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生成机制的心智视角分析

2015-08-23 09:18王秋香
关键词:意向性意向心智

王秋香,郎 佳

(太原工业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030008)

委婉语是社会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中外对于委婉语的传统研究,散见于修辞格和词义变化的专题下,主要是对委婉语的定义、功能目的、构成方法及划分种类进行描写性或规定性研究。语言学研究从描述性到解释性的转向为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主要表现为借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或转喻认知模式、空间合成理论以及语用学的面子理论、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委婉语的产生动因、构成手段、话语意义展开不同层次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委婉语的理论研究基础。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还略显粗糙,对委婉语生成过程中心智因素的考虑不够深入。本文尝试通过心智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语言运用中的委婉语现象,阐释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以期为英汉委婉语的生成和理解提供心智方面的启示。

1 心智哲学与委婉语研究

1.1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

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认为,20 世纪的第一哲学是语言哲学,而21世纪的第一哲学则是心灵哲学。[1]心灵哲学,亦称心智哲学,着眼于对大脑功能、身心关系的探索,研究与人类心智相关的哲学问题。心智哲学将科学问题、哲学问题同人的身体联系起来,是一种涉身哲学。

心智哲学将语言活动看作是心智活动的反映,心智的产生以语言的使用为标志。人们运用语言离不开心智活动,要写出、说出一句话或者要读懂、听懂一句话,总是要“想一想”,无论想的时间多长或多短,“想”就是心智活动。[2]心智是语言的基本性质,对许多语言问题的理解依赖于对最基本心智过程的解读;语言对现实的表征依赖于大脑对现实的表征,语言学中谈到的表征只不过是更加基本的诸如信念、愿望和意向等心智表征的延伸。对语言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有赖于心智能力的研究。[3]委婉语作为中西文化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其思维机制和产生机制离不开认知主体的心智活动,故可以从心智的视角对此思维活动进行探索和追问。

1.2 意向性:委婉语表达的触发

意向性是心智能够以各种形式指向、关于、涉及世界上的物体和事态的一般性名称。[4]81作为意识的本质和根本特征,意向性是人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取向、意图。人类心智以意向性的关指能力(Aboutness)为出发点,通过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同社会生活进行联系。[5]因而,意向性是理解语言意义的重要因素,任何话语的表达都是以心智的意向性为起点的。

语言的运用究其根本是要表达人的感知、感受和认知,为了满足交际的需求,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时总是带有一定的表达意图,体现出某种意向性。然而,意向性是人的意向性,而语言作为一种声音符号系统,本质是没有意向性的物理实体,那么它是如何体现意向性的呢?心智哲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的“思维活动是从表达某个意向性的意义开始的,而任何意义的表达都以人的身体的活动图式、心理意象或言语来呈现,它们都由大脑——身体这一统一系统的神经调节(Mediating)来完成”[6]。这样,语言被人类的心智寄予了一种寄生意向性。

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两个方面。前者指话语主体大脑中意欲表达的自主性对象,后者是认知主体心智状态的反映,是对表达对象所持有的态度。委婉语作为一种替代性话语,其运用的起点是话语主体根据言语环境的需要确立表达意图,并确定特定的意向状态。可以认为,意向内容是委婉语要表达的对象即本体(直言),而意向态度则是说话者所持有的态度,决定着喻体(婉言)的选用。例如,用“the call of God”代替死亡,话语主体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即概念“死”,而死是令人惧怕忌讳的,“避讳”则是要表达的意向态度。《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薛蟠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的?挂了幌子了。”[7]357用“挂了幌子”代替意向内容“挨打”,意向态度则是“幽默”。因此,委婉语是话语主体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共同作用下指向委婉对象的言语表达。

1.3 属性二元论与委婉语

意向内容(直言)和意向态度决定了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婉言),但婉言的选择过程也受到了委婉语本身属性的影响。Davidson 提出的属性两元论(Property dualism)认为物质具有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8]79-102物理属性是事物自身拥有的可被验证的物理生化属性,而心理属性则是物理属性作用于认知主体后所激发的对该事物的心理感受,可以具体反映为感知主体的信念、感受、愿望、情感等。[9]对于语言来说,前者说明词义的固化以及事件的基本时间和逻辑结构,而后者则说明在语言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心理属性的影响,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表达,而是要换一种说法。

