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主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5-09-07 20:05金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金会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营造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三主一体;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机械地记忆数学中繁杂的公式概念,经常出现整节课“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起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三主一体”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意义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下,数学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学科.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三主一体”教学模式,是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避免学生单一性的接受学习.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化,并且需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这一节时,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圆锥的表面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面围成的,这种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就可以采用启发性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然后展开自制圆锥,就很容易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的事实.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会让整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吸收,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一体”教学模式在初中

数学中的应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水平,考虑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初中数学的教学应该采取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创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讲本节课的内容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游戏,老师让学生在卡片上先随意写下一个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乘以5,再减去3,由学生给出结果,最后,老师猜出学生卡片上写的数字. 比如,有一个学生给出的结果是“22”,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得出卡片上的数字是“5”. 通过这个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情景的创设越接近现实生活,就越容易让学生理解,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现实例子,“如果我们学校要在教学楼和图书楼之间开辟一个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900平方米,并且长比宽多十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这种通过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的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提高了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2. 问题引导,展开师生的交流互动

通过在课堂中引入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问题引入技巧,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实现师生之间互动模式的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课前习题:“已知△ABC,如图1所示,AB=AC,证明:∠B=∠C. ”

对于这道题,根据之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学生一般会想到先通过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既可以证明出这两个角也相等. 而图中只有一个三角形,这就将学生的思考转向到了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折叠三角形,当学生折叠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三角形中的折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也就是顶角的平分线),就会联想到依靠添加辅助线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因此就可以通过证明△ABD≌△ACD,进而得出∠B=∠C,即:因为AB=AC,AD=AD,∠ADB=∠ADC,所以△ABD≌△ACD,所以∠B=∠C. 由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并未涉及辅助线的添加,尽管这道题的解析简单,但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板书讲解,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

问题的提出,一般就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导入过程,结合实际生活例子,不仅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在做题过程对习题的理解. 例如,当学习初中数学的“二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将二次函索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为配合科技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调研部对某地区去年的西瓜市场情况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所示,甲图是直线,乙图是抛物线,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在6月份出售西瓜,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如果你是市场调研员,你如何指导瓜农获得最大收益?并说明理由. ”

这种问题的引入,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更清晰明了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便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是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导致很多数学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堆积起来. 然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确定圆的条件”这节内容时,教师先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问题是这样的:“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圆形的瓷器,但是这个瓷器已经破碎不完整了,你能想办法画出这个瓷器碎片所在的整圆吗?”由教师提示学生:“确定一个圆,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然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确定圆的两要素,圆心位置还有半径大小”. 接下来就引入怎样确定瓷器的圆心位置,提出探究问题:“经过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吗?经过两个点是否可以确定一个圆?能否确定圆心位置?”启发学生进行动手画图,依次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在学生得出探究结果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升了数学的学习效率.

4. 以鼓励为主的课堂评价

课堂上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探讨、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由于数学学科需要较多的算式计算,以及定理证明过程,所以常常采用学生亲自在黑板上推理演算,然后由教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解析. 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或者是评析学生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应该注意言语表达,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气,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当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抽检提问,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6x-16=0;(2)3y2+5y-1=0;(3)(x-5)2-36=0.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解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求解过程,然后做出合理的评价. 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同学的解题过程正确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呀”这样的语句,而应该多采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解题过程,看一下同学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的鼓励性语句,另外,通过课堂抽查,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踊跃表现自己的勇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三主一体”教学模式,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举措. 通过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且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感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根据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引导问题的解决,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这种自主引导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学习潜能,实现全面的素质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