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也不谋求对最佳教学法的追求,而是强调教学活动的各个参与者以各自不同的努力实现教学的各种需求。它对传统教学法的超越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习者、教师教育者的再定义以及教学经验理论化方面。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创设理论,并将其理论加以实践。这一教学理念适用于各种需求的外语教学,对于ESP 教学同样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2 我国ESP教学与ESP教师现状

我国ESP教学从被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有20余年了,其间,学术界关于通识英语(EGP)与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过激烈的探讨。ESP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相应的ESP教学。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应该先以基础英语学习为重点,之后再进行ESP选修学习,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考虑将ESP教学提前介入课程学习。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ESP 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从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这类教师语言基础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有些教师虽然投入精力来弥补专业知识的空缺,但仍难以自如地将专业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传统语言教学方式,当涉及专业知识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很难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落实语言的运用功能,将ESP教学变成简单的专业英语翻译课。另一部分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通常学历较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他们的教学常以专业知识为主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大提高。

以山西传媒学院传媒管理系为例,该系的网络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目前是由几名英语比较好的专业教师来担任,每人分配一个单元,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单元之间没有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且学生在课前并不了解教学流程和步骤,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由于语言教学经验不足,且在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和拓展方面谨小慎微,故ESP 教学基本依靠其以翻译专业知识为主。学院播音系也曾经开设过类似于ESP的英语课程,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的制约以及ESP教师专业素质的局限,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该系已经取消了这门课程。

那么,ESP作为基于学习者自身需求而产生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它的教师队伍从何而来?ESP教师的角色特征如何确定?这是国内很多大学ESP教学面临的问题。

3 “后方法”时代ESP教师的角色定位

特殊性、实用性和社会性可行性的三个原则参量构成了“后方法”教学理论的框架,其中特殊性强调外语教学中社会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特定性[10];实践性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及教学需求不断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可行性强调的是语言教学宏观社会因素和教学者之间形成的可能性,即语言教学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B.Kumaravadivelu提出了10项宏观策略。这些策略倡导语言教师摆脱教学法的束缚,注重研究教学语境,在实践中思考提炼教学理论,再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Robinson指出,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法[1],ESP教师需要具备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即灵活性。Jarvis将ESP教师的能力总结为10个方面,内容涉及分析教学语言和情境;评估、编写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设计、解释教学大纲;创设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等等。ESP教师比EGP教师对特殊性、实用性和社会性可行性的特点要求更为突出,其教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也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在“后方法”时代的ESP教学中,教学的真正含义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活动,而是指课堂教学与教师个人思维的融合。各种方法的使用、各种教学素材的选用、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反映了教师课堂决策、个人思维、学术兴趣、经验积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ESP 教师的角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ESP教学理论的构建者

在“后方法”时代宏观策略的指导下,ESP教师不再是研究和实践所谓专家们提出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确立教学内容,设计并解释教学大纲和学习方法,研究教学策略,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3.2 ESP教学理论的实践者

ESP教师除了构建适应教学需求的教学理论,同时还应该是ESP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主导的ESP课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而非教师主导学习。优秀的教师应该引导和激励学生理解、思考和实践,以获得预期的技能提高效果。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后,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是观察者、监督者和指导者,同时根据教学效果动态地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效调整。

3.3 教学理论的研究者

教学理论的研究者与教学理论的构建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研究指在构建教学理论之后,通过教学过程获得经验之后的反观与考量。大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与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探索研究,创造知识,做一名学者。在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之后,教师应对所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再研究,评估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以更加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综上所述,“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的宏观策略可以用来指导ESP 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能力,担当好教师角色。在表1 中,将教师角色、“后方法”宏观策略及ESP教师能力做了对应比较,当然宏观策略的要求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体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此处做这样的分割与联系是为了明确“后方法”时代理论对ESP教师的具体指导意义。

表1 ESP教师角色、“后方法”宏观策略、ESP 教师能力三者比较

4 “后方法”时代ESP教师的职业发展

优秀的ESP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也具备英语语言教学知识,同时深谙教学法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要求使得ESP 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考虑,ESP教师队伍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明确教学目的,加强师资培训

