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成因的社会性探析

2015-09-06 10:12艾孜再·艾合买提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性

艾孜再·艾合买提

摘 要:小学教育是人类受教过程中的基石,想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重视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小学课堂教育成为了教育专家的重点研究对象,同时也收获了改善小学课堂困境的研究成果。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育来说仍有研究的空间,本文主要从社会角度来研究小学教师课堂所存在的困境,针对小学课堂困境的社会性成因进行分析,使教师结合社会困境成因,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课堂困境;困境成因;社会性

根据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的自身特点,小学课堂教育也体现出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要求,不一样的教学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必然不同。通过阐述小学教师课堂困境的实际情况,真实展现小学课堂教学困境,为我国将来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知识性支撑。

一、小学教师课堂困境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生威胁课堂中的权威

依照社会角度看来,权威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距不同所产生的,不管从是智力、身心、拥有的物资等方面,优势大的便在社会地位具有相对的权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传授优秀文化和知识技能的场所,教师必然在知识累积、成长阅历、身体素质等方面更胜一筹,相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作为臣服者必须支持和服从教师所谓的权威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

如果课堂不具有权威性,那么课堂会被民主、自由的课堂取而代之,出现杂乱无章的混乱现象,任何教学活动都会没有意义。尤其是小学课堂中,小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是不健全的,智力、心态不够成熟,缺乏辩证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服从课堂的权威性,可以养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部分小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思想过于社会化,对自己的权利一知半解,威胁课堂权威,挑战教师的教育方法。学生反抗的方式有2种,正式反抗和非正式反抗,常常表现为非正式反抗,如:沉默、哄堂大笑、窃窃私语等。

例如:某校六年二班班主任对期中考试成绩不满意,决定进行数学单元考试,可是竟然有学生交白卷。班主任觉得有失颜面,趁着阴天要下雨自作主张取消本班体育课,将体育课改成试卷分析课。当班主任来到教室门前发现,门窗紧锁、教室异常安静,透过窗户发现学生都在埋头看书。平时班主任最喜欢的某同学看向窗外与班主任对视一眼便立刻低头学习,班主任只好默默走到后门,可是后门依旧紧锁,最后委屈的回到办公室。很明显,教师的权威被学生挑战了。

(二)教师承担角色之间的困境和冲突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为2类,一是文化的传播者,联系着社会的结构、文化传播;二是教学的指导者,主要涉及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同种性质的角色(如:传授者、指导者)之间可以相互整合;但是不同性质的角色,角色的紧张心态、身处困境等会给教师带来不适感。

例如:赵老师是2010年本科毕业,刚入职某学校不久的新教师,正好赶上区教育局开展“教师协作”的教育活动,来促进新教师更快适应教育工作。与赵老师共同协作的是有着18年教学经验的,有着自己规定俗成教学方法,所带班级成绩优异,但思想固定化的重量级教师。赵老师发现,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都是一个教学模式:15分钟传授新知识;15分钟带领学生课堂练习;最后5分钟设立课堂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怀揣梦想的赵老师希望改善老套的教育方式,却常常被浇冷水,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套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明显,进入好的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并且家长和社会只会看学生的成绩。

二、造成教师课堂困境的社会性因素

(一)学习是没用的

一段时期,整个社会都在谈论学习是否有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阶段,部分工作者并不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却最先富有起来,无形之中导致学习无用论的现象出现。

(二)计算机、电视对学生的诱惑

时代的进步,让计算机网络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进而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令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甚至有些学生连作业都无法完成。离开校园的学生,诱惑他们的东西就更多了。

(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学生

1.家庭的教育观念不合理

家庭教育的观念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方法,大部分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需求,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心理和精神需求。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责任就是在学习上取得高分,导致学校培养孩子的任务就是在成绩上取得高分,家长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但是实际生活中孩子更希望得到家长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关怀。“分数第一”的家庭教育观念,会让一些孩子在精神和道德上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2.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溺爱型、暴力型、放任型这三种。溺爱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在家长眼中孩子是完美无缺的,导致孩子自由散漫、无法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低;暴力的教育方式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孩子犯错便责备打骂,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讨厌学习;放任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顾,让孩子自然发展,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机;

三、解决教师课堂困境的策略

小学教师课堂困境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常常表现为积极适应和逃避两种态度。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把困境当成绊脚石忽略它们,而反思性的教师常常把困境当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积极适应困境,全力调试困境。

教师课堂上的困境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自身进行调试、解决,也可以通过学校设立制度加以调试。学校积极响应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师面对课堂发生的问题时,常常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而本文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揭示课堂困境成因与教师、学生社会性的关系,为教师提供更新、更高的视角。教学课堂困境不是偶然出现的,它存在于教学的每个过程中,而是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感知到教学困境。困境隐藏于教师的潜在意识,等待着发现、处理。通过关系思维考虑、解决问题,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小学教师课堂教育困境的社会性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02).

[2]潘丽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景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张宏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社会性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社会性心理支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产后抑郁的效果
the Walking Dead
THE WALKING DEAD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性教育模式探索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