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剧演出市场化的思考

2015-09-06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话剧市场化思考

张 延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对话剧演出市场化的思考

张 延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话剧艺术在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能既适应市场规律,又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避免成为市场的奴隶,这是目前亟待破解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话剧演出的市场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话剧;市场化;思考

话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在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能既适应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又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而避免成为市场的奴隶,这是一个目前亟待破解的课题,更是话剧团体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一、演出市场的概念

演出市场作为文化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演出活动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主体和客体两部分。演出市场的主体是从事演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者、消费者和演出场所;演出市场的客体即演出节目,即艺术作品。

二、话剧演出市场的特点

(一)当时性和现场性是其基本特征。话剧艺术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完全统一的,也就是说话剧作为商品,其买卖双方同场同时地直接见面,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二)话剧演出产品不以实物形态存在。话剧演出不需要任何载体来加以记录、传播,表演者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的生产者能直接感受到观众的反映,观众也可以直接看到表演者的形象。

(三)话剧演出市场的消费者有一定的局限性。话剧演出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演出场所,受场所的限制,同一场演出只能面对有限的观众;而且由于话剧的特殊形式,基本上是在同一场所重复演出,那么一般情况下同一观众不可能重复观看同一场演出。

三、话剧市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一)演出单位计划体制色彩浓厚与完全趋附于市场的情况并存。在话剧演出市场中,演出单位是主要的主体。可目前,许多话剧演出单位还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都由国家大包大揽的模式,等、靠、要,没有自主权,更缺乏积极性,竞争能力较弱。与之相反,也有不少演出团体在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低俗空洞的内容充斥舞台。

(二)话剧产品质量和演员水平均有下滑趋势。话剧产品作为话剧演出市场的客体,是演出单位生产经营的商品。在文化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话剧演出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但是却少有具有时代深度和强烈艺术震撼力的作品,没有优秀的剧本,自然谈不上优秀的舞台呈现。另一方面,话剧排演周期长,投入大,演出报酬低,使大量的优秀话剧演员向影视剧方面流动,加之对话剧前途存在悲观情绪,话剧演员的演出水平呈下滑趋势。

(三)缺乏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观众是话剧演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演出市场的主体之一,是话剧产品的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话剧演出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话剧观众甚至关系到话剧演出市场的生存,是整个话剧演出市场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因。但是由于缺乏大家喜闻乐见的话剧作品,加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展,话剧渐渐已淡出观众的视线。

四、探索经济、健康的途径,繁荣话剧事业

(一)扎根生活,不断创作话剧精品

好的话剧作品是繁荣话剧艺术的关键和核心。艺术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话剧艺术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怀着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扎根生活,创作出既能弘扬正能量、宣扬真善美,又能被市场接受和喜爱的好作品。

(二)以低成本小剧场话剧为依托,普及话剧艺术

话剧演出投入大,回收慢,资金匮乏是演出单位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尝试寻找一种以有限的资金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演出模式。如小剧场话剧对演出场所要求不高、演出形式多样、资金投入少,既可以加强演员的训练,迅速提高演出水平,而且由于投资小,价格相对较低,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使大家重新认识话剧,有利于普及话剧艺术,为大型的话剧演出积累资金。

(三)市场化和社会化相统一

话剧艺术要发展,既不能一味依靠国家投入,也不能完全市场化。因此,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支持培育精品,稳定话剧演员队伍,对话剧艺术进社区、下基层给予鼓励和资金支持,使话剧团体既能解决生存问题,又能真正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另一方面,演出单位要准确定位,将市场化和社会化相统一,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也要不断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增强竞争力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话剧表演是一门高雅艺术,话剧市场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国民素质达到一定层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在文化娱乐方面增加消费支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60-01

猜你喜欢
话剧市场化思考
话剧《坦先生》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话剧《二月》海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