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筝艺传承与高师古筝教学

2015-09-06 00:36田冰洁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田冰洁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河南 郑州 450012)

中国筝艺传承与高师古筝教学

田冰洁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河南 郑州 450012)

【摘 要】我国古代音乐中,筝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筝艺的传承经历了很大的波折,新时代中,它带给了现代人与众不同的享受。现代高校当中开设的古筝教学,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它不仅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也很好地传承了我国古代音乐艺术。本文从筝艺的传承过程中,总结其已经形成的优良传统,为探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师学校的古筝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筝艺传承;优秀传统;高师古筝教学

一、中国筝艺传承的优秀传统

(一)寓教于乐

筝和琴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乐器,然而二者的发展历史却不尽相同,琴更容易得到统治者和上层阶级的认可和应用,而筝虽然受到很多文人的青睐,却不如琴流传得广。我国古代的周公、孔子和孟子对于筝艺的传承和教育都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周公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加强统治力度,重视运用音乐来培养人的德育;孔子将礼乐课程安排在学生学业的最后时期,突出运用音乐传授礼仪的方法;孟子则将前两者的教学进行了结合,促使伦理同现实的筝艺学习相结合,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孟子相信,如果人能够在后天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筝音乐中的快乐,就能够实现用音乐改造人性的愿望[1]。

(二)寓教于美

音乐是一种美的存在,它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家不仅在古筝艺术当中意识到了美的存在,同时在传承筝艺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其审美功能的传承。我国古代文学大师孔子在欣赏古筝演奏的《韶》以后,产生了“不图为乐制至于斯也”的感受。能够看出孔子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因此他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自身在音乐中所体会到的美来教育和启发学生。孔子在进行乐教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筝艺的教学,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寓教于美的思想。筝艺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大量的技巧,同时还要利用包含的情感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高师古筝教学的现状

(一)注重技巧,忽略心灵感受

古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现代人对其的重视和爱好,然而高师学校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弹奏技巧,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古筝音乐当中包含的灵魂和情感。由此可见,古筝教学整个过程,理论同技巧是相互脱离的,学生们针对“勾、抹和托”等技术手段都能够进行熟练的运用,却对各种古筝曲目的作者、流派及创作背景毫不知情,这样机械地演奏出的音乐毫无情感,无法打动观众,更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训练。

(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

现阶段我国高师学校在进行古筝等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采用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式,而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在音乐种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种种教学方法和理念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古筝音乐学习过程的个性和自我发挥。高师学校的古筝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的音乐才华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2]。

三、高师古筝教学的改革

(一)古筝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应以尊重我国古代乐器所传达的美感为教学中心,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领悟,同时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全面培养。

例如在进行《高山流水》这一浙江筝曲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经典故事介绍给学生,学生们通过了解曲目背后的故事从而心声尊敬和向往,对这一曲目也能够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更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到音乐的美。该曲分为上部和下部,对上部“高山”的讲解,教师应将其质朴的音调同“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在美感;下部“流水”,其内的快速五声音阶琶音效果能够充分展现出水的澎湃,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美感。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美感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领悟的重要手段[3]。

(二)增加实践教学

高师学校在进行古筝和一切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转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并参加多种音乐活动,增加学生同音乐接触的机会,促使学生亲身体会音乐的魅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锻炼技巧的机会,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中美的体会。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编排和排练节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同时在编排和排练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露.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筝课程的教学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4.

[2]王娜.烟台市区中小学生古筝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徐子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北京地区古筝艺术发展回眸[D].首都师范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