试看委婉语“鹊桥再架”,其物理属性由直言语“再婚”所具有的登记注册(动作)和婚礼仪式(地点)等要素组成,这一物理事件会引发真挚情感、忠贞爱情、称心满意、点亮希冀的感受,都是对事件“再婚”的心理感受,但并不能还原为后者。委婉语的物理属性是直言语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生化特征,而其心理属性是话语主体对物理事件所产生的感知和认知。

1.4 心物随附性与委婉语

事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心理属性,心理属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属性,同时心理属性有一定的自主性,Davidson把心理对于物理的这种既独立又依赖的关系称为“心物随附性”[10]。也就是说,虽然心理属性由物理属性决定,但心理对物理事件所产生的感受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和发挥。本文借用比喻的例子来说明: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残阳如血(毛泽东《娄山关》)、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方文山《兰亭序》)、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徐盛桓指出[11],阳光(朝阳、夕阳)是红色的,这一物理属性是不能不被“依赖”的,通常不能把朝阳、夕阳比喻作蓝色、绿色;但对阳光“红”的感受却是可以随自主意识自由发挥的:白居易看到它“红胜火”,毛泽东在战争环境下发现它“如血”,方文山认为它像羞怯者的脸,杨万里则吟出了诗情画意。具体到委婉语,其生成是认知主体先根据意向性获得事物的物理属性,随后根据心物随附性的自主意识选择表达方式。譬如同是表达“呕吐”这个物理事件,“Shoot one’s breakfast”用喷出早饭婉指呕吐,给人一种戏谑的心理感受;“Drive French horses”用催马向前的吆喝声隐指人呕吐发出的声音,给人以形象有趣的拟声感受;“To boot”所激发的是人们措手不及,顺手用靴子来盛接呕吐物的场景感受。又如要表达物理事件“死亡”,“红消香断”使人产生凄凉遗憾之情,“马革裹尸”则给人以悲壮凄惨之感。由此可见,同一物理事件作用于认知主体时,会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

委婉语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考虑物理事件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理属性),更要充分考虑在该物理事件的激发下认知主体对该事件的信念、感受、情感等,即考虑随附于物理属性的心理属性对委婉语选用的影响。[12]

2 基于心智哲学的委婉语生成机制分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不直言其事,不直说本意,用迂回曲折、温和含蓄亦或恭维溢美之词代替不宜直言的人或禁忌事物,以达到表示礼貌或避免刺激之功效。根据表述事物的禁忌与否,委婉语可分为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两大类。所谓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对同一事物的正反表达,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如果间接表达,即是委婉语;而所谓文体委婉语,与禁忌语无关,是为了表示礼貌或避免刺激亦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所采用的一种夸饰手法,以美言、恭维之词相称令人不悦的事物。[13]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都属于替代性话语,本质特征是替代,即用委婉表达(喻体)代替直言表达(本体),其生成过程均可以在心智哲学理论框架内得到直观的阐释。

2.1 传统委婉语的运行机制分析

传统委婉语的生成是从意向性开始的,涉及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意向内容是话语主体要表达的本意,即“本体”;意向态度是话语主体对意向内容所持的态度取向,如谐谑挖苦、文雅含蓄或礼貌避讳等。在确定意向内容后,根据话语主体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心物随附性调节选择什么样的物理事件作为喻体(婉言),喻体的选用体现了话语主体的意向态度,同时喻体所带来的心理属性也会突显主体的意向态度。

