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2015-09-10 07:22王玖姣
人民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法制社会主义生产力

王玖姣

【摘要】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重新学习和总结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即重新强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这一命题;创新阐发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观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着力强化法制等,对于进一步激励和指导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 信念 生产力 人民取向 法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学习他“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又一篇宣言书,即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以下简称“南方谈话”),进一步深刻领会其思想的深刻和意境的高远。它回答了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与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新强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这一命题

唯物史观认为,随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自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建设,是一直笃信这一历史总规律的,也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念,才一次次逆境重生,不断发展。

那么,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什么又向人们强调认识这个规律呢?这是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的。随着国际形势出现的一些重大变化,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十分艰难的情况。首先是从1989年起,原社会主义体系的苏联东欧各国的政局发生了剧变,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相继丢掉了国家政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一时间,资本主义要一统天下的局势好像就在眼前。这种国际形势也极大地刺激了反共势力,他们相互勾结,加紧了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攻势。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崩溃的震蕩与“和平演变”中国的浊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时的国际大气候。在此国际形势影响下,加上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些困境,我国在1989年春夏之交也出现了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虽然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了这场动乱,但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一方面西方势力要趁机实现他们灭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梦想。另一方面,许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忧心忡忡,对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表示怀疑和担忧。

在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和一些人议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还能坚持多久的复杂形势下,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①他拿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来做比较,指出历史上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在坚定社会主义必胜这个信念的前提下,邓小平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给以充分清醒的认识。由于这方面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走了不少弯路的。现实搞社会主义的国家都是经济文化基础较为落后的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充分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很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落后。为了证明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为了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都有严重的急性病症状,其结局有的把国家搞的很惨,有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邓小平认真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正视而不能随意主观超越这个阶段。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②又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③从“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30年”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成熟的必然趋势的预测和深切期待,同时又不失冷静地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如果从建国起,用10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④

邓小平的这些谈话要点重新强化“坚定社会主义制度信念”这一命题。首先,深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高于资本主义制度,将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辩证看待曲折。社会主义制度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有曲折和失误,要遭遇各方面的挑战,这就需要人们辩证地看待成长中的曲折和失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和迎接各种挑战,化解矛盾,摆脱困境,而不是在遭受挫折、处于低谷时犹豫彷徨,动摇立场和信念。最后,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那么要坚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是一个封闭传统的体系?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又是一个主观实践的过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一直强调坚持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新的概括;廓清计划与市场没有主义之分,都是经济手段;提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人们要面向世界、面向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进行大胆吸收和借鉴。从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跌入谷底,其情势对中国极为不利。邓小平“不畏浮云遮望眼”,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分析形势、剖其本质,在巨浪和挑战面前,终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稳了脚跟。二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顶住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冲破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藩篱羁绊,把握和抓住各种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不断蒸蒸日上。“世界社会主义已在低潮中开始复苏”的态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不无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引领中国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创新阐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思想

在唯物史观看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断调整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因过于突出生产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使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违背客观规律,教训深刻。邓小平高度重视生产力这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拉开序幕,把改革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⑤通过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最基本矛盾得到解决,从而能制定出更先进科学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就能健康顺畅的发展和巩固。

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制定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了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们在实践中放下传统包袱,解放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地位。并提出了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强调发展经济,打好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⑥总之,邓小平深刻体会到经济基础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就可以站在主动地位,矛盾的解决就容易得多。

综上可见,邓小平十分重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南方谈话又强化和深化了这个观点:其一,认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难能可贵的是邓小平在深刻把握生产力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找到了解放生产力的手段,提出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从制度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是一场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制度革命。其二,认为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邓小平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并且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根本性变革的社会,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有,由于利益的基本一致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朝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调整会更加容易和可行,从而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以实现加速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其四,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评判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生产力观点不但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它将继续作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

突出人民取向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的

邓小平把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完善的首要任务,对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发展。与此同时,他把人民的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紧密地关联起来。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人民取向的内在逻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体现出的价值目的都是把创造生产力和推动生产力的主体—人民群众,从不合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解放出来,激发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生产力进而获得快速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财富得以涌流,就有能力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为人民的利益实现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消灭剥削”是从社会制度安排层面来最终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剥削制度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合理制度。邓小平强调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消灭剥削,使人从异化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价值的角度,指出公平、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结果。他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⑦总之,社会主义制度是重视人、解放人、尊重人的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制度,这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创新的重要依据。

南方谈话提出了判断社会主义改革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之一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其它两个标准,明确地说明了“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为了人民。因此,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利益是最终标准。

邓小平还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改革成败的最终评判者。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⑧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坚持和发展了这个“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建设和改革成败的最终评判者。总之,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只有让人民群众来做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改革成败得失的最终评判者,才是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统领经济社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和贯彻,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和当家作主的目标。但不可否认、也不容回避的是目前突出的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不乐观、腐败现象等问题正考验着我们党,这也是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提出的新课题。

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靠法制的理念

法律是制度发展的最终形式,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制度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文明化程度更高的社会,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制与之相适应。

邓小平高度认识法制的重要性,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住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⑨还强调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同时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党的意志、政府的政策,还是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规范都愈来愈多地体现为法律的形式。另外,一些非法律形式的规则也日益转化为法律的形式,如《家庭婚姻法》就是用法律的方式去规范原来主要靠风俗、道德、伦理等调节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等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秩序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法律制度来维护,而不仅仅依赖于道德的支撑。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和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制化,即搞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综上,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体现在价值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践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是能够长期引领和保证中国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GH-108)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383页,第379~380页,第372页,第383页,第370页,第371页,第373页,第371页,第37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法制社会主义生产力
来不及生产力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漫画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