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求和谐服务“三农”促发展
——宁波市镇海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2015-08-26 02:10陈志武周瑞
现代农机 2015年2期
关键词:镇海区镇海拖拉机

陈志武 周瑞

安全监理

创建“平安”求和谐服务“三农”促发展
——宁波市镇海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陈志武1周瑞2

地处宁波北大门的镇海,区域面积248 km2,户籍人口22.8万人,登记流动人口28万人,下辖澥浦、九龙湖两个镇及招宝山、蛟川、骆驼、庄市四个街道。镇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商帮故里”“院士之乡”之称。镇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目前的镇海港也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大宗生产性资源商品的重要进出口港口,现有泊位18座,年吞吐能力4 200万t,拥有我国最大的5万t级液体化工泊位。镇海交通便捷,舟山跨海大桥、绕城高速、世纪大道北延、东外环、北外环等建成,货运铁路北环线、轻轨2号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镇海正从区域交通末端转变成为区域交通枢纽。镇海人才辈出,涌现了以包玉刚、邵逸夫和应行久等著名人士为代表的镇海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5 000余人,走出了生物学奠基人贝时璋、英国诺丁汉大学原校长杨福家等28名镇海籍两院院士,孕育了贺友直、陈逸飞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大师。镇海经济实力较强,2013年,全社会实现生产总值(GDP) 611.51亿元,人均GDP达26.6万元,财政总收入82.5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97亿元。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农机”“平安镇海”建设,镇海区人民政府以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工作目标,拓宽“平安农机”创建理念,提出了农机运行平安、推广平安、生态平安和农机队伍平安“四位一体”的创建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源头管理、安全宣教、执法监管”三大防线,以巩固提高“平安农机”示范镇(街道)、村、户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为着力点,以落实预防各类农机安全事故工作措施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镇海区作为浙江省最早启动“农机安全镇村”活动的创建单位之一,多年来“平安农机”建设工作积极主动,打好基础、做好防范,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区有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街道)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4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39个,市级“平安农机”合作社3个,建立农机安全片组33个。2013年镇海区被认定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2014年通过考核验收,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1 创建背景和意义

1.1平安农机创建是平安镇海的重要载体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和补贴力度的逐步加大,镇海区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断增加,农机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随之也带来了事故增加、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为此,镇海区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创建,把“平安农机”创建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纳入“平安镇海”的全局,作为“平安镇海”创建的重要载体,整合部门力量合力推进。

1.2平安农机创建是服务“三农”的前提基础

近年来镇海区“三农”工作不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2013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58亿元,农业总产值1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 605元。镇海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4万kW,栽插、烘干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实施高效化、配套化机械作业的趋势明显,2013年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5%,2014年早稻机插率达到77%,进一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开展水稻生产“五统一”作业的面积1 526.7 hm2,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领域向水稻育秧、花卉蔬菜育苗、粮食烘干等拓展。农业机械化作为镇海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节本增效、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等重要功能,为全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创建“平安农机”,加强农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是更好、更优服务“三农”的前提基础。

1.3平安农机创建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平安农机”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重要内容。镇海区五个涉农镇(街道),绝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农村,抓好农机安全保障工作,是社会行为,更是政府行为。只有把农机安全保障工作抓好,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少了阻力、多了动力,才能有农村的平安和谐;因此创建“平安农机”是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2 创建特色和亮点

2.1农机化水平迅速提升,结构组合进一步优化

在“平安农机”创建过程中,镇海区始终将全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放在突出位置,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业机械原值达到7 829万元,主要农机总量达到5 395台(套),其中上道路拖拉机377台、纯农田拖拉机(机耕船)358台、联合收割机42台、插秧机261台、育秧流水线13台(套),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育,先后扶持了农机专业合作社6家、工厂化育秧中心2家、规模化育秧基地5家,全年工厂化育秧22万盘,烘谷总量达到426 t。加快引进功率大、性能优、效率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近年来机耕率、机收率、机械植保率均保持在99%以上,呈现出作业性能优良、使用安全高效、运行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

2.2平安创建效果初显,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

全区“平安农机”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平安农机”示范镇(街道)占全区40%,“平安农机”示范村占全区90%以上。建成完善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每个镇(街道)有专职农机站长,各行政村有专(兼)职农机管理员,各农机安全片组有片组长,农机合作社有专职安全员,形成了区、镇、村、组四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全域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

2.3“三率”水平稳步提高,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将农机监管“三率”(农机的注册率、持证率、检验率)水平作为衡量“平安农机”创建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5月拖拉机“三率”分别达到90.16%,98.5%,89.41%,联合收割机“三率”分别达到95.83%,99.1%,95.83%。加大农机生产安全监管力度,5年来,镇海区未发生过1起农机亡人事故和3人以上伤亡事故,农机事故四项指标逐年下降,农机安全形势日趋良好。据投保的阳光保险公司不完全统计,5年来上道路拖拉机事故总赔付件数、赔付总额、案均金额均成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总赔付件数、赔付总额、案均金额分别为64件、16.3万元、2547元,较2012年分别下降20.9%、30%、11.4%。