首先,ESP教师与双语教学不同。ESP不是一门专业,而是依据特定需求进行的语言教学,以满足不同语境下教学需求。ESP教学内容应该侧重语言方面,设计具有相对共性的ESP 课程内容是ESP课程的重点。

其次,ESP教学需要一支既有较高英语教学水平,又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无论是普通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在承担ESP教学任务之前,都需要接受教学理论的培训。内容包括:①教学策略和技巧。在“教无定法”的“后方法”时代,教学中的“法”是隐藏于各种课堂教学方法之外的深层次理念,故理解教学本质,明确宏观策略,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潜能。教师的潜能来自很多方面,可能是教师培训的收获、理论的指导,也可能是当学生时的经历、教学的经验、与人交流的思想火花、为人父母的感悟,这些人生智慧都可以适时地进入课堂,成为教学智慧的源泉。②随着ESP教学的发展,有条件的公共英语教师应该提前做好转型的准备,学校应鼓励具有硕士学位的英语教师攻读学院其他专业的博士,以适应新的教学任务。③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定一门专业课进行系统地学习,以储备专业知识技能来胜任ESP 英语教学。④对于有兴趣从事ESP教学的专业教师,应加强其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等。

4.2 建立合作机制,发展ESP教学

这里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合作:①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ESP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包括语言教学技能,还有专业知识的储备。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一个合作研究的团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我院传媒管理系的ESP教学团队是将专业教师与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组成一个团队,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需求与现行的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而由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语言优势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任务,双方再进行交流与探讨,确定适宜教学模式。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小组学习为基础,创设情境和任务,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语言实践。[11]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帮助学生完成所设定的任务。③教学管理部门与ESP 教师的合作。ESP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消除阻力,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4.3 建立丰富的语料库,为教学提供素材保证

语料库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ESP 最具影响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对于提高ESP课堂教学、ESP教材编写和ESP 评估测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2]语料库的建立是ESP 专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专业教材等建立各行业各个领域的语料库,由此遴选出一定数量的高频词汇及用法,经过加工处理,作为ESP 教学、教材编写和ESP 测试的素材。[13]

目前国内一些出版社也在推出各个专业的ESP教材,大多数的做法是选几篇专业文章作为阅读材料,配理解、词汇或翻译练习,组成一个单元。这种教材近似于专业知识的泛读教材,而真正的ESP教材应该注重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所需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这项工作的实施仍需要学科专业教师的合作,来共同研发实用可靠的教材。

ESP教学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较为成熟,课程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尤其是ESP师资培训已成规模化和系统化。英国的International TESOL Training以远程教学方式提供ESP 证书的课程。我国ESP 教学起步较晚。[14]目前,宁波诺丁汉大学有ESP 师资培训,ESP教育专业目前仍然空缺。有的高校成立了ESP教育的研究机构,随着研究水平和师资质量的提高,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开设ESP 培训或ESP 教育专业应该是我国ESP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5 结 语

“后方法”时代ESP 教学和策略的研究是多元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技能、性格、学养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后方法时代”的ESP 教师来说,在“后方法”宏观策略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构建更为具体可行的微观策略,才是“后方法”的精髓所在。

[1]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基础英语教育,2009(6):3-8.

[2]Kumaravadivelu 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4):537-560.

[3]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07(10):20-24.

[6]Richards J C.TESOL Quarterly[J].1984(1):7-23.

[7]Nima Shakouri Masouleh.From method to post method:apanacea![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2(4):65-72.

[8]Prabhu N S.There is no best method——why?[J].TESOL Quarterly,1990(2):161-176.

[9]Kumaravadivelu 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1):27-48.

[10]Kumaravadivelu 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Forum:Critical Language Pedagogy[J].World Englishes,2003(4):539-550.

[11]鲍明捷.ESP英语教学新模式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4(12):137-139.

[12]Hewings M.Using corpora in research,teaching,and materials design for ESP:an evaluation[J].Taiwan International ESP journal,2012(1):1-24.

[13]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试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68-71.

[14]胡晓红,张尚莲.大学英语ESP定位下教师职业素养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6):41-44.

猜你喜欢
理论时代语言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