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促进河北绿色崛起

2015-08-30 02:37王海洋
乡音 2015年4期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

文/王海洋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促进河北绿色崛起

文/王海洋

我省林业建设近年来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先进省份和建设“三个河北”实现绿色崛起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我省人均森林面积1.1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第18位,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承德区域,有80多个县(市、区)森林。

京津地区每年要完成100万亩成片森林建设任务,亟需调整平原地区规划林业用地指标,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同样面临调整用地与资金问题。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每年造林4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每年造林资金大约需要40亿元。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可用于造林的资金约9亿元,其余缺口资金需市、县和社会筹集,投入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建议:

一、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是大力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强力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继续推进10个人工造林大县和10个封山育林大县等“四个十”重点工程,加快廊道、村庄、城镇、矿山绿化步伐。二是着力建设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突出抓好生态廊道、城区周边、生态公园、湖淀周围、机场周边、环京津生态林带等主要区域规模化连片植树造林,打造集中连片、相互贯通的大型城市森林带,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森林圈。三是启动环京津“三个百万亩”成片森林建设工程。2015-2017年在环京津的廊坊、张家口等6市75个县(市、区、场、处)每年完成100万亩成片森林建设任务。在保定野三坡、承德雾灵山和张家口大海陀等区域谋划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扩大我省生态用地规模和比例,破解林业建设用地瓶颈。

作者在基层调研林业发展情况

二、发展壮大林果产业。正确处理“政府要绿”和“群众得利”的关系,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突出抓好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带。2015年新建高标准基地200万亩、完成果树结构调整和树体改造200万亩、建设观光采摘果园200个。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扶持森林生态旅游、林木种苗、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林农牧复合经营。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河北林果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拓宽林业投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环首都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投资大,担负着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多年来为保护和改善京津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建议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扶持和支持。二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应逐步增加省级财政造林绿化投资比重,引导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加大林业建设资金力度,建立稳定的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林业投入体系。三是吸引社会投入。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方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种资源要素,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造林绿化。同时建立林业金融产品政府贴息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林业信贷产品,满足造林主体贷款需求。

四、营造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氛围。加大林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研究出台扶持林业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全省林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总结推广公开竞标、大户承包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造林绿化新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组织、大户等造林主体的积极性。按照“谁排放、谁负担”的要求,研究探索建立碳汇指标与碳排放中和抵消的碳汇交易机制,拓展生态补偿渠道。加强对造林绿化的组织领导,抓好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努力营造全党动员、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猜你喜欢
造林绿化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