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中国海上救助学术影响力评价

2015-09-03 10:50东海救助局程明远
世界海运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文救助资助

东海救助局 程明远

基于CNKI的中国海上救助学术影响力评价

东海救助局 程明远

以CNKI1977—2015年数据为基础,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基金项目、发文机构等方面,对中国海上救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海上救助研究的状况和特点,对中国海上救助的研究热点、引文情况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拓宽海上救助研究视野、完善海上救助理论水平、促进海上救助技术创新的实施建议,探讨构建海上救助学术评价体系、提高海上救助科研能力、加强海上救助横向合作的发展策略。

海上救助; CNKI;学术影响;内容分析法

中国海上救助承担着为海上遇险人员、船舶及财产提供安全保障的使命。及时应对处置各类海上重大突发事件,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命财产损失,彰显中国救捞专业整体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而该学科文献的发表数量、基金资助状况、网络传播情况,是衡量中国海上救助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研究对象和统计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1977—2015年CNKI收录的有关“海上救助”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功能,对CNKI中刊载的有关海上救助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文献的年代分布、类型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基金分布、机构分布,以此来探讨中国海上救助这一专题的研究现状和文献分布规律。本文选择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中国知网,是因为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 200多种重要期刊、600多家博士培养单位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国各学会/协会的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文献总量2 200多万篇,能够准确反映海上救助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1]

2.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考察了1977—2015年有关海上救助的全部文献。主题选择“海上救助”“海上搜救”“水上救助”“水上搜救”为检索内容,检索时间为2015年6月22日,以索引条目为计量单位,对作者频次、研究层次、基金资助及高被引、高下载论文情况进行比较,在检索时采用精确模式,检索结果可能有一些交叉和重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海上救助文献发文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和学术影响

1. 年代分布

本文对CNKI(1977—2015年)收录的1 942篇“海上救助”专题文献进行逐年统计分析,得出了历年文献发表情况曲线图(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海上救助的研究发展缓慢曲折,文献数量总的趋势逐年波动递增,1977—1998年文献量变化缓慢,文献量在1~22篇之间波动,1999—2005年文献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文献量迅速增加,说明中国海上救助学科研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为从本世纪开始,海上救助得到国家高度重视,海上救助的实践应用不断深化,这种文献量的变化趋势与中国海上救助研究的发展相匹配,尽管有波动但是总的趋势是增长发展的。

图1 海上救助历年文献数量变化曲线图

2. 类型分布

本文对CNKI(1977—2015年)收录的1 942篇“海上救助”专题文献按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发现其文献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报导公告等类型(见图2)。

图2 海上救助各类文献分布图

统计结果表明,“海上救助”专题1 942篇文献中,科研论文1 568篇、博硕论文181篇、会议论文164篇、其他类型29篇,其中科研论文占文献总量的80.75%。1977—1999年科研论文仅有127篇,本世纪开始科研论文比例迅速增加,特别是2005年以来,每年科研论文增加幅度显著,与这一阶段海上救助研究得到一些学者特别是科研管理者的普遍关注有关。

3. 期刊分布

本文对CNKI(1977—2015年)收录的“海上救助”专题文献刊登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 1 568篇期刊论文分布于345种期刊上,其中仅发表过1篇的期刊达214种, 占全部发表海上救助文献期刊的62.03%;累计发文超过30篇的期刊有9种,发文超过100篇的期刊仅有3种,所占比例只有全部期刊的0.87%,但发文量却达463篇,占期刊总发文量的29.53%。特别是发文最多的《中国海事》累计发文量达226篇, 占期刊总发文量的14.42%。从表1所列的主要发文期刊的情况看,海事、水运类期刊是“海上救助”文献的主要来源,说明对海上救助的研究还是相对集中在学术科研类期刊上。

表1 累计发文30篇以上的期刊目录

4. 作者分析

本文对CNKI(1977—2015年)收录的“海上救助”专题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从表2可见,发表文献4篇以上的8名作者,可以被认为是从事海上救助研究的中坚力量和核心作者,这8名作者主要是科研管理人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因此,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中国海上救助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应用状况。从统计数据看出,大部分作者并没有对海上救助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海上救助的学者较多,但是核心作者相对较少,致使学术科研成果缺乏继承性、连续性和关联性。

