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重在党性修养提升

2015-09-06 21:32叶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常态化党性修养

叶静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很多人担心活动结束后,“四风”问题仍回旧样?党性与“四风”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党性强则“四风”正,党性弱则“四风”盛。党性修养的塑造坚持不懈了,作风建设也必会形成常态并取得长效。现实中,“四风”问题还是很突出,党性不纯不坚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二是宗旨意识较弱;三是思想因循守旧;四是法纪观念淡薄;五是担当精神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可见作风建设、党性修养提升没有终点,要坚持不懈,形成常态,认真解决,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勤学善思以明心;二是要常省立改以修身;三是要多走多问以明情;四是严查厉促以正性。

关键词:四风问题;党性修养;常态化

四风”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形式主义糊弄人,官僚主义隔阂人,享乐主义迷失人,奢靡之风堕落人。要自觉从思想和灵魂深处来剖析“四风”不正的根源,找出症结病因所在。“四风”问题表在言行举止,根在思想灵魂,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核心在于党性修养问题。党性问题与“四风”问题是矛盾的对立面,党性强则“四风”正,党性弱则“四风”盛。要解决好党员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好其党性修养问题,只有保持党性修养的提升常态化,才能促进作风建设的长效化。

“四风”问题在现实中还是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党员由于不重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学习,无法从灵魂深处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信念,就会迷失政治方向,人生观会迷失。二是宗旨意识较弱。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贯彻执行上级决策打折扣,常常以自身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本位,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谋私利;有的把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抛到九霄云外,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三是思想因循守旧。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依然观念保守,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讲话、办事首先找经典依据,没有经典依据,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创新意识;有的经验主义思想严重,遇事总按经验办,不敢突破“惯例”,不顾时代、形势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怕担风险,怕动脑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脱离实际,不讲实事求是,不认真搞调查研究,主观主义严重,闭门造车,随心所欲,急功近利;有的小农思想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事业心不强,工作缺乏激情,不求有所作为等等。四是法纪观念淡薄。有的既不懂法、不知法,也不注重学习党纪条规,把上级的纪律要求当作“耳旁风”,把组织赋予的权力当作“自留地”;有的个人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缺乏组织纪律约束和法纪观念。五是担当精神不足。部分党员缺乏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牺牲精神,不愿或不敢担当,不能做到以单位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有等、靠、要心理,怕冒险、怕担责,不敢创新,缺乏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甩开膀子拼劲不足。

作风建设重在党性修养,贵在常态化,我们要紧紧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准、狠、韧的劲头,常抓不懈,认真整改,一改成效。一是要勤学善思以明心。勤学善思,就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日常习惯。通过学习明确思路、找对方向、确定目标。同时,要学会思考,学了之后还要思得透。

勤学,一是要常学理论,想一想思想有没有迷糊;二是要常学政策,想一想政策有没有理解;三是要常学业务,想一想业务有没有掌握。坚定政治立场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党性修养。

善思。一是要思前,想一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怎么来;二是要思过,想一想工作做得怎么样;三是要思后,想一想接下去的工作怎么做。把思考时刻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哪些还不到位;哪些工作是有成效的,哪些效果还不明显;哪些是难以落实的;哪些工作是进展甚微的。二是要常省立改以修身。常省立改,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不省不悟,不改不正。在作风建设上,同样应该针对自身存在的“四风”不正、党性不纯不坚问题,经常自我反省,及时整改。

常省。一是省不足,想一想还有什么缺点;二是省作风,想一想作风还有什么问题;三是省权力,想一想是不是为民所用。作风建设远非一日之功,要将改进作风当作永恒课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不断查找自身的作风问题。

立改。一是改思想,改一改思想上的偏差;二是改毛病,改一改身上的不足;三是改作风,改一改身上的邪气。痛改老毛病,杜绝新毛病,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格锤炼,率先垂范,力求“其身正不令而从”。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用的权不用,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赴的酒局不赴,不该浪费的不浪费,发现有问题就及时整改到位。三是要多走多问以明情。多走多问,就是要多走基层,多问民情。

多走。一是要走基层,深入基层看看实际;二是要走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和难处;三是要走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和需求。要通过深入基层、企业,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民情、民意,加深与群众的相互理解,赢得群众的信任,融洽干群关系。

多问。一是要问需,问老百姓需要什么;二是要问效,问老百姓对成效是否认可;三是要问计,问老百姓有没有好办法。要有虚心请教的姿态,多听取群众声音包括意见和“牢骚”。只有多听群众声音,才能知道群众真实需求,才能制定对路的政策,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才能办好利民之事,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四是要严查厉促以正性。严查厉促,就是要针对应付政策、不务实,不敲不打没声色的问题,加强对工作落实的督促检查,不断提高执行力。

严查。一是查服务质量;二是要查工作进度;三是要查工作作风。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指导、及时解决。要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等作风建设要求,加大对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精神状态情况的检查监督,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风清气正。

厉促。一是促民生,看看民生有没有得到改善;二是促落实,看看工作有没有取得实效;三是促形象,看看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群众是否满意。把办实事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优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作风上要脚踏实地,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干工作上。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真抓、实抓、严抓,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常态化党性修养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