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音乐影响之我见

2015-09-06 00:36何迥的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音乐

何迥的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 100009)

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音乐影响之我见

何迥的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 100009)

【摘 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本文通过对该次运动对20世纪中国音乐事业的影响的分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音乐;民族文化;传统

从1600年传教士利玛窦将一台“西琴”作为罗马教皇的厚礼献给明神宗,西方音乐的种子就算是“正式”被传播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得惨败,“天朝上国”的自尊自傲也就自此一蹶不振。在想到应虚心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之后,二十世纪初期,西洋音乐被作为先进文明引入了进来。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在引入西洋音乐方面也是先绕开了理论层面,首先引入能够鼓舞军队士气的军乐,然后是对少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学堂乐歌,而社会音乐在这些从小学习唱歌课的新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前,并未得到长足发展。

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当属学堂乐歌,沈心工和曾志忞早在1904年就分别编有《学校唱歌集》和《教育唱歌集》。学堂乐歌基本上是拿国外现成的曲调填上新词演唱的,曲调新颖,歌词活泼。这种音乐形式对那一时代的青年人影响至深。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方的音乐理论如和声、记谱法等才得以渐渐传入中国。

当时的中国人在对西洋音乐的理解上,除了一部分保守势力仍带着那个早已经不存在的“天朝上国”的自我良好感受对其不屑一顾外,绝大多数赞同者都是站在一种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仰视”的角度来看待的,觉得外国的样样都好,中国的样样都不灵。只有把中国所有的文化(当然括音乐文化)一并摧毁,中国才有希望。

曾志忞在他的《乐典教科书自序》中说,“中国之物,无物可改良也,非常大破坏不可。非大破坏而先大创造亦不可”,沈心工在他的《小学唱歌教授法》中也说道,“……将来吾国益加进步,而自觉音乐之不可不讲,人人毁其家中之琴、筝、三弦等,而以风琴、洋琴等教子女,其期当亦不远亦。”

这些现在读来毛骨耸然的观点却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先进思想。其后陈独秀在他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以及胡适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都流露出了这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这说明当时这种“中国无一物可取”的观点的确是相当数量文化人的共识。

同时,也有一些比较冷静的音乐家没有被西方崭新的理论冲昏头脑,仍然能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美,感觉到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不论是“不同的不同”还是“不及的不同”(语出赵元任),总之是有所不同。中国的音乐并不是完全不可取,还是有其特色,只是需要“改良”而已。持这一看法并付诸实践的代表人物当数刘天华先生,他精研西方乐理,学习小提琴演奏,并毕生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改良,使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得登大雅之堂,实在是功不可没。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思维理智,提高了人们的民主觉悟,勇于向封建礼教宣战,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但同时它又是把双刃剑,在斩除封建愚昧毒瘤的同时,一味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弃若敝屐。

诚然,当时的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处于绝对劣势,而中国国内的封建思想又处在绝对统治的地位,抱着封建礼教的陈腐教条不肯放手的情况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学习寻求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思想是条必经之路。但一定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是就有些矫枉过正了呢?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将如何屹立于世界之林?

人类文明会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会继续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该对现代文明的喧嚣充耳不闻,回到丛林或山洞中去过那些贫苦而“高尚”的生活,也不该对先进科技的光辉视而不见,把头死埋在一本名为五千年的历史中不肯抬起,但我们更不该丢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去崇拜他人!

如何在西方文化已经占据了绝对话语权的今天,继续保存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巨大责任。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56-89.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34-46.

[3]刘北茂述.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11-115.

[4]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56-64.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88-01

作者简介:

何迥的,汉族,音乐学在读博士,职称:助教。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