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的战胜不了IS?

2015-09-10 07:22
新民周刊 2015年45期
关键词:难民潮恐怖组织恐怖分子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巴塔克兰剧院发生人质劫持事件后,一名满身是血的男子在警察护送下打电话。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巴黎遭遇“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导致132人遇难,300多人受伤,震惊世界。这一天由此成为法国二战胜利后最黑暗的一天,很多人将这次事件形容为欧洲的“9·11”,其实,论人员伤亡程度,远不及当年的“9·11”,但影响却同样深远,这是因为人们突然意识到反恐了十多年,恐怖组织发动袭击的能力变得如此强大,带给人们的震撼并不亚于其“集体处决”的手段之残忍。

从袭击方式来看,“9·11”更像是恐怖主义的“一锤子买卖”,而巴黎事件则是一系列的活动,爆炸、绑架、枪战,让人担心恐怖组织进行城市恐怖战争的能力正在形成。

面对恐怖主义,面对IS,全世界光有对法国的政治支持,秀一秀“法兰西色”,还远远不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事件将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反恐怖主义格局形成深远的影响,但要说第二次全球反恐大联合就此形成,还真不敢那么乐观。

十几年前,“9·11”的发生形成了第一次反恐大联合,但后来美国对恐怖主义搞双重标准,导致反恐合作不再紧密,甚至出现巨大分歧。比如,中国新疆地区发生暴恐袭击时,西方一些国家、一些政客总是习惯发表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这一次,面对比基地组织更强更凶残的IS,西方能否不再把反恐当做工具,而视为共同的目标?

法国是不幸的,但袭击发生在法国并不意外,几乎全世界的舆论早在难民潮发生时就提醒过要防范恐怖分子、极端分子混入,现在,一语成谶,还一并发现了法国的情报漏洞。

即便有一条生命不幸罹难都是全世界的悲剧,巴黎的血和泪,我们当然要感同身受,但也不要忽视一个事实,132,这个数字放在叙利亚、伊拉克被IS杀戮的平民中真的太不起眼了,任何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当恐怖分子在中东集体屠杀成百的儿童、平民时,全世界的反应远没有这次激烈,这难道不是一个悖论吗?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包括穆斯林兄弟在内所有宗教的敌人,就像当年美国寻仇,我们不意外,接下来会有一场“带着对法国的爱”的复仇的发生。法国的战机、航母已经出动。

这当然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但追寻问题的背后,“代表正义”的西方能否发现面对的最大困难或许并不是IS,而是他们自己?

(首席记者 杨 江)

猜你喜欢
难民潮恐怖组织恐怖分子
本期导读
以牙还牙
“难民潮”国际法保护问题分析
神数据
如何探测到城市里的恐怖分子
谁杀了那个恐怖分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组织?
AK—47为何成为恐怖分子的杀人利器
民粹主义何以在欧美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