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

2015-09-06 09:45张进宝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

摘 要: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和其它专业不同,它更注重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音乐课程教育的发展是多样的,这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学前音乐教育更多的偏向于实践,理论上存在着颇多的不足,在其课程的选择、教材、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团队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本文对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部分,他肩负着儿童启蒙教育和性格培育的重要职责。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很大的特点。学前教育的教育人才,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知识和职业素养,是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接受能力、心理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职业教育技能。音乐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作用在于发掘幼儿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等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音乐学前教育成绩,多维内涵教育课程的构建无疑也是达到优秀学前教育的捷径。

一、树立准确的音乐学前教育目标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新教育的全面改革下,学前教育也同样需要改革和提升,面对各方面素养要求的提升,学前教育的方向也需要做出明确的整改。音乐课程学前教育的方向性也需要更加的明确,不仅需要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还要跟随社会的发展方向,使音乐学前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音乐学前教育是音乐教学新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要牢牢的掌握在学习中学到的基础音乐知识和基本的音乐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承担学前教育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课外文娱活动,并可以负责教育研究任务,以作为高素养的学前教育者。然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文化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学习,使文化素养大幅提高,以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相互融合的方式,理解音乐的内涵,实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作为音乐学前教育者的一项工作技能,通过音乐,使学生充分掌握对音乐相关的知识,并对音乐技能也有一定的掌握。伴随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人员的要求以创造性和审美性两方面增加,而音乐学前教育内涵构建对于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综合素质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音乐学前教育多维内涵构建的理论根据

1.保持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在新教育的变革趋势下,提倡的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正视学生的平衡发展,统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满足主要方向的社会需要。未来学前教育的从业岗位,主要以学前机构、托儿所等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只需要符合专业的需求,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来更新教育理念,突破学前教育方面传统的拘束。构建音乐课程的同时,秉承着终身培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专业基础的前提下,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也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2.彰显专业特色,综合考虑音乐课程

音乐学前教育课程的构建必须以专业技能需要为基本。新教育趋势下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不仅可以完美执行学前教育、幼儿保育等工作,还可以开展班级管理,培养幼儿整体发展的幼儿活动、游戏等。因而,音乐教学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工作内容大不一样,前提要求是学前教育音乐活动的需要获得满足,在音乐课程的布置上也要实际与需要互相结合,强化知识点。选择可以体现针对性、实用性、专业的音乐。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也可以融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协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正确的理想、学习观,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协调,达到综合协调课程的目的。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共同发展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中,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都尤为的重要。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存,知识与技能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课堂完成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课外的教育,在教育期间,一切与音乐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将教学内容穿插进去,进行音乐教学。音乐课程理论与音乐实践操作,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以不同的角度来开展日常音乐学习教育。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的构建

音乐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多维内涵构建是指学前音乐教程课程当中,以音乐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样性、多方面、多种文化的音乐教学。这与常规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音乐学前教育中的多维内涵构建是指,对学生开展的音乐课程对音乐文化产生不同见解,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外,还包括了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及文化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这对与中国现代音乐文化教学课程与信息化教学风格的融合起到了置至关重要的辅助。

1.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加深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国时代文明当中具有很高的位置,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用最好的方式得以保存,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最大程度的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并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背景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怀。学前教育中加入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培养高质量素质型人才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声乐与视唱课程中,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上的培养;在视唱的学习进程中加入民歌、山歌等中国化题材,能够在让学生了解声乐文化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民歌的文化。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优越感。

2.多样式的音乐文化

音乐学前教育课程一定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对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发展,进行学习了解,开阔视野,提升音乐艺术鉴赏水平。比如,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可以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多样化的含义,对不同唱法的联系,可以在不同唱法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唱法。在还好中喜欢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丽。

3.感受音乐世界的文化

音乐是一种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在音乐课程的讲述与学习中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展现的过程。音乐课程的多样化,使艺术在教案中得以传承,在实践中的得到提升,在表演中获得升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细胞。加上学校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比如在钢琴演奏的课程中,可以设置学生演奏表演等活动,加入国外知名钢琴作品及中国传统钢琴作品。通过多样式的演奏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演奏或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领悟程度,在感情上获得共鸣。

4.信息化手段与现代化的结合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也在教学课程中广泛地使用,为传统教学拓宽了新的道路。这样学前教育也要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其在音乐课前教育中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建立互联网网站平台或微信公众平台,使用视频、音频、音乐作品、音乐资料等介质为载体,开发音乐相关的游戏,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下爱上学习,在线上对学生开互联网式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课程加以指导和建议。以互联网为枢纽,给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线上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讨论研究,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限制,以科技化的方式,对音乐课程教学加以完善。

四、结语

从传统音乐学前教育课程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及鉴赏能力,理解与音乐有关的文化活动,音乐与文化之间相互的关系。(课程设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音乐技能,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准的提高,在学生教育中提升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音乐学前教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还要促进音乐文化传承,升華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的能力。音乐学前教育多维内涵构建是使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让学生满足岗位技能基本需求和基本知识技能,因而,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使音乐学前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完成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221-222.

[2]林红.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17-120.

[3]李娜. 略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J]. 音乐时空,2015,07:152-157.

[4]吴禹冬. 探析如何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J]. 音乐时空,2014,23:111-120.

[5]李娜. 略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J]. 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7:152-159.

[6]苏立. 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作者简介:张进宝(1981-),男,甘肃定西人,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
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高校舞蹈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方向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
国内外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