表2 “海上救助”发文4篇以上的第一作者

5. 基金论文的分布

科学基金是世界各国对科学研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资助形式,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科学基金制度以来,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科学基金体系,通过对基金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政府资助方向、学科发展趋势。[2]本文对科学基金资助海上救助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2003年吴立扬的“海上救助打捞单位预算定额标准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获得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基金资助发表开始,海上救助出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海上救助学术研究活动更加活跃,无论是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还是行业资助项目都有所增加。截至2015年6月,累计发表各类基金资助的海上救助研究论文75篇,表3是“海上救助”基金资助发表论文的篇数,另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12个基金项目也各资助发表论文1篇。

表3 “海上救助”基金资助发表论文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到行业对海上救助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上救助基金论文逐渐增加,海上救助的理论研究得到中国政府和学术团体的密切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也推动了海上救助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基金资助渠道还是相对较少,基金论文总数也不多,仅占海上救助发文总数的3.87%。而一个专业领域内基金论文的数量和基金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发展速度和科研成果的多少,同时也暗示了整个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和社会对它的认知和应用程度。[3]

6. 机构分析

本文对作者的发文单位进行了分析,海上救助文献主要来自全国各海事高等院校和国家海事救助系统。如表4所示,发文较多的高等学校依次是大连海事大学174篇(其中硕博论文114篇),上海海事大学40篇(其中硕博论文7篇)。统计发现,南海救助局39篇论文中,会议论文17篇,占全部发文43.59%;东海救助局39篇论文中,会议论文20篇,占全部发文51.29%;北海救助局32篇论文中,会议论文18篇,占全部发文56.25%;其他海事机构的发文中,会议论文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说明海上救助专业科研机构分散程度较大,尚未形成较为明显的核心机构,研究力量和科研水平也有待提高。

表4 “海上救助”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

7. 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

论文被引频次是反映原文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是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一般情况下被引频次越高,该论文的科学知识质量越高,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论文下载频次是对网络访问进行统计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研究人员对原文的关注程度。[4]由表5、表6可知,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均为对海上救助管理体系的深度研究,分别发表在《水运管理》《中国航海》《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上;而于卫红的《海上搜救中搜寻区域确定方法研究》一文被下载1 160次、被引28次,说明搜救定位、救援机制、应急管理受到了业内的普遍关注。

表5 海上救助被引频次20次以上的期刊论文

表6 海上救助下载频次500次以上的期刊论文

三、综合评价和发展建议

1. 综合评价

从论文学科分布来看,海上救助研究分布比较平衡,侧重于基础研究,相对集中在交通运输经济、船舶工业、水路管理方面;从发文研究层次来看,偏重工程技术、基础研究,专业技术、行业指导文献较少,缺乏深层次的调查分析和应用理论指导;[5]从论文的高被引、高下载频次来看,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救助局、海事局等名列前茅,说明这些单位的海上救助研究发文质量较高,研究力量雄厚;从文献传播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搜救方法、决策系统、救助法律、协作机制等方面;从核心期刊发文第一作者看,多数学者都没有对海上救助专题进行跟进研究,缺乏深入持久的关注,没有形成有规模的作者群和固定的研究团队;从学术价值看,海上救助在学术界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在中国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相对较少,致使海上救助专业文献发文数量和质量整体偏低。

2. 发展建议

统计研究表明,海上救助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应用研究,各级部门、行业应在海上救助理论研究方面加大力度,鼓励相关人员积极探索研究,在海上救助理论方法、专业水平研究方面多关注、多立项,促进中国海上救助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海上救助科研人员应积极跟踪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通过多元化渠道,搜集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争取更多的基金支持和经费资助,建立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海上救助学术机制和学术评价体系,加强横向研究合作,解决海上救助的实际问题,缩短中国海上救助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海上救助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6]

随着中国救捞事业的发展,海上救助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其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及实际应用不断扩展,需要一个有力的团队成为海上救助研究的中坚力量,针对中国海上救助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救助信息的准确性、救助资源的使用率、救助方案的科学性、救助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有目的的、持续的深入研究,促进海上救助的理论完善和技术创新,为海上救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论证依据。

[1]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EB/OL].(2013-04-03)[2015-07-07].http://www.cnki.net/.

[2]李芬,等.关于中国同行评议研究状况的分析报告[J].中国科学基金,2009(3):177-182.

[3]祁卓麟.基于CNKI的国内外农业文献发文统计分析与评价研究[J].北方园艺,2013(18):190-194.

[4]靳京,等.基于CNKI的中国竞争情报研究现状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0(1):52-53.

[5]李科.中国国防教育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文化论坛,2013 (6):31-36.

[6]李文.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 不断提升海上救助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水运,2012(4):26-27.

10.16176/j.cnki.21-1284.2015.11.005

猜你喜欢
发文救助资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