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研究*

2015-09-03 10:41安云霞张秀芬李丹琳王艳波
西部中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消极中度恐惧

安云霞,张秀芬,李丹琳△,王艳波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解放军临潼疗养院

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研究*

安云霞1,张秀芬2,李丹琳1△,王艳波1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解放军临潼疗养院

目的:探讨灾后护理中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状况及其相关性,并提出对策,为提高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灾难心理护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甘肃省9所医院中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132名,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交流恐惧低度者占2.3%,中度者占64.4%,高度者占33.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常模,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高度交流恐惧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无相关性,消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呈正相关。结论:承担灾后护理任务的护士交流恐惧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在特殊环境下,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建立主动、系统、科学的应对体系,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灾后护理;护士;应对方式;交流恐惧

护理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必须面对众多压力及挑战,尤其在突发性灾难事件后的伤员救治阶段。甘肃省重大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等群体事件的频发,考验着灾后护理中护士(以下简称灾后护士)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心理应对、沟通能力与交流技巧等方面。由于灾后伤员的救治多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实施,EICU对护士的沟通方式、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伤员无论在急救阶段还是治疗、康复阶段,在重症监护病房还是在一般病房,都比其他患者更具特殊性,尤以心理问题为甚,因此护士良好的应对方式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实施有效心理护理的前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甘肃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和1所二级甲等医院参与灾后伤员护理的护士共132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141名;年龄20~43岁,平均(27.6±4.7)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特质应对方式量表。此量表由积极应对方式(PC)和消极应对方式(NC)2个维度组成,包括20个条目[2];将特质应对方式得分与健康人群常模[3]比较。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总分24~52为低度恐惧,53~78为中度恐惧,79~120为高度恐惧。在4个分量表的区分效度得到进一步研究之前,建议采用总分评定[4]。

1.2.2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调查方法:采用自评方式,在30分钟内完成,发放问卷14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1%。质量控制:调查员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职人员。编码员从调查员中选出,严格规定每份调查问卷所需要的时间及每天的工作量。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交流恐惧与应对方式采用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灾后护士的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灾后护士特质应对与常模比较(s)分

表1 灾后护士特质应对与常模比较(s)分

注:与常模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组别 例数 PC N C本组常模132 1305 33.27±5.26△21.25±7.41 32.61±4.57*30.26±8.74

2.2 灾后护士的交流恐惧程度 交流恐惧低度者占2.3%,中度者占64.4%,高度者占33.3%,见图1。

2.3 灾后护士应对方式与交流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高度交流恐惧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无相关性,消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灾后护士交流恐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应对方式是在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为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而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适应活动[5]。交流恐惧是一种对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交流时产生的个人恐惧或焦虑[6],严重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自身所具备的灾害应对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及有效救援至关重要。

本研究显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健康常模,这个差异特点与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灾难伤员救治中护士的积极与消极应对均较高,一方面与护士职业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必须积极面对一切、以伤员利益为重有关;另一方面与救治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救治过程的不可控制性和预测程度低的现实带给护士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扰乱其正常的心理活动,以及与应对压力的经验积累不足有关。

灾后护士的交流恐惧程度普遍为中度和高度,可能与本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在20~43岁之间有关。相关研究显示,人际交往问题集中在20~25岁、30~39岁2个年龄段[7]。且由于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性质及受伤人员的特殊性,使护士与灾难伤者的沟通较一般患者的沟通更为困难。

低度交流恐惧者只有2名,故不与应对方式作相关性分析。积极应对与中度交流恐惧无相关性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近年来甘肃省护士招聘与考核制度愈来愈规范,所选人才的职业心理素质较为全面,较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护理工作性质及高度的责任感促使护士应对方式积极化。在突发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阶段,各医院护理管理者都非常重视与护士的沟通,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如帮助他们寻求社会支持、寻找有效的宣泄方法、调整心理状态、排解不良情绪等。有研究表明,处于支持性的社会关系网中的人比缺乏社会支持的人能更好地照顾自己,适应环境[8]。

