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生快捷键

2015-09-10 10:16张晓莉
人力资源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效能史蒂芬事务

张晓莉

当你看到这期杂志时,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2015年就要结束了。相信有不少读者和小编一样,感觉壮志未酬。也有乐观的拖延症患者欢快地表示:“2015已然过去,2016还会远吗?”难怪人说拖延症患者容易出现“幻觉”,“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还是一件破棉袄。”当然,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不拖延,比如快递一到立马拆开,闹钟一响立即关掉,零食一开一扫即光。但对于有为青年来说,直面问题才是正确的态度。深受拖延症折磨的“病友”们,小编告诉你,咱们有救了——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25周年纪念版了!新版在每个“习惯”后面都增加了自测实验,以帮助“重症患者”逐渐戒断不良习惯,开启人生的快捷键。

别让琐事牵着走

史蒂芬·柯维归纳了高效能人士的众多特质后提炼出“七个习惯”,依次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要事为先(Put first things first);双赢思维(Think win-win);知彼知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统合综效(Synergize);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其中,一、二、三说的是提高自己;四、五、六说的是影响群体;第七点就是所谓 “与时俱进”。

那么,到底什么是“习惯”?史蒂芬·柯维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图相互交织的结果”(如图1所示)。说白了就是“知行合一”。理解七个习惯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看它们的对立面(见下页),大家不妨对号入座。

众所周知,做事须分轻重缓急,但大多数人要在走过很多弯路后才能认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史蒂芬·柯维根据第四代管理理论将事务分成四类:第一类事务重要且紧急,第二类事务重要但不紧急,第三类事务不重要但紧急,第四类事务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高效能人士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根据自己对使命的理解设定长期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自己的未来,目标清晰,每前进一步都做到心中有数,对任何项目都有决心完成。

要事为先。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总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形成常态。

双赢思维。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而非处处是竞争的心理。他们基于“我们”而非“我”,来进行思考。他们通过向情感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知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问题的心态去聆听,然后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

统合综效。与对方合作,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幸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11,111,或者更多。

不断更新。高效能人士不断在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层面更新自己。这将增加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低效能人士

消极被动。他们不愿为自己的抉择负责,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受到周围环境、自己的过去和他人的拖累。他们不把自己看作生活的主人。

不定目标就行动。他们缺乏个人愿景,没有目标。他们不思考生活的意义,也不愿制订自己的使命宣言。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社会流行的而不是自己的价值观。

不重要的事先做。他们总是在应付各种危机,被紧迫事务弄得团团转。他们无法关注最重要的事务,因为他们总纠缠于周围环境、过去的是是非非,陷入琐事当中。

非赢即输。他们抱的是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一场零和游戏。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总是从情感账户提款,结果是时时提防他人,陷入对抗的心理。

先寻求别人的理解。他们并未理解对方就先讲述自己的观点,完全基于自己的经验或动机。他们不先对问题做出客观诊断就盲目开出处方。

妥协、争斗或逃避。低效能人士相信总体小于部分之和。他们试图在自己的形象中克隆他人。他们把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看作威胁。

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低效能人士没有自我更新、自我改善的规划,最终失去了过去所拥有的竞争力。

“有些人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把90%的时间花在第一类事务上,每天应付各种问题,疲于奔命,只能偶尔借助无关痛痒的第四类事务放松一下;还有一些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紧急但并不重要的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殊不知,紧急之事只是别人的要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

到底该如何在四类事务上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第四代管理理论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在这一点上,高效能人士堪称“平衡高手”,他们“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并不紧急的第二类事务上,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等等;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

可见,摆脱拖延症,首要任务是做好个人管理,不要让无足轻重的琐事绊住自己。

自我管理四步骤

对于那些情感上拒绝做,但理智上必做的要事,史蒂芬·柯维给出了详细的“处方”: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其关键步骤如下:

确认角色。写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关键角色,列举自己下一周想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记下七天里需要专注的领域。

选择目标。思考周计划任务栏下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将其作为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关联。

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一周七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目标相互响应。

每日调整。制定周计划后,每日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还需要根据突发事件等适当调整,使每天的事务安排有所侧重。

付诸实践。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坚定意志,依靠诚心正意的修养功夫去执行程序。

总之,看了这本书,小编觉得人生又有救了。当然了,单纯阅读是无用的,知行合一方为上。别再拖延了,从现在开始,赶紧“磨快锯子”吧。

品味经典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尽管你用心良苦,想给旁人忠告或协助,如果未能搔到痒处,或是与人压迫感引起抗拒,结果也是徒劳无功。反之,若能培养设身处地的倾听技巧,以品格赢得信赖,以充实的情感账户为本,有效的人际沟通便在掌握之中。

歧见发生时本应及时刹车,但许多人反而猛踩油门,施加更大压力,为自己找更多理由来自圆其说,这是不够独立的表现。缺少安全感的人往往坚持己见,一意孤行,处处要别人顺从与附和。他们不了解,人际关系最可贵的正是接触不同的观点。一致并不代表团结,相同也不意味齐心;团结才能互补,合作应该尊重差异。

在人为的社会体制里,例如学校里,你或许可以靠自己的小聪明成功于一时。短暂的人际关系里,你或许可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畅行无阻。但倘若没有真诚的品德做后盾,日久见人心,真正的动机总会浮现,一时的成功难以为继。

人生共有三个重要的价值,一是经验价值,来自遭遇;二是创造价值,出自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即面临困境,如罹患绝症时的反应。其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专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要注重“产出、产能”平衡,而不能只注重其中一面,不然会得不偿失。人类的三类资产: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人力资产。不要为了改善生活而动用本金,本金与利息就相当于产能与产出,本金减少,产生利息的产能就减少。

猜你喜欢
高效能史蒂芬事务
基于分布式事务的门架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河湖事务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浅析高效能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一种高效能金红石型钛白粉颜料的制备方法
基于高效能感应取电技术的无源视频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SQLServer自治事务实现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