以死亡委婉语“蕙损兰摧”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参照徐盛桓[14])。如图1所示,话语主体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即本体“死亡”,如用直言语“死亡”,势必给受话人以生硬刺耳、粗鄙无礼之感。变通性话语,即“喻体”的选用,受到话语主体在听到“死亡”后不同意向态度的影响。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及心物随附性决定了话语主体对婉言语的选择。表达“死亡”的委婉语俯拾皆是,“安息”表达人们对死者家人的安慰之情,“以身殉职”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赞美,“蓬岛归真”是对仙逝者的尊敬,“玉楼赴召”是对少年文人之死的遗憾。话语主体对“死亡”这一意向内容所激发的恐惧、趋吉避凶的心理感受确定了说话者委婉、避讳的意向态度,使用婉言“蕙损兰摧”体现的是对女子夭亡的惋惜及对其才情的赞誉。喻体的选用体现了主体的内在意向性,喻体的物理属性所带来的心物随附性制约着主体对喻体的选择。喻体“蕙损兰摧”使人想到蕙草、兰花两种植物的凋零枯萎,以“植物的死亡”婉指“美女的早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直言“死亡”所带来的负面情感,同时也会激发受话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图1 委婉语“蕙损兰摧”生成机制程序分析图

同“禁忌语”相对应的“传统委婉语”的意义建构以意向性为起点,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心智根据不同“喻体”所带来的不同心物随附性进行筛选,以确定“婉言”的具体表达形式。

2.2 文体委婉语的运行机制分析

文体委婉语大部分是故弄玄虚的“欺人之谈”(Doublespeak)和文过饰非的“化妆词”(Cosmetic words),多见于政治、军事、法律和商业用语中。具体而言,涉及到职业与失业、犯罪与惩罚、政治与战争、钱财与经济等方面的言语。对于文体委婉语的心智分析仍可借助上文传统委婉语的程序分析图加以说明。

图2 对委婉语“月光公主”的生成过程进行了直观的描摹。言语主体要表达意向内容“贫穷”,虽然贫穷并不可怕,“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但没钱毕竟不是光彩炫耀的事,“穷”所激发的“生活拮据、能力欠缺、地位低下、甚至负债”等负面心理感受决定了话语主体进行掩饰、美化的态度。在随附于物理属性的心理属性影响下,以婉言“月光公主”为载体输出“贫穷”的本意。冠以“月光公主”,不仅不暴露无钱的窘境,反而美化了追逐新潮、有能力会赚钱、有着超前消费观的美女形象。直言“贫穷”所带来的生硬、尴尬等被隐藏,达到缓和、中听的认知效果。

图2 委婉语“月关公主”生成机制程序分析图

可见,委婉语的生成和理解始于话语主体的意向性,“婉言”代替“直言”是以意向性为导向的,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根据心理属性对物理属性的随附性进行自由筛选,以确定“婉言”的具体表达形式。“婉言”的选择依赖于心理属性对物理属性的随附性。

3 结 语

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的视角,直观描摹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的生成过程,揭示委婉语生成过程中认知主体的心智活动。委婉语的生成主要涉及意向性、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等心智因素。委婉语的意义建构是以意向性为起点,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共同作用下,根据心物随附性选择合适的物理事件作为“婉言”用语,以表征话语主体特定的意向态度。心智哲学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因此,在心智哲学的理论框架内探究语言的生成和解读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1]于爽.当前国内分析哲学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哲学研究,2009(6):126-127.

[2]徐盛桓.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当代外语研究,2012(4):6-10.

[3]邱惠丽.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12 个问题及其他[EB/OL].2013-01-04[2014-01-01].http://www.gmw.cn/xueshu/2013-01/04/content_6235751.htm.

[4]赛尔.心灵、语言和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国语文,2010(5):30-35.

[6]李恒威,王小璐,唐孝威.表征、感受性和言语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6-33.

[7][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Davidson,D.Mental Events[G]∥Foster,L.,Swanson,J.W.(Eds.).Experience and Theory.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and Duckworth,1970:79-102.

[9]廖巧云,徐盛桓.心智怎样计算隐喻[J].外国语,2012(2):46-52.

[10]陈晓平.随附性概念辨析[J].哲学研究,2010(4):71-79.

[11]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2.

[12]雷卿,秦莉萍.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13(4):77-80.

[1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徐盛桓.心脑关系: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华南师范大学举办徐盛桓从教五十周年系列讲座讲稿)[R].广州,2011:5.

猜你喜欢
意向性意向心智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意向性运动干预影响局部脑缺血大鼠GLUA2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对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