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盘活亚洲经济

2015-09-10 07:22寇佳丽
经济 2015年21期
关键词:白明中日韩亚洲

寇佳丽

搁置三年之久的中日韩三国峰会于2015年11月1日再次启动,标志着三国合作机制得到恢复的同时,更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三国在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谈判进程方面达成共识。中日韩均为世界前十大贸易国,若能够建立自贸区,就意味着亚洲会出现一个人口超15亿、经济规模超15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舆论自然纷纷四起:这该是多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

那么,中日韩的合作为何能够再续前缘?又能为亚洲带来哪些影响呢?

门当户对各有诉求

“可以说这是中日韩三国共同的诉求促成的,尽管三个国家各有缘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白明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然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而按照旧有的模式或路径已经很难取得明显进步。如何从原来的竞争优势转换到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需要联合经济规模和质量都比较可靠的国家共同开拓市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白明说:“国际经济环境下,合作是最重要的,求同存异也好,联合博弈也罢,都是最大程度地寻求合作方式。对中国来说,日本和韩国不仅是近邻,还是质量很好的合作伙伴,可以说门当户对”。当然,并非中国已经建立的其他自贸区就不够好,“自贸区本身就是一张大网,越织越结实才好”。

此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的成立的确为中国带来经济压力,而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方式就是扩展自己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白明指出,新的红利需要新的合作,曾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红利中国已经分享到比较满足的程度,而以后开疆扩土就必须有所创新。对中国而言,多年停滞不前的中日韩合作显然是个不错的机遇。

一个巴掌拍不响,韩国和日本也都寄予希望。

当前韩国已经与全球47个国家建立了自贸关系,其对外贸易中40%均被自由贸易协定覆盖。那么,该国以后的发展势必向着覆盖率更高的方向。“谁最适合帮助韩国提高这个数字呢,这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再有日本的参加,那自贸协定在其对外贸易上的覆盖率能达到60%”,白明这样分析。韩国与中国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上的积极表现,也恰恰证明了上述观点。此外,白明认为韩国与日本的产业结构具有相似性,这两个国家在中国市场上属于竞争关系。“近些年,韩国之所以能在中国抢占更多份额,也与日本的消极表现不无关系,不过日本现在回过头来,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然而,日本已经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国签署了TPP协议,而目前看来该协议的标准明显高于中日韩自贸区,因此有观点认为这一事实对三国当前的谈判非常不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就指出,日本在TPP中除了竞争不过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则比较明显,能够得到更多生意利润。白明则另有看法。他表示,TPP是否能为日本经济带来切实红利现在难以看清。“TPP12国中,日本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合作已经很开放了,水平也早就比较高,至于其他国家,毕竟具体规则落实还需要不少时间,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也不会让这个国家白白等着。”因此,日本看到韩国的积极,又看到中国带来的机遇,不会袖手旁观。

既然三国各有心意,经济规模又摆在那里,若未来合作能够落实,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岂不是一份高效催化剂?想要弄清这点,先要看清亚洲经济合作的障碍在哪里。

经贸格局变动大

2015年3月17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年度报告2015》(简称《报告》)指出,未来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在逐步放缓。该报告认为,亚洲区域内和区域间贸易增速的放缓和亚洲国际生产网络上存在的风险是亚洲经济体面临的两个最主要挑战。在应对出口放缓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对全球价值链重大重组的准备。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对《经济》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张茉楠指出,原本亚洲作为全球最核心的价值链和制造中心,内部具有非常紧密的产业关联性和经贸往来。而从经济上讲,亚洲各国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包括中日韩三国。但她同时指出,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经济上展现重返亚太的急切心情,试图重新布局该国在亚洲经济资源的配置,导致不确定因素和变化都在增加,而这是当前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阻碍。

这一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看得见。“曾经,中国周边国家,比如越南、老挝、柬埔寨和菲律宾,与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合作非常紧密,但是现在碎片化的趋势就变得很明显”,张茉楠这样说,“大国之间的博弈和国际经济秩序变革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亚洲时刻关注并应对”。

好在亚洲经济一体化是整个地区的内在需求。上述报告也认为,亚洲的分工生产网络是亚洲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资产,而分工必然伴随着合作。过去几年《报告》都在关注亚洲生产领域的政策以确保价值链的顺利运转。

张茉楠也认为,在经济一体化的自身需求下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她指出亚洲不少国家仍然对商品进出口设置较高的壁垒,而很多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非常不健全,如何降低关税、提升投资和服务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等都需要从根本着手。

“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互联互通,不管是运输、服务还是人员,从这一点上看,中国推广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非常好的出发点。做好基础再谋发展。”

面对上述阻碍,中日韩之间初露端倪的合作能否戳中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要害呢?

谨慎地乐观

“我个人觉得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亚洲诸多国家之间距离互联互通有较大差距,而整个地区又受其他经济体影响较大,中日韩自贸区如果能够落实必然是个好消息,可是过程要持续多久还不好说”,张茉楠这样回答《经济》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教授长期关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解析也并没有很乐观。王玉主说:“如果说中日韩最终能够促成三国自贸区的合作,那么没问题,这一定颇具意义而且对亚洲地区的合作起到推动作用,问题就在于三国的合作能否顺利达成以及何时达成,毕竟这个话题已经谈了五六年,可我们从未见到突破性进展。”

王玉主表示,尽管经济合作往往不需要牵扯政治,但是中日韩的历史问题依然存在瓜葛,而日本的诚意有多少,外界也只是猜测而已,“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尽管双方都希望谋求合作,但是过去的非经济问题现在也还没解决,这一点不可能不影响经济合作”。

而舆论之所以看好中日韩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作用,是略过过程看结果,认为中日韩自贸区一旦成立,会为亚洲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改观。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立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日韩的经贸合作是盘活亚洲经济棋盘的关键,而亚洲经济的盘活对世界经济的带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他指出,通过中日韩的新一轮产能合作能唤醒亚洲市场的需求,进而带动欧美国家跟随亚洲国家形成更合理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更高效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同时不断创造就业,这会成为全世界发展的“引擎”。

白明也非常肯定地告诉《经济》记者,中日韩的合作倘若可以落实,可以通过“10+3”,即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关系影响“10+6”,也就是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进而带动整个亚洲。“三国经济体量在亚洲绝对是重量级的,中日韩经济若能打通,一定能够带动亚洲经贸合作取得突破。”

猜你喜欢
白明中日韩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妖精森林的小不点》:生活是一场有情有味的历险
你是翩翩的诗行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小镇兄妹——回家,也许是新的出发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亚洲足球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