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2015-09-01 01:0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多元化政治

孙 岩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孙 岩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00)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是最乐于接受新思想的群体,因此,我国高校思想教育活动深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探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从而确保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多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我们必须提高教育实效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轻视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受到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工作的传家宝,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开放后,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一个空架子,就是说起来很重要,但做起来就成了次要,一旦忙起来就可以不要。尤其是高校教师受到自身利益驱动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科研,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一味强调说教,道理讲得挺多,但缺乏行为指导,简而言之,就是理论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群体的逆反心理,从而最终遭到抵制。此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使得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呈现出不适应性。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需要高校政治教育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从而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1]。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创新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标准等意识形态争相涌入我国,并对我国文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文化环境比较封闭,而现今在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呈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的现象,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突出。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群体大都思想活跃,对思想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相较而言,他们大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团队合作能力较差,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极易走上极端。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受到网络社会信息碰撞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加个性化和复杂化。当前,面对新形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滞后,教育功能逐渐弱化,教育成效不甚明显,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变化和挑战,积极给予回应,进行改进与提高。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恶化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的恶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环境,其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给国际文化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也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新的问题和情况,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2]。同时,国内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外文化和价值观的涌入,以及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双重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受到威胁,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恶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是指社区、学校、家庭等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来自社区、家庭等微观环境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对教育具有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受到家庭问题增多和家庭父母观念变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着更为复杂的家庭环境。此外,学校周边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效果。不良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耳濡目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把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新变化

1.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文化多元化已然成为全球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否定它、逃避它,甚至于惧怕它,而是要敢于面对它、研究它和适应它。高校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研究,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元化的实质就是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交融与并存,学校要正视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思想意识带来的变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外来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自己所用。同时,我们还要利用文化多样化双向性特点,将我国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国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简而言之,面对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把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新变化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就要立足大学生的实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初,就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他们思想意识的新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其次,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国外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极易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只是一味简单灌输,教育效果势必不尽人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学生思想意识的新变化,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理解、相信和关心学生,特别是要相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学生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校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教学条件等客观条件出发来进行部署和开展工作。受到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觉醒,特别渴望在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改造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疑惑和面对的困境,积极主动的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此外,面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分析和讲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采取强制命令的解决方式[4]。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面对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学生,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站在学生角度开展教育工作,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透过迷雾,把握文化多元化的实质,揭露和批判腐朽文化的本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提高教育实效性提供有利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确保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依然能够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帅和领导,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准确性。

家庭教育发挥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要鼓励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在家庭中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为子女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不断优化社区和学校周边环境,净化社会文化,还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合力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面对社会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把握学生思想意识的新变化,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最终达到提高教育实效性的目标。

:

[1]蔡伟红.文化多元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7).

[2]张冬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3]王俊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余冠军,雷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J].石油教育,2008,(1).

G641

A

1001-7836(2015)08-008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5.08.038

2015-05-18

孙岩(1981—),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从事政治学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实效性多元化政治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