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能力与提升

2015-09-10 07:22汪娟
人民论坛 2015年11期

汪娟

【摘要】口岸经济是指国家和边境地区以口岸为依托,围绕口岸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形式的多行业、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功能、分工协作的综合经济体系。独特的城市经济是巴克图口岸与新疆其他口岸区分的显著标志。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横向对比法,比较新疆三大口岸:巴克图口岸与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的经济发展能力差异,突出巴克图口岸优势,找到制约因素,对改进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巴克图口岸 口岸经济 经济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综合指标体系分析

笔者将经济发展能力划分为四大维度:宏观支持能力、微观服务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外向度能力。本文以此为框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新疆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能力:

新疆巴克图口岸的宏观支持能力分项分析。宏观支持能力是指社会及政府各方面组织为经济主体提供多种服务与政策的能力。首先,宏观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予以倾斜。整体上,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指标选用:生产总值、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纯收入。

生产总值。2013年,塔城地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3亿元,增长13.2%;2013年博州工业总产值90.29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35.8%;2013伊犁州工业总产值758.15亿元,工业增加值27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2013年新疆年鉴整理可得,2012年塔城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亿元。2012年,博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1亿元;同年,伊犁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56亿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可得,2013年塔城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850元,达到18450元;2012年博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0元;2012年伊犁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0元。农牧民纯收入:经查询相关资料可知,2013年,塔城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800元,达到13650元;2012年,伊犁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365元;2012年,博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314元。

综合上文分析,巴克图口岸的宏观支持能力总体上落后于阿拉山口岸与霍尔果斯口岸。具体表现在:生产总值分布较集中在第一产业,发展比其他两口岸相对较慢,其他两个口岸第二、三产业相对发展较快;相应的巴克图口岸所在地区就业人员多集中在第一产业,阿拉山口口岸与霍尔果斯口岸就业多集中在第二、三产业。

新疆巴克图口岸的微观服务能力分项分析。在实际中,微观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公共服务能力。巴克图口岸在微观服务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色。据统计,该口岸建设累计投资达6000多万元,建成了五栋业务办公大楼、旅检厅、货检厅及其附属设施。2011年,塔城地区整合巴克图口岸、塔城市边境合作区,设立了巴克图辽塔新区。2013年,合作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利税总额0.36亿元。霍尔果斯口岸的微观服务能力表现为霍尔果斯中哈自贸区。该区拥有年出入境300万人次,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的通关能力。阿拉山口口岸是西部地区过货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但不利的是阿拉山口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风口之一。相较,巴克图口岸处于塔城盆地,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新疆巴克图口岸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分项分析。市场竞争能力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的经济发展能力。具体选取三个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2011年,塔城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5%;同年,博州第一产业增加值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该年,伊犁州第一产业295.79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012年,塔城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0.4%;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24:57。2012年,博州第二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7.8%;2012年,伊犁州第二产业414.25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年,塔城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5.3%;2012年,博州第三产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13.4%;2012年,伊犁州第三产业368.5亿元,增长13.1%。

综上所述,巴克图口岸想突出特色,必须在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因为工业发展才是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重中之重。

新疆巴克图口岸的经济外向发展能力分析。经济外向发展能力是指:经济主体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优先考虑发展边境贸易的能力。笔者将该指标分为:进口及出口贸易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进口及出口贸易总额。首先,货物进出口方面:目前,巴克图口岸果蔬农副产品出口份额已占全疆50%以上。2013年,塔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7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巴克图口岸外贸进出总额达到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9.8%;2013年,博州外贸进出口总额16.1亿美元,伊犁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97823万美元。其次,接待游客方面:据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可知,2012年,游客人数已经超过55.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79.3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4.1%,66.53%。2013年,塔城市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4亿元人民币。2013年,博州接待旅游者154.7万人次,旅游收入3.05亿元;2013年伊犁州全年接待旅游者1385.8万人次,旅游收入55.82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12年,塔城地区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增长13.6%。2012年,塔城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占总投资的60.53%,而第三产业的投资占三产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1.66%。2012年,伊犁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4.19亿元。

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新疆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未形成完整的加工业基地等。

巴克图口岸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建设资金不足,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滞后,联检楼、国门、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等基础设施还未完善,通往口岸及通道的公路等级低,基础设施落后仍然严重制约着口岸经济发展;二是现行制度和政策,更偏重边境控制和管理,对提高通关便利化制约明显;三是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与相邻国家纵深地区联系、合作较少,资源情况掌握不清;对整个中亚市场的情况了解不深。

巴克图口岸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牧民纯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当前口岸经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当大,超过50%。巴克图口岸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目前,巴克图口岸及其周边经济覆盖区的农业承载力有限,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巴克图口岸未形成完整的加工业基地。截至2014年末,巴克图口岸仍未形成属于自己加工基地。虽然塔城地区的各类口岸加工业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到目前为止加工贸易贡献不大。新疆巴克图口岸尚未形成完整的加工企业集聚地,未形成良好的企业集群。

对策与建议

巴克图口岸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发展口岸经济的天然优质基因,应借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努力促进巴克图口岸经济的发展,缩短民族地区收入差异,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提升,从而实现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

落实优惠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发挥沿边地缘优势,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新疆建成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巴克图口岸对外职能和对外贸易基地的作用,抓住国家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发展战略的建设,积极实现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完善巴克图口岸产业结构。目前,塔城至乌尔加尔县出入境旅游已实现了常态化。为进一步促进中哈双方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出台了哈国公民来中旅游的“三日免签”便捷优惠政策,为塔城市旅游业和商贸出口等方面带来较大的收益促使其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一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合理、高效的三大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高附加值加工业。针对发展较慢的第二产业,应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对经济的持续推动作用,发挥规模经济,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为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企业的横向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因此,企业的集聚效应对巴克图口岸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同样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巴克图口岸想拥有发达的口岸经济也必须落实到建立起强大的本土加工业基础上。

外因是宏观支持能力与微观服务能力,内因是市场竞争能力与外向发展经济能力。如何处理好内、外因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展该口岸的地缘优势,也是研究本文的意义所在。抓住巨大的国家政策机遇,将各项政策措施狠抓落实,正视不足,发展特色农业、环保农业、高经济产值农业、节能工业、绿色旅游产业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认为,新疆巴克图口岸经济发展能力潜力大、前景好,正视问题,从根源上找到制约发展的政策和经济因素,一定可以促使该口岸经济步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责编/王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