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师生互动

2015-09-10 19:45吴晓颖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造精神情感交流互动

吴晓颖

【摘要】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是教育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只有教师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互动;情感交流;习惯与能力;创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进深入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断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与学的分裂状态变为互动状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矜持的感情。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中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这里我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应以师生情感交流为前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的共鸣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心理学家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学生和教师互相信任,相互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饱满,学习的效率就高,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课堂的主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带着微笑,带着鼓励把学生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好朋友,以爱心细心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尽情地展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二、课堂师生互动应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重点变成以学生“学”为重点。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常常反思,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还要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的思维的延续性,课堂不足课外补,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系列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的地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以亲近、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学习伙伴。

此外,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学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互动,教师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抢答竞赛或辩论赛,活跃思维进而提高表达能力。合作的内容也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课堂师生互动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不够积极,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他们创设参与互动的机会,使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喜悦。“爱其师,信其道”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恐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效果自然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责任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想学、乐学、善学。这样他们会更加努力。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的分类的自选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空间,多角度,多层面的发展学生能力。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体系。

四、课堂师生互动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一)乐于倾听的习惯

会听话是一种能力,也是理解别人与人产生交流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激发思考的时候。可是,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也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时常叫另一同学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二)善于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表达明白,简洁,流畅,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说得太快太慢或声音太小都不好,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晰、明白、生动。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也就建立了。所以开始要求可以低些,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一步提高表达能力。

(三)惯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经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学生就成长了。

五、课堂师生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灵魂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时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期,所以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呼吸自由的新鲜的空气,才能使他们充满追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贯穿始终的精神。

六、课堂中师生互动要选择合理有效的策略

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主张多向互动合作,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力求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是教育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只有教师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创造精神情感交流互动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细”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