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步认识

2015-09-06 10:12叶家荣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梯形座位有效性

叶家荣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

一、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另外,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在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权利,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召学生;第三,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时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和教师交谈才会感到心里安全、心里自由,才会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创见。

三、教师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促进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学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基础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精神。

四、重视课前的备课

备课的重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探究学习)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

五、重视课堂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提问具有明显的思维指向性,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1.问题涉及范围要适中,目的要明确。适时、准确、精简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真正思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①教师要明白问什么,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②设计问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使问题富有情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做好怎样问。③课堂提问要捕捉良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明白何时问。

2.问题的数学思考价值要强。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是保证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活跃的关键。课堂中,不要出现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问题过浅,另一个是问题过深。这些都会使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

3.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并提问相应水平层次的学生,普及面要广。在提问时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优生可适当“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后,老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 2条小棒,用布遮住一端,上面一条露出的占全长的1/3,下面一条露出的占全长的1/4,问:哪条小棒长?由于学生已学习了分数大小比教的方法,知道1/3大于1/4,所以很快地作出判断:上面一条长。教师解开谜底,下面一条长。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产生急于知道探寻判断错误的原因,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很快地进入探索的境界。

(三)为学生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一个问题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为学生创造空间,保证参与机会。

如教学确定物体位置时,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标有第X行X列字样的座位卡,让学生进行“找座位”。但其中有两位学生的座位卡或只有行或只有列,学生拿着的座位卡,开始寻找座位。稍后绝大部分孩子已经找到座位,但这两个孩子依然站立。师:怎么还站着呢?生:我找不倒座位,卡上面只有行(或列)没有列(或行)。教师随即指出只有同时知道行和列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缺一不可。这样的教学形式情趣性强、实质数学味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展开图,摸一摸、比一比等,通过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做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教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积极评价,及时反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角的大小”时有个学生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句话不妥,原因是: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既是射线,说明已承认两条边没有长短,可无限延长,又何必再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呢?对这一问题,老师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结果,学生的评价是:这位学生读书很认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在研究角的大小时,即使把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也不会改变。这里,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见解,及时的给予了正确的评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梯形座位有效性
玩转梯形
换座位
梯形达人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巴士上的座位
梯形
换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