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中的存在主义
——浮华世界中的《推拿》

2015-09-06 00:36丁瑞康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生存合理孤独

丁瑞康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00)

论电影中的存在主义
——浮华世界中的《推拿》

丁瑞康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00)

【摘 要】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对于电影批评来说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它直接影响了电影创作的思想内涵,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整体色调引发人们对人性、对社会的深思。

【关键词】存在主义;生存;孤独;合理;自由

一、对与错的孤独评判

存在主义这一名词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 存在主义是影响巨大而深远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1]海德格尔哲学的实质是对人的存在及其根源的真正关心。海德格尔哲学的目的是追问“在”(德文为sein,英文为being)。但这种追问必须通过对“此在”之“在”的描述来进行。它对抗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传统,聚焦于具体个人的存在,萨特坚持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将思想进一步推向非理性领域。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特殊现象的出现,电影创作者开始结合存在主义来思考生存的意义。比如中国一些新生代导演的影片,娄烨、王小帅等,电影风格别具一格,始终执着地坚持着对个人心理与自我的探索,真实记录着中国都市被遮蔽的一面。这类电影并不是主流电影,但是却能反映出一些孤独的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不为大众所知的一面。电影创作者在电影里将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抽象升华为哲学理念,用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诠释某种哲学命题。横向来看,这类电影都会有孤独的存在主体,具备残疾、背井离乡、犯罪等一些特殊的标签。纵向来看,这类电影以人生的真实情境为导向,引导人面对自己的存在,面对死亡、恐惧、苦恼、不安等等真实的存在方式。

社会中的许多存在我们并不能以对错来评判,如《推拿》是娄烨2014年上映的电影,该片将镜头对准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首先,身体的残缺让他们失去光明,黑暗使他们感到孤独,孤独地在黑暗中存活。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他们的许多行为或许不能被理解,但却是合理的。初出茅庐的小马只凭嫂子的发香就能对她产生性欲,而以大众的审美来看,他的嫂子并不漂亮。盲人沙复明努力用文化掩盖自己的缺陷,甚至有些滑稽,但却对美有独特的定义,并且执着追求。小孔与王大夫有着基于现实层面的相濡以沫,外貌的不般配以及现实的表现让这种感情不只是爱情,这种爱情本身是他们对被限制的生活的反抗,也是他们存在的证明。而电影《寻枪》中的马山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责任、家庭、信任、背叛、社会约束了他,这种压力让他发狂,最后放弃家庭,寻枪到底。马山被他自己寻找的枪所禁锢,三颗子弹,寻到了枪最后也断送了命,马山成为了社会潮流的牺牲品。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如果感觉不到“自我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而人类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荒诞的世界,它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人永远处在忧虑和恐惧之中;既然上帝死了,人的选择就没有任何先天模式,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自由的,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是自己行动的唯一指令者,当然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进行“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失去了“自我”,没有个性,就谈不上是真正的存在。

电影《推拿》所表现的社会存在是一般电影中所看不到的,一个爱讲黄色小话、爱去发廊、会拉二胡的盲人推拿师,被门挤变形的手、直接的切腹,而这深刻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孤独的背影,这远高于正常人的生活。作为特殊群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他们也有对爱情、对美、对性的定义,在缺陷的前提下,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其实是存在的表现,性,不单纯仅是欲望的发泄,而是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盲人比所谓的正常人更需要感受存在的方式。

我们无法对这种行为做出对与错的评判,因为正是这些特殊的存在方式让他们的黑暗世界有了光。钮承泽导演的《军中乐园》也是一样,同样是孤独的一群人,内心孤独的妓女、思念亲人的孤独军人。妓女这个群体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特约茶室的存在侵犯了女权主义,但是把这个特约茶室向前推50多年,放在国共两党对立的大环境下——大陆军人被海峡隔在对岸,思念家乡的痛苦,异地的孤独无处发泄,它的存在并不能够让观众单纯地以对错来评判,同样,在这个电影中我们并不能对这些女人选择进入特约茶室进行对与错的评判,为了减刑、早点回到儿子身边的妮妮,曾经被父亲和哥哥强暴过的阿娇,高冷、爱财、风骚都是813孤独的女人存在的表现以及对命运的任性反抗,所以孤独的灵魂在813通过肉体寻找到了自我存在。

二、电影中存在主义的表现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如今已成为最有风格的导演之一。应该被肯定的是,娄烨用电影做当下的记录者。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视野和性格。独特的视听语言也成为娄烨导演的标志,影片开头叙述小马失去视觉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绝望与血腥,不断摇晃和聚焦模糊的镜头,延续了娄烨一贯的个人风格,试图营造出盲人对外部世界朦胧的感官。影片用了很多摄影技巧、手法来让观众真正地感觉到失明的状态,主客观镜头的切换、移轴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创造了盲感,制造了一个盲的世界,从镜头语言来表现出这些特殊群体的存在感。黑暗的世界、朦胧的世界与光明的世界,有着鲜明的差异性。例如小马的主观视角的表现,摄影机拍摄的是一个粗糙的、失焦的、浓烈的、类似胶片的画面质感,它不仅是模仿小马眼睛所见,也是他表现存在的视觉外化。这两种摄影风格,光明和黑暗、白天与夜晚,其实并没有分水岭,之于盲人都是一样的,但之于观众,却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醒目的辨别标志。