镇海区“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接受核查

2.4协同监管成效显著,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

针对拖拉机违法隐蔽性强、监管难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细化拖拉机信息核查工作,特别是对外省籍拖拉机进行执法监管:发挥交警中队现场执勤巡查作用,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外省籍拖拉机及其驾驶人信息及时登记汇总;通过综治力量进行地毯式排摸调查外省籍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相关信息;发挥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巡查作用,定期对重点路段、重点作业区域开展上路巡查执法,对巡查发现的外省籍拖拉机现场进行信息登记,发放《交通安全告知书》。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对金属园区、建筑市场、公路养护、绿化、保洁中心等企业下发了《关于雇用拖拉机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函》,共召集有关企业负责人座谈8次,要求企业必须对雇用的拖拉机(尤其是外省籍拖拉机)依法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安全档案22份。

3 创建做法和举措

3.1强化服务,落实源头管理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农机品种多样的情况,镇海区农机部门从农民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环节就开始介入农机安全服务。农机推广部门选取安全可靠、维修简单、售后服务好的农机具推荐给农民。农机培训学校为购机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讲解安全操作、简易维修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强化农机使用人才培养,选派农机使用大户和维修人员到厂家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提高使用维修能力,确保农机安全运行。强化农机检修服务,在农忙开始前,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全面地毯式检修服务,保障机具性能正常。农忙时还出动农机“110”服务队,开展巡检工作,并监督农机销售厂家做好“三包”服务。全面实施了政策性农机保险,2014年全区共投入34 360元用于补贴农机使用者保险自付部分费用,为285台纯农田拖拉机、40台联合收割机购买了政策性农机保险,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机部门全力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开展争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活动,进一步规范窗口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还通过每年两次集中召开的农机安全片组长会议,听取机手对农机服务窗口的意见,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开展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工作,确保机具性能良好,对检验不合格、需要报废的农机进行报废解体并给予报废补贴和更新补贴。从1990年开展“送检下乡”起,24年间累计服务200余次,出动检验员2 600余人次,实地检验拖拉机2.8万余台次。5年来,农机部门借助农讯通、农民信箱等平台,向服务对象发送农机安全信息、温馨提示等,累计达到96万余条。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下沉工作深度,服务对象对农机部门的服务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效能投诉和行政复议案件。

3.2强化协作,构建工作合力

以“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全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了《宁波市镇海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整合部门力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落实。在警农联合执法基础上,采用邀请运管联合执法和现场通知处罚手段,使拖拉机超载超限行为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警务室日常管理,专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镇海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建设工作的意见》,从装备、设施、资金等方面保障公安驻农机警务室正常运行,并建立了由各自分管领导、农机监理和各交警中队负责人参加的区农机局和区交警大队定期工作交流制度,共同研究加强拖拉机管理的对策。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警务室及各交警中队共出动执法检查79次,检查拖拉机572台,处理拖拉机违法67起,有效遏制了拖拉机交通事故的发生。

“农机质量月”检修插秧机

3.3强化宣教,营造创建氛围

以深化全员农机安全培训工程为主线,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农机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突出培训实效。出台了《镇海区深化全员农机安全培训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以来,已累计举办农机安全培训班7期,培训265人次,分别对镇(街道)、村农机安全监管人员、“三项岗位”人员解读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宣教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安全技能和隐患排查内容,提高农机监管人员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多措并举开展“平安农机”宣传,共印制5 000余份《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倡议书》,发放到各镇、村、学校、集市和农户手中。从2013年起共制作5期“农机之窗”宣传海报在全区43个宣传橱窗进行张贴,在《今日镇海》《现代农机》等报刊上刊登“平安农机”相关文章18篇、印发“平安农机”简报5期、发布部省市农机网络信息130余条,在拖拉机较多的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相继悬挂各类农机安全横幅42余条,绘制“平安农机”系列墙画和墙体标语36余幅,着力打造“平安农机”示范路,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烘谷中心、农机手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批安全操作规程和宣传教育挂图,警示广大机手注意农机安全文明驾驶和操作。还在骆驼、九龙湖、澥浦等地开展了“送保下乡”和“送教下乡”活动,现场向参保组织和机手发放了保单,解读了政策性农机保险政策及保险条款,并举办了专题农机安全培训讲座。

3.4强化领导,夯实财政保障

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全区各镇(街道)均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创建工作机制。全区还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区政府对镇政府、涉农街道办事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区、镇、村、户四级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农机手安全生产承诺书652份。积极加大创建财政投入,已累计投入创建工作资金550多万元,用于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各类农机安全管理的扶持,其中:累计投入达135万元的规模化高品质育秧中心已投入运转,保障了机插作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了因秧苗品质导致的作业停歇;累计投入183万元的现代化烘谷中心建成投产,避免了农民因恶劣天气而抢收抢种的疲劳作业、突击作业,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2014年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田杨陈粮库功能提升工程——集“农机服务、农机停放、农机检修、农机检测”四位一体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预计投入50万元。减免农机使用费用,农机牌照费、检验费、考试费等项目收费全部免除。市、区两级财政还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创建成功的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街道)、省市“平安农机”示范村、“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给予5万元、0.7万元、1.5万元的奖励,提高基层的创建积极性。

4 结束语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是打造平安镇海、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启动创建农机安全村、安全镇活动以来,农机作业参与人的遵纪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明显提高,包括大量外来人口在内的农民群众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农村道路出行秩序更加良好,使全区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创建“平安农机”的成果。今后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平安农机”建设成果,探索创建“平安农机”的长效机制,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全力保障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信息:1宁波市镇海区农机局农机监理科;2宁波市镇海区农机局办公室:315200,浙江

猜你喜欢
镇海区镇海拖拉机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501满天星中队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红色拖拉机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红色拖拉机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My ideas of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