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2015-09-10 03:28徐萍
新课程·小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德育教育

徐萍

摘 要:所谓学校故事文化是指以故事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力的体现。没有文化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也不可能给学生好的教育。

关键词:学校文化;故事文化;德育教育;学校发展

一所农村小学的管理和发展,要比城镇小学的管理困难大很多,受师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影响,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的现象很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管理质量,提升学生的品行修养,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这是学校实现课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故事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进行的科研课题,在一段时期的实验研究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内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都喜欢故事,通过故事的人文力量来化育师生的精神或灵魂,同时形成师生经过化育后的一种长期的、深刻的心灵影响的精神力量。

一、学校“故事文化”建设的含义理解

所谓学校的“故事文化”,是指以故事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故事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故事即生活,生活精彩,才能故事精彩,生活即故事,故事精彩,才能生活精彩。就儿童而言,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在童年的天空下,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去说,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在这样一个构建、丰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还要是一个会创造故事的人。我们通过读、写、讲、编、演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营造、生成、化育一种文化样态,让各种向上、向善、向美的故事以人文、情意的力量,使师生在德性和智性等方面得到醒悟和生长。运用故事打造学校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真善美精神,塑造师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完满人格,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我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初衷。

二、建设校园“故事文化”的意义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提,没有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就不会有一所优秀的学校存在。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影响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健康的学校文化影响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极大提高。而且这种文化对师生心灵和灵魂的陶冶及熏陶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心灵经过陶冶后,精神面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形成。学生的品格正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利用故事形成一种或者说是营造一种健康的学校文化,正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教书育人,教书是第一位,育人同样是第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正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这样的人才也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以故事内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校园故事文化的措施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凝聚师生精神的最活跃的力量。故事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学生在阅读和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因为对故事内容感兴趣的原因而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做法。古代蒙学教育中,很多德育故事都是利用了这样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我校进行校园故事文化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点进行走廊、橱窗文化建设

学校教室的走廊是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可以利用走廊的空白墙壁进行学校文化的宣传工作。在墙壁上图画德育故事内容,张贴励志名言,宣传本校先进人物的事迹。学生在上课下课的过程中抬眼就可以看到这些内容,起到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钱学森》《第一朵杏花》都是讲述为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这两位科学家的故事图片,在走廊中办一期展览。围绕这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围绕他们为我国的强大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搜集资料和布置展览,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的教育。我校的走廊和教室的后墙壁都是进行故事文化宣传的主阵地。这里定期更换德育故事内容,尤其是教室的后墙壁,由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将学生搜集到的故事以手抄报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以真正的励志教育。

2.定期举办学校层面或者是班级层面的故事会

给学生搜集故事和阅读故事的机会,然后给他们展示这种学习过程,有学校或者是中队组织各种形式的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会,让学生通过读、说、记、感、悟等形式,深刻领会德育故事中的内容。古今中外的故事阅读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古文学积累,对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提高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故事会,优胜者学校予以奖励,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故事、感悟故事、实践故事的行动,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故事会的举办也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搭建了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由学校少先大队出面创建文学社、制定校训、班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助力学校的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力的体现。没有学校文化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也不可能给学生好的教育。所以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都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利用学校文化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促进师生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一个家庭有家风,同样一所学校也有校风。校风是学校的风气,这种风气可以影响学生的品格修养,促进学生的道德形成。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都是学校文化影响的产物。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正是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至关重要,是后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苏.贴近学生,走进德育新教改[J].科技信息,2011(04).

[2]吴余红.校园文化渗透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3]武权.当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4]王先达.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01).

编辑 韩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德育教育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