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以“彩练”当空舞

2015-09-10 12:59钟雪梅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彩练学习活动化学课堂

钟雪梅

摘 要: 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

关键词: 化学课堂 教学情境 学习活动

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意识、提问能力、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学领域走向了多元视角,强调课堂教学多元化。

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与浸润性等,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参与到相应学习活动中。

一、让问题“串联”化学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即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寻找问题,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在课本结语处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异同点上寻找问题,在知识应用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等。同时要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此,需要化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再现教学知识。

例如:空气为什么可供人呼吸?淀粉、蛋白质等在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钢铁会生锈?怎样可以防止钢铁生锈?节日的焰火为什么如此绚丽?石灰岩溶洞是怎么形成的?蜡烛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变成什么物质了?如何制作一个无壳鸡蛋?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教师应有意识地用问题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让实验“演绎”化学教学精彩

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建构化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实验教学不仅是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把实验设计好,演示好,讲解好,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更好地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或通过形象生动的实验,加深了对某一化学理论的理解,或更好地掌握了某一物质的性质,而应该着眼于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每节课有效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化学实验意识,掌握化学操作技能。

以实验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习题等,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手段,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例如:设计一学生分组实验: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加入一种液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物质倒入试管中,如果要观察到气球胀大,则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药品,进行如图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把相应加入的液体和固体分别填入下表:

(答案:稀盐酸与石灰石、锌与稀硫酸、生石灰与水等。)

又如在讲解蜡烛燃烧时,设计以下3个小实验:

这不同的现象、矛盾的结果使学生产生疑问,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迫切要求知道“为什么”,由此学习进入主动状态,为后续探究做好了知识和情感准备。

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上,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

三、让生活“充实”化学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化学教学活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紧密联系。例如:青霉素的发现、合成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为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提供了动力;洗涤剂、化妆品、化纤衣料等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化肥工业的发展解决了粮食危机;同时学习化学能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在解决面临的全球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如大气污染、白色污染、酸雨、臭氧空洞、水体污染、温室效应、能(资)源紧缺、开发新能源等。化学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障。

例如:在讲到三大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气时,介绍新小区家庭用的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遇到天然气泄漏如何处理?教学时增加煤矿瓦斯爆炸的情境,介绍矿井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