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攸关全民福利

2015-09-10 07:22张玉玲
决策探索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尹蔚民渐进式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攸关全民福利

张玉玲

编者按:

2015年10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关于延迟退休,众说纷纭,激起强烈舆情,引起持续热议。

其实,这并不是有关部门第一次提起延迟退休,早在2013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介绍,1989年至2009年的20年间,有65个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由60.01岁提升至61.01岁;女性平均退休年龄由57.87岁提升至59.38岁。凡是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今年3月10日,在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尹蔚民称,希望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订出来,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2017年正式推出;不过,推出后至少5年以后才会实施。那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回应延迟退休的问题,也是首次较为明确地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表。

延迟退休,经过几年的酝酿,如今再次被提及,是否意味着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5%,2050年将达到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所以,对于延迟退休这项涉及亿万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有关方面当慎之又慎。努力做到使延迟退休不仅有经济理性,也不乏人文关怀,这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是至关重要的。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近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争论多时的延迟退休改革渐趋定调。

对于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走”的基调,早在2013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涉及方案时就已涉及。当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订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属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则是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岁用20年的过渡期,但为了避免制度碎片化,特殊群体并不单独列出。

“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如此强调。

三问弹性退休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说,“而目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学专家王丰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法定的退休年龄早就不能适应目前的老龄化速度了。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左右,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左右。王丰说,延迟退休年龄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应该允许仍能工作又不占用社会行政资源的人继续工作。

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缺口有多大?这又是否为延迟退休的一大原因?

关于养老金缺口的估算最近一个数据是2012年发布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报告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8.3万亿元。如果存在,养老金的缺口在哪里?原则上,个人所缴纳的占工资基数8%的养老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的另外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而缺口指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去支付现在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了。

“从目前的各项数据来看,养老金的缺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应该说现在的数据都不准确。”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说,目前存在的缺口主要指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还有统筹账户收不抵支的“赤字”。

为何要“渐进式”延退

尹蔚民表示,实施延迟退休之前,会先把方案公布,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给大家一个心理的预期。他举例说:“比如现在公布了这个方案,5年以后才可以实施。如果我是55岁退休,5年以后实施也就是55岁零两个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岁零6个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预期,渐进式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认为,“小步渐进”是延迟退休较好的方式,既与国际接轨,又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接受,对社会造成的震动更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强调,国家不能刚性决定退休年龄,过去“一刀切”的形式过于简单,人社部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进一步测算养老金账目,有数据支撑,同时参考民意。

延迟多少年

尹蔚民说,渐进式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已经是65岁甚至67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目前社会上对这个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有一部分人赞成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反对的。截至目前,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种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提出,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用3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同时,延迟退休者应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郑功成也强调,延迟退休应坚持小步渐进而不是大步急进。即每年延长2~6个月的工作时间,经过30年左右的推进,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延退年龄调整,需统筹全局

我国现行的职工退休年龄标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此外,国家还允许少数经过政府批准的特殊工种或病残职工提前5年退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也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经从新中国成立时不足50岁提高到74.7岁。目前,城镇人口预期寿命已达78岁,部分城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0岁,并且还将继续提高。

由于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提高,这一问题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而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数量之比为3:1,预计2035年将达到2:1,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上升到1.3:1。

不仅如此,目前,城镇职工缴费年限比较短,缴费满15年便可在退休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时间很可能超过缴费年限。特别是女职工退休年龄较低,女性人均期望寿命比较高,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会更长。这种状况进一步加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负担。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退休年龄政策并实施60多年来,至今尚未延长退休年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期望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上升、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大,适当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并且,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与许多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已经提高到65岁左右相比,在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鉴于调整退休年龄政策不仅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对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调整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重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职工的意见和诉求,并且应当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其中包括与就业的关系。同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方面要协调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将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合理确定延长退休年龄的目标。

在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实施方案中,不宜搞“一刀切”,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灵活就业人员、长期失业者、特殊工种职工、用人单位聘用的残疾人、高寒地区低寿人群等)的特殊情况,需要研究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政策措施,制定领取全额和非全额养老金的政策,通过引入经济杠杆来调控人们的退休行为,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选择权,使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

延迟退休,配套措施需跟上

众所周知,延迟退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扩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降低每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退休人数,增加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

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总量虽然处于高位运行,同时,“十三五”期间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但劳动人口已达到峰值开始下降。人社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人数将维持在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员。

同时,尹蔚民明确表示,我国就业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量压力依然巨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随着老龄化高峰的步步紧逼,这种矛盾还会日益加剧。

有数据表明,最近几年,中国每一天都有接近2.5万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从企业退休职工的增长速度来看,如果按照2012年全国净增长620万退休人员计算,全年252个工作日,平均每天为2.48万人办理退休,几乎秒针每跳动一下差不多就有一人退休。

这代人恰恰是计划生育政策最早的一批响应者,他们中很多人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构成了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的局面,也就是3个人养1个人,如果继续延续现有养老制度,到了2050年,该比例将下降到2.94:1,毫无疑问,老龄化高峰已步步紧逼。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的供给不是量的问题,更是结构的问题,比如,农村有大量富余人员需要转向服务业,尤其是涉及老人和孩子的服务业,这部分缺上千万人的岗位。”杨燕绥强调,延迟退休年龄这套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国务院层面会为其配备多种配套措施,比如,养老金的制度结构,它不仅是财务问题更是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支持问题,尤其个人账户一定要体现出多工作、多积累的特性。

杨燕绥强调,农村富余人员和加工业大龄人员向服务业转移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比如,需要职业培训、咨询、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由于这部分人的精力以及时间有限,还需要社保缴费能否按照小时为单位计算等一系列政策。

推行延迟退休,不仅需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各种配套措施也需及时跟得上。

猜你喜欢
尹蔚民渐进式退休年龄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养老金调整逾亿退休人员受益
今年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