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2015-09-10 07:22万晟汪松明
人民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瓶颈

万晟 汪松明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完成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最终实現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生态文化环境缺失、资源利用率偏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机制。

【关键词】南通市 生态文明建设 瓶颈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到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理念,同时也符合全国人民对幸福宜居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

人本视野下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南通—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的城市。自2008年以来,南通市以打造“绿色南通”为契机,编制并完成了《南通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提出要通过建设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开发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南通市出台《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明确南通将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和国家生态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省江北领先的目标。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南通市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南通市将不符合投资规模、污染难以治理、环境风险不可控的项目坚决予以劝退。近年来,南通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把重点放在解决关系到南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生态问题,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高度,更有针对性地加大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力度,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南通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2014年,南通市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亮点。如:2014年12月18日,南通市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名列全省第三;“亮剑”行动严惩环境违法,采取“十个一律”措施,严惩环境违法,等等。南通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这些都成为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和国家生态市的助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还存在一些制约南通发展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水污染加重、海洋生物锐减、市民的生态意识不强、环境执法不严、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可见,要建设美丽南通,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其提升到新高度。

制约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瓶颈

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生态文化环境缺失。目前,南通市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大多数市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根据调查显示,市民比较关注南通的环境质量,但公共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对环境保护工作缺乏责任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市民是由于对如何参与不甚了解,再加上市民参与环保行为大都是在政府组织下进行,这就很难充分表达市民的意愿,从而无法有效激发民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市民参与环保行为主要体现在能改善个人生活品质并可从中获利的方面上。可见,一些民众关注生态建设的出发点仅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这一问题对其利益造成损害时,才会积极参与,而对公共生态环境的保护则缺乏责任感。如在老城区城中村中由于居民法制观念较差,出现大量违章建筑、违法圈地和占地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甚至于个别居民或单位为了自身的便利,任意侵占公共绿地,并且屡禁不止,这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城市生态环境,给城市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一些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不环保。如对家里和办公室电器不用时常开着熟视无睹,追求高消费、高碳出行、乱扔生活垃圾等。综上不难看出,南通市民的生态意识还需加强。

通过对南通的一些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企业经营者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缺失,环境法律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有些企业仅注重发展而轻视环保,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经济效益,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的企业上新项目不执行环保审批手续,不采取环保措施;即使有环保设施的,由于受利益驱动而自行关闭设备,直接排放污水废物;有的甚至虚报排污量,不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检查,未履行相应的环保义务,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信访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导致市民和企业经营者生态意识不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南通缺失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由于市民和企业经营者的文明素质、法制观念等不高,使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文化基础,因此,还未形成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没有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和倡导生态文化,为南通生态建设营造优良的社会文化氛围。

生态环境尚需改善,支柱产业的生态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南通市产业结构依旧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较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整体高于第三产业,节能减排的重任依然艰巨,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仍存在不协调发展的情况。南通市第二产业生态足迹占用最大,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南通市以纺织、化工和印染等高资源消耗行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有研究表明,“长江近岸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内河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比例减少,一些城镇地面水水质恶化,部分指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②因此,南通市要加强对近海水域污染的治理。南通市海岸线全长达206公里,管辖海域有1.3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最大的海洋城市。近年来,南通市通过治理,近海海域水质状况已逐年好转。但随着南通通洋港口的不断开发建设,尤其是临港产业的发展给沿海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比如,南通市沿海分布较多的化工园区,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部分企业由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南通市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如《南通市化工产业环保准入指导意见》、《南通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南通市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2014年度市区高污染企业执行差别水价的通知》等,这使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重要法律保障,但上述法规还未在全市很好地贯彻执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有关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法律还需进一步健全,现行法规中对一些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欠缺直接法律根据,即使有法律依据的,其惩罚力度也不够,使一些企业经营者有恃无恐,这样就很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可见,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尚需完善。

南通在过去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忽视了环保和生态建设,致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健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未能根本改观。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南通还不能给市民提供宜居幸福的生活环境。市民希望看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干净水、吃到安全食品、住得舒心,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得幸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水质堪忧、房价过高、食品安全令人担忧等。由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使南通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矛盾,如工业企业中废气废水排放的增加与处理设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土地开发的需求与城市土地紧缺之间的矛盾、私家车数量激增与道路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否则不仅会制约南通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推进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强化生态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培育和形成生态文化。通过调研发现,南通市民总体上还缺乏生态意识。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他们进行生态教育。首先,在学校教育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设置相关课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其次,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实施舆论监督。再次,充分利用世界水日、环境日、植树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公益活动,在全市普及生态教育,提倡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培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文明生活方式。最后,通过参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市民亲身感受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如南通世园会就是一处鲜活的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生态参与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主动投身到美丽南通建设中。

众所周知,政府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生态建设工作的推动者。因此,政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破坏生态来获得短期发展的思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生态责任意识,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到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政府还要在培育生态文化环境方面加大力度。不仅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要结合南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给市民帶来的各种益处,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先进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在全市营造保护生态光荣、破坏生态耻辱的文化氛围。

发展生态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就必须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指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特色,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经济。南通要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就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并把它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使生态产业成为南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运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因使用化肥、农药等产生的污染;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品牌特色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富有南通特色的现代农业。③第二,要进一步发展生态工业,构建高端现代的生态工业园区。南通应结合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置,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并运用现代技术、工艺和设备,将南通市建设成为新型的工业化城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工业,这既可提升南通工业竞争力,也有利于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尤其是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要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加大扶持第三产业的力度,将船舶修造、纺织服装、精工化工打造成具有南通产业特色的支柱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其成为推动南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南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其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囊括人文、休闲、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南通应依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环保特色旅游。

完善生态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根本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能够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的基本前提。神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难以实现。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④

南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健全和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要把政府的环保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到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中,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既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环境方面的政绩。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另一方面,对那些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加大惩罚力度,严格追究其责任。其次,要实行生态补贴制度。南通市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发展生态产业,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其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或个人应给予补贴,以激励他们继续从事生态产业。再次,要建立生态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还需加强管理,因为实践已证明,仅靠投入,而缺乏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是不可能持久改善环境质量、建成生态市的。最后,要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南通应加快建立适合市情、较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有法可依;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坚决关停,切实维护市民的利益。

总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关键,南通全市上下要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的良好生态文化氛围,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幸福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南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分别为南通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注释】

①《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年,第34页。

②申卫民,钱震:“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③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市2014~2015年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G/OL].2013-7-3.http://xxgk.nantong.gov.cn/govdiropen/jcms_files/jcms1/web20/site/art/2014/7/3/art_6221_359121.html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01版。

责编/张蕾

猜你喜欢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好办法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小小展台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