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

2015-09-06 12:43杨小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思想

杨小华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即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

关键词:高在语文;学生主体;思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即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拓展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呢?

一、确立“教”“学”相辅的教学思想

教育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兩个方面看: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没有任何一方的参与就不成为教学。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双主”调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课堂上应是“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绩。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能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正确理解和发挥其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分析讨论,限时写作,自评互评等,让学生通过认识和实践,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凡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出发,围绕学生作必要的教学中设计,抓住教与学中的兴奋点,真正实现对话,不断帮助学生去“发现”,使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精彩生成,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二、构建研究式教学课堂

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探究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业务素养。所以老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研究式学习课堂最根本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将占据主课堂。为了确保课堂的正确实施,师生采用怎样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

没有全新的教学观念,老师是无法走进研究式学习课堂的。研究式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研究能力为目标,学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对象,老师必将由“专制”走向民主,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和学生都是研究课堂的主体,都是研发者,在这里,不是我讲你听,我给你收,而是师生交往、互动、沟通、相互启发、补充、丰富、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没有结果,不会产生答案,一节两节课可能“一无所获”,但是,这里一定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一定会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比较,学生在经历了实在的质疑判断、比较、鉴别、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过程后,研究性思维得到培养,研究性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对象得到空前的关注,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他们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位老师都应记住一句话,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开展人文主义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设定,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定向与人文主义教育是融会贯通的,通过语文知识对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展开渗透。促进学生的有效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情怀色彩,促进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人文素质和感性精神认知。针对于现代高中生这一生源群体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高中生的自我主义较强,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迫在眉睫。

就目前教育领域主要面临的问题中,学生的自我观念意识强,不注重尊重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现象极为普遍。现代化都市生活,对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高中生来说,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一定影响。高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上网娱乐等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情绪化严重。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过渡追求时尚等不良思想认知,严重形象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调整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是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内容中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渗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中时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对人文主义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高中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待人处事的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感性引导。语文课程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塑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懂得更多的人文知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在学习与实践中同步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主义教育,有效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教育渗透。高中生是树立价值观意识的最佳时期,价值观可以影响高中生对于升入大学的追求方向进行有效的判定,对未来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作出基础保障性质的第一步。

四、倡导多元评价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注重评价的效果。教师评价上可以采用激励式、赞赏式等。学生评价上除了要有自我评价,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自己找对子互评,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针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通过多样的评价形式促进人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是实现主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强化。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