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数控铣》一体化教学有效翻转的探讨

2015-09-09 02:51麻庆华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广东乐昌5122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数控铣坐标系工件

麻庆华(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乐昌 512200)

“互联网+”时代《数控铣》一体化教学有效翻转的探讨

麻庆华
(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乐昌 512200)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一词。在新时代下传统教育方式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在美国,可汗的一次家庭式辅导衍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近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国内,并不断总结和改进。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中国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但是,技能一体化教学因学生个体、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差异,要实现有效翻转还有探讨的空间。笔者通过《数控铣》一体化教学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有效翻转,探求一条新生之路来谋求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希望具有借鉴价值。

“互联网+” 翻转课堂 微课 《数控铣》一体化教学

一、引论

生活在21世纪应该掌握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素养技能。随着早些年的教育改革的推进,一体化教学在《数控铣》教学上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操、车间和课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确实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改善了教学条件。但是,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老师还是在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机会去思考和好奇,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学,遇到问题后老师提供帮助,实现了课前和课后的翻转、教师地位和学生地位的翻转。翻转课堂是对传统经典课堂结构重心前移和流程再造。[1]

二、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三、翻转课堂在《数控铣》一体化课具体实施

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是用微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支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翻转课堂有课前、课中,也可以有课后。在《数控铣》一体化课,课后体现得非常重要,一体化课的技能拓展环节都是在课后体现。现以《数控铣》课 “建立工件坐标系”知识点为例,实现有效翻转。[2]

1.资源准备

资源库的建设是教师在翻转课堂中一个重要角色的表现之一,教学任务设计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翻转课堂只需要侧重掌握基本目标,不要刻意加大难度,追求内容的量化。知识点要细化、具体、丰富。[3]

《数控铣》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要区别对待。理论知识在资源库里课呈现为PPT教案、电子教案、动画等形式。而技能操作具体步骤繁杂,不适宜用文字表述,制作微视频(也就是“微课”)是不错的选择。《数控铣》一体化教学能否有效翻转,“微课”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传统课堂中,技能操作仅仅靠教师演示,不具备重复性、传播性、随意性。“微课”作为媒介利用互联网可传播到每一个学习对象,并可随时反复多次观看。(表1)

2.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模式:

分发资源——学习任务单——小组学习——教学云平台——学习评价[4]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文字的知识的摄入已经有一种免疫能力。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不是微信,就是看视频。将技能操作录制成微视频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微博、微信传递给学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前学习不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必须设计切实有效的任务单。任务单要有学习目标要求,完成达标测试,填写自我评价表。学生在课前学习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横向交流,互帮互助,探讨疑问。此阶段,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归纳整理典型问题,为课中点拨释疑做好准备。(表2)

表1 《建立工件坐标系》资源库准备

表2 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表

学习方法建议:通过PPT、教学视频学习结合掌握的数控车机床坐标系建立空间坐标系概念。注意观察视频中红圈的细节操作。课堂学习形式预告:1)分组讨论理解理论知识点;2)组内互评,相互学习、探讨;3)教师答疑;4)、分组逐个上机操作(计时完成,第一名奖励),组内成员做好记录;同时,教师巡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5)教师评议总结二、学习任务通过PPT、教学视频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任务一、解答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的关系;任务二、正确组装和安装刀具;任务三、机床操作正确工件中心坐标,完成工作坐标系的建立。三、困惑和建议(学生填写)

3.课中交流研讨释疑问

课中教学模式:

分组讨论—组内互评—教师释疑—分组操作—教师总结评议

课中交流、研讨,将学生分成3—5人一小组,围绕自学过程中的疑虑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相互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课中老师也可适当讲课,特别是理论抽象知识,针对学生整体存在的问题要解答清楚。

例如:《建立工件坐标系》中,坐标系的概念,坐标轴方向的判别,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的相互关系,如何建立工件坐标系等知识点。老师要让学生有基本的认知。技能操作的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要讲解清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完成理论知识目标后,学生分组逐个上机操作,组内成员对出现的错误操作做好记录,提出意见,展开互评。同时,设置关卡(计时完成任务),让学生接受挑战(给予适当的奖惩),从而转化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内互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课中环节,教师是一本长着眼睛的《百科全书》。教师要做好监视作用,在各组之间来回巡查,总结各组存在问题。对学生寻求帮助及时解答,对技能操作中出现的严重违规操作及时制止。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好奇心,影响学生的探知欲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起到拨云撩雾、开窗明眼作用。

4.课后进一步巩固

翻转课堂也有“课后”环节,课后进一步检查存在的不足,巩固提高。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课后创题可以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需求。翻转课堂“课前”、“课中”目标是大众学生受益,特别是中等和后进生。一些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目标需求,在课后设计阶梯难度任务供有需求的学生挑战。

例如:《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初级目标是找出工件中心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在“课后”设计有:进阶目标——以孔类零件圆心建立工作坐标系;高级目标——以方形工件四个角建立工件坐标系;终极目标——以任意目标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完成一系列目标后学生思维得到拓展,思维更加开阔。自然,对坐标系的理解就更透彻,应用更娴熟。

四、结束语

要实现有效翻转,先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结构,注重“课前”教学。翻转课堂有“课前、课中”,也有“课后”环节。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只需要侧重掌握基本目标。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单”,“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用。在翻转课堂中“课前中后”环节,信息技术是优选项,不是必选项。在翻转课堂的“课中”环节,老师也可以讲课。翻转教学的最大受益人,是所有学生,特别是中等和后进生。翻转课堂的最大成效,不是提升知识,而是培养能力、激发动机。成功翻转,不但要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还要巧设计、多练习。翻转教学,是应用微课资源实现教学创新的道路之一,不是唯一。

信息时代的翻转课堂,是用微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支撑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翻转课堂只是对传统经典课堂结构重心前移和流程再造。引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的以句话:“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的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无论是现有的教学形态,还是“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形态,本质还是要搞好教法和学法水平。

深入思考翻转课堂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不能用一种赶时髦和随大流的心态。研究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去创造这些条件?了解翻转课堂的“基本式”,也研究各种有效的“变式”。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 胡小勇.正确理解翻转课堂[J],从10个问题说法.《教育信息技术》.2015

[3]金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 .《教育探索》,2001.12

[4]数控铣/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9

猜你喜欢
数控铣坐标系工件
独立坐标系椭球变换与坐标换算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基于设备因素的数控铣削表面质量研究
考虑非线性误差的五轴工件安装位置优化
解密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三坐标在工件测绘中的应用技巧
坐标系背后的故事
CAXA制造工程师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利用五轴数控铣床进行曲面切削的方法
数控铣床刀具选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