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速读技巧

2015-09-10 22:15王维
决策 2015年5期
关键词:题干要点德国

王维

动辄七八千字的材料是申论作答的基础,更是考生难以逾越的大山。时间不够、读不懂、理不清,往往成为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不可避免的坎。但实际上,申论材料蕴含着出题人的逻辑和思路,一旦找到了逻辑和思路,掌握了技巧,读起来绝对有速度。

快读法

快读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地抓取材料所包含的要点。针对的材料类型主要是案例型材料,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在阅读时找到案例中的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等几个要素。

然而,这几个部分材料中不一定都有,快读法的原则是:有哪个,找哪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论,进而得出命题人想要表达的观点。

例如,2014年河北省考申论材料节选:城市本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更让新城座座拔地而起,让原有的城市急速膨胀与扩张,千篇一律的格局,缺乏个性的样式,建筑材料的单纯堆叠,历史遗迹的人为毁损,令人们的城市梦减色。人们不禁要问:城市建设该往何处去?

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年均提高幅度超1.5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后最快的一段时期,不过也带来一些发展缺陷。2014年3月11日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指出安徽城镇化过程中的病症,提出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内涵。报告指出,注重保护城市的文化内涵就是在培育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安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使城市的历史延续和现代发展融为一体,以文化来展示城市特色,以文化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在当前普遍存在大规模“格式化造城”的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以上几段材料的主体是安徽省,处境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建筑千篇一律的格局,缺乏个性的样式,建筑材料的单纯堆叠,历史遗迹的人为毁损等问题”,其主要做法是“提出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在扩大城市规模时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使文化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找到材料中的主体、处境、做法这三个要素后,去分析命题人选取本案例的意图,得出推论。本则材料中需要注意,推论不应仅仅局限在“安徽省”这一个主体,而应该找到它的指代意义,并将之扩大。因而我们可以得出本则材料的推论为:城市建设中需要保护城市的文化内涵。

把握关键词句

很多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往往很难快速捕捉题干所需要的要点,尤其在刚开始学习申论时,往往会不能适应大段的语句和字数,觉得读了一遍和没有读过的感觉是一样的,因而会对同一则材料反复阅读,这样大大降低了做题的速度。

那么,如何能既快又好地读懂材料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定要牢牢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题干的问题,通过确定目标来提高阅读速度。尤其对于归纳概括题和提出对策题目来说,问法比较直接,就更加需要牢牢把握住题目的问法。

例如,“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该题中的核心问法是“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因此,核心目标是寻找德国职业技术培训成功的原因,如此带着目标读材料,可以很快排除所有问题类和意义类的表达,直击材料中的原因,快速提炼要点。

当明确审题的关键问题时,在阅读材料中同样也有技巧,即找到符合题干问法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帮助考生确定要点甚至是要点的数量。仍以上文中的题目为例。

例如,“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这句话出现在第六则材料的第三段第一句,往往每一段的第一句话会是该段的核心句,且该段也符合题目中限定的范围,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通过阅读分析就会发现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德国职业技术体系中政府、企业、工商协会都起到了作用。因而,非常符合题目需要找的德国职业技术成功的原因。

考生可以根据这句话分析出:1、答案中应该有政府、企业和工商协会的一些做法。2、这个题目的答案可以按照主体分类来书写。这就是典型的根据材料中核心词句,快速把握要点和答案逻辑的案例。

灵活运用逻辑规律

文章的表达和结构往往会围绕一定的逻辑展开,段落之间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申论的材料也是如此。如果考生能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同样能快速明白材料的结构,从而帮助判断要点。

例如,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除了30%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培养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三分之一。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并发给学生每月500至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

德国《职业教育法》中,对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资格、设备、场所等方面都有所规定,能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表明了企业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愿意亲自培养人。企业承担学徒“校外培养”任务的职业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中心就培训什么。

这段文字出现在题干限定的材料范围的第二段,认真阅读我们会发现,该段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职业培训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而下面一个“另外”出现,表示前后呈现的是并列关系,“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但也不是企业都有能力培养人,于是培训中心应运而生”。

纵观整个答案,答案中出现“另外”、“但”、“于是”这样的连接型词汇时,表示前后句子之间呈现的是并列关系,因而其中一个如果是答案的话,就能判断这些连接词后的句子应该都是答案要点,因此最终从这一段中不难提炼出“政府和企业提供资金”、“企业提供实习场所”、“政府制度鼓励和培训机构承担部分培训”要点。

学会“大浪淘沙”

一些地方省考申论材料中,70%-80%的材料都是案例型材料,然而大部分考生遇到案例型材料都会摸不着头脑。要想抓取案例所要表达的观点,就需要考生去除案例中的杂质,留下精华,最后淘得得分点。

案例中隐含的得分点需要结合题干抓取五大要素,分别是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结合题干就是为了更好地找出需要在故事中提炼的信息,根据题目找到材料中的案例。

例如,2013地市考试第一道题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首先读题干,通过题干能够先帮我们锁定相应的材料和主题,找到相应的事例之后只需着重阅读题干中要求的核心要素,如题干要求总结做法,就要将相应案例的对策和做法找出来,其余的内容,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略读,甚至不读。

针对数据型材料,抓住数据中的要害正如打蛇要打七寸。数据型材料往往是为了论证命题人的某个观点,或者佐证某个事实。200-300字左右的数据型材料可谓是鱼龙混杂,往往会在考场中给考生下一剂迷魂药。

此时,考生需留意材料中比较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材料的首尾句,一般都是数据型材料的结论性句子。抓住这一结论,再迅速浏览数据,就能更快地理解数据行的材料。

(作者系中公教育专家)

猜你喜欢
题干要点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三根”学习要点
德国豹2号
健康烹调的要点
数字算式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2015年报道要点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