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线性发展,提升初中生的计算能力

2015-09-07 20:11宋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初中数学

宋钰

江苏如东县苴镇新光初级中学 226409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所有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 计算能力作为数学这一学科中的基础能力,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培养并提升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好别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技巧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因为计算能力在所有的数学能力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也就是说,数学即为计算,没有计算,数学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可是,从平常的教学、考试等情况来观察,如今的初中学生缺乏应有的计算能力,速度不快,方法不当,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指导与训练,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线性发展. 接下来,笔者依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现状分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1. 学生对计算器等工具过分依赖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课本里也加入了关于计算器使用的相关内容. 计算器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因素,计算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但是,过于依赖计算器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渐退化. 尤其是一些功能全面的计算器,可以进行方程与方程组的运算,只需把方程输进计算器,就可以立即得到答案,因此,学生在心理上也放松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 可是,在考试的时候是不允许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的,而学生计算能力又不够,时常会出现非常多的运算错误,因此,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计算水平不断下滑.

2. 教师不能充分研究算理

算理是数学计算的理论基础,算法是数学计算的开展过程. 算理给予算法科学的理论支持,算法是算理的直观体现. 学生平时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算理与算法,有助于准确、简便地展开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多样性特点. 因此,在培养计算能力时注重算理与算法非常关键. 要想让学生能计算,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么计算,换句话说即为深化对定理与算理的学习. 《新课标》提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明确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恰当地引导学生熟悉计算方法,清楚地把握运算法则及其性质,把握有关公式的推导程序,使学生不但明白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讲解算理的相关内容. 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所有的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研究学情,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法,争取实现最佳效果.

培养习惯,立足平时决胜考场

科学合理的计算习惯,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教师过多地注重其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一种最基础、最常用的能力——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在课下练习和平时检测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需要计算的题目频繁出错,这个问题也是广大数学老师都深有感触的.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做题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粗心大意、审题不当、字迹潦草、出现笔误以及写完不做检查等,使得计算准确率大打折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从严要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协作探究,自己完成习题,书写要清楚,绘图要准确,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通过反复练习,细心推敲,不忙于求证结果或不急于向别人寻求援助. 同时还需培养主动纠错、查验结果的习惯. 教师还应在书写方面进行引导,因为只有做到书写规范才能使解题做到思路清晰,方法准确,步骤完整,避免出现数字或符号的错误. 当然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教书平时在写板书、判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字迹美观,讲解步骤疏而不漏,千万不能因为偷懒而省略答题步骤,因为如果老师喜欢省略,那么学生就会省略得更多. 再有,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少用或者不用计算器,过分依赖计算器会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思维缓慢,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惰性心理,就不在主动思考和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了.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学生只有养成了科学的计算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率.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耐心、持久的恒心、足够的信心,明确要求,探索方法,持之以恒.

讲求方法,三思后行稳扎稳打

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数学计算基本组成部分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科学计数法,还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乘法公式的运用、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的计算、分式的计算等. 学生在基础层面的单一的数学计算上是不会频繁出现错误的,而对于那些要求更高能力的综合运算却常常是错误百出,这部分知识本来就是数学计算的重点内容,在多种运算方法整合到一起的时候,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相互交织,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知识更加系统化,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包含着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规范的引导和示范,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因为,如果计算方法不科学,就会使计算结果出现偏差,丧失准确性. 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不但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率,而且还可以削减不必有的做题步骤,提高做题效率. 当然,科学的方法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考方式,合理高效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缩短做题时间,还可以保证准确率. 练习的时候,指导学生先看题干,再确定算法,选取正确的计算方式,解题完成还要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结束答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心得,共享做题方法,老师进行适时点评,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endprint

例如,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有直接开方法、公式法、配方法等方法,这就需要学生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 通过分析,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解法. 比如下面三个方程:(1)7(2x-3)2=28;(2)y2-2y-399=0;(3)2x2+1=2x. ?摇

(1)宜用直接开方法;(2)宜用配方法;(3)宜用公式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选择恰当算法后,通过亲身实践,深刻理解各种算法的优劣,在以后的运用中自会事半功倍.

提高兴趣,循序渐进步入佳境

1. 提高兴趣,需要师生关系和谐民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在平时,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感情,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特征,必要时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关系,不但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这种关系作用于课堂教学,会使教学氛围异常活跃、自由宽松、和谐民主,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这样,学生就会在喜欢老师的基础上进而喜欢这一学科.

2. 提高兴趣,需要精心导入设置情境. 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数学题目中的有趣的要素,设置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最活跃的状态,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应用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谁能爬上校园里的旗杆?(学生都表示不能)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知道它的高度呢?(学生面面相觑)我不用爬,也不用放倒旗杆就能知道它的高度!这时,孩子们个个都瞪大双眼,迫切地等我说出测量办法,这样,一个情景的设置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即将开始的新课当中.

3. 提高兴趣,需要联系实际探寻生活. 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不是一句空话. 在教学过程中,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巧妙结合,创设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前提. 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发给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纸币,有一元的,有两元的,让小组内部讨论一下有几种将其凑成十元的办法. 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学习气氛相当热烈,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学会了恰当的计算方法,提升了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循序渐进地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线性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步骤,做到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方法,等到计算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逐步摆脱烦琐的计算过程,由繁到简,灵活运用,在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初中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