《推拿》中用血腥来冲击视觉有3处,以碎碗瓷片割破脖子的小马,让观众看到了盲人对黑暗无法接纳的愤怒,那是一种人性中的恐惧与绝望,但因为猝不及防地面对,又有种手足无措的惊骇。影片后来,小马脖子上的那个伤疤成为他的标志。而到郭晓冬以刀剖腹时,则把盲人最后一点的存在尊严放上了祭台,空洞的目光中,透露出强烈的杀机,那是一个行走在黑暗中的人与阳光下的人最接近的一次,洒落衣襟的鲜血与忍痛唏嘘的话语,让挣扎的生命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生机,这是他选择的特殊存在方式。最后一次鲜血的喷涌而出,则有一种被命运抛弃的狼狈,秦昊在卫生间缓缓蹲下身子,如沧海一粟,孤独而渺小。

多数人是无法了解更无法体会他们是如何在这个世界生活的,而影片对此的展示,也是直击要害,也是带着恶狠狠的表情来表现血腥与扭曲的,但影片也在努力化解因此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在血淋淋的“生活间隙”,故事用纠缠冲撞的情欲来填满,这部电影有一种细腻的敏感,贴近的镜头似乎能让你感受到故事中人的呼吸。它能敏感地捕捉到推拿中心那些微妙的情感互动。比如都红向小马表白却被拒绝,而暗恋都红的沙老板在另一边不小心听到了,本想逃离却不小心触动了风铃。沙老板平日里的自信与骄傲在此刻碎了一地,两对感情的失落与尴尬被表现得细腻又小心翼翼。这种感觉就如同他们的生存一样,身体的残缺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存在于世,令人心酸。影片里细节的丰富与准确,让那些血淋淋缝隙也可以被理解。同样,《军中乐园》中的阿娇与老张也是两个典型的影射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物形象,老张追随自己的心迎难而上借钱娶妓女阿娇,而阿娇想追随自由重新开始生活的心让她欺骗了“老张们”,他们的悲剧式结局有些遗憾,但这就是离开家乡的孤独者与被亲人性侵的可怜人选择存在的方式。我们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上的,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死亡负责。

三、自由的选择

存在主义倡导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2]个人的存在方式由自己选择,这样的自由选择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换句话说,你的选择将决定你的人生。正因为选择是自由的,它才会变得可怖,人越感到恐惧,就越有力量去做出选择,然而由自由生发出的动机就会变得极端狭隘和自私,这是选择的自由必然要承担的后果。

电影《推拿》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身体有缺陷的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渴望爱和被爱,无明的盲爱同样真实而具体,电影中的爱回归到了最纯粹的状态。金嫣不怕拒绝大胆地追求泰和,沙复明对于美的痴迷追问使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了都红。小马则是渴望爱与被爱最突出的银幕个体存在,没有自卑,没有自弃,空洞孤独的眼神下却又对爱执着追求,他会因为“嫂子”身上的独特味道而试图靠近,在遇到小蛮之后,他会主动出击,甚至大打出手。当他猛然间发现自己能够看见,他又执着地放弃一切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马对爱是直接的,他可以找到爱,并且紧紧抓住爱。最后的镜头定格在阳光下,意外复明的小马和洗头的小蛮深情对视,属于他们的生活依旧在继续,温暖而充满希望,跟随他们内心的那片自由。

这就是特殊群体对于情感的追求方式,大胆并且自由。同样也正如《军中乐园》中的阿娇,坚决不缅怀自己糟糕的过去,大胆追求未来并付诸实际行动,攒钱走出831,去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过正常人的生活,以至于她错过了爱情,丢失了生命。而老张也是一类人,他沉重的乡愁使他压抑地生活,他最后决定娶妻安家也是他对回家的一种放下。漂泊在命运之海的每一个你我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是每个人的权利。

电影的摄影是盲人看不见的,影像是留给正常人的,所以导演把声音留给了盲人,以至于在电影的开篇要用一个声音念出主创,用画面和声音,讲给我们特殊群体的内心。外像丑陋的直接表现必然带来某种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不适。然而,这却是真实存在的社会。

四、结语

在中国都市中,人自身欲望的无节制膨胀与各种现实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发生一次次激烈碰撞,人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各种新的变化,而倡导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人生才是存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电影批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41.

[2]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23-02

作者简介:

丁瑞康(1993-),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现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生存合理孤独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