消极应对与中度、高度交流恐惧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较低。灾伤救治艰巨而繁重,超负荷的护理工作易使护士身心疲惫、消极被动。但由于群体突发事件的事态紧急、状况危险、伤情悲惨等特点,护士本能的应激反应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工作。冯蕾等在访谈群体突发事件救治中护士的心理体验时,护士都流露出“不想再提及这些事”的心理感受[8],这种回避便是一种消极应对方式。同时,消极应对可能与性别有关,本组研究对象除4名男性外,其余均为女性,“不愉快的事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喜欢将情绪压在心底里不让其表现出来,但又忘不掉”等NC条目上的得分较高,体现了女性应对事件的心理特点。

灾后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与高度交流恐惧程度关系密切,积极应对的结果通常会影响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适应能力及身心健康的发展[9],促使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交流恐惧程度降低。消极应对方式通过影响价值观而误导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他应激的评价,如夸大应激源和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冲突对自身的消极影响等,而在不良认知引导下,产生对工作的焦虑、恐惧,甚至厌倦,反过来强化消极应对方式。

4 对策

4.1 充分应用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 积极的应对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降低交流恐惧程度,帮助其成功解决问题,包括护患关系问题、减轻心理压力等。减少消极应对,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进而提高灾伤救治的护理质量。护士个人平时需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动,调整心理状态,注重自身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护理管理者需关注护士的个体需求,加强工作分配、流程等方面的革新,鼓励创新,调动积极性;加强思想教育,提升护理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强化护士群体的灾前心理培训。

4.2 全面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灾后护理工作具有压力大、情况变化多、时间紧、负荷重等特点,使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易引起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灾伤救治中的护士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交流沟通能力。护士除平时应注重有效的人际沟通外,管理者需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和咨询活动,注重拓宽业余活动中的交往范围,训练沟通技巧,从而提升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

4.3 建立灾难心理护理长效机制 灾后护理是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其质量的高低反映着灾前备灾抗灾意识的牢固程度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效果。如何结合本地灾害类型和发生情况,系统开展分层次和分阶段的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护士灾害护理的核心能力,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11]。因此,需认真调研国内外灾难护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深入细致研究灾难伤员和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及双方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探寻常态下培养护士备灾抗灾意识的路径,积极开展应激、沟通技巧等心理技能的培训及心理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促进护士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的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明确护理学科定位、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构建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反应迅速、质量效绩俱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灾难心理护理体系。

[1] 张旋,张华君.急诊护士转入EICU工作后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4-16.

[2] 姜乾金,沈晓红.特质应对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31-133.

[3] 刘燕玲,陈海花,朱玲玲,等.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特质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22-623.

[4] 马弘.交流恐惧自陈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232-235.

[5] 胡永年,郝玉芳.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9.

[6] M cCroskey JC.O ral com m uni cat i on apprehensi on:A sum m ary ofrecentt heory and research[J].H um an Com m uni cat e Res,1977,4(1):78-96.

[7] 宋瑞华,汤泉,田艳慧,等.军队医院心理服务热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31(3):244-245.

[8] 冯蕾,李萍,谢敏,等.群体突发事件救治中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38-40.

[9] 马海平,卢惠娟,姚剑英,等.脊柱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 906-909.

[10]陆皓,张华,李娟,等.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16-319.

[11]刘素珍,成翼娟,李继平,等.四川省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重要性的认同度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19.

Nurse's Coping Styles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in Post-disaster Care

AN Yunxia1,ZHANG Xiufeng2,LI Danlin1△,WANG Yanbo1
1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
2 Lintong Sanatorium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lativity between nurse's coping styles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in post-disaster care,and take some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nurses and building disaster psychological care system.Methods:All 132 nurses who accept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ost-disaster care were chose from nine hospitals from Gansu province,and investigated by trait coping-style questionnaire an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self-test scales.Results:The nurses in low-grad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accounted for 2.3%,the ones in moderat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reached 64.4%,the ones in high-grade 33.3%;positive coping scores and negative coping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norms of healthy people,positive coping styles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s were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high degre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respectively,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d no connection to moderar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negative coping styles were positively connected to moderat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Conclusion:The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of the nurses who undertook post-disaster ca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negative coping styles,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It's an urgent need to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nurse's mental health and establish active,complete and scientific coping system.

post-disaster care;the nurse;coping styles;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R47

A

1004-6852(2015)05-0084-03

2014-04-08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编号1206-03)。

安云霞(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护师,研究方向:应用护理心理。

△通讯作者:李丹琳(1962—),女,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护理心理。

猜你喜欢
消极中度恐惧
小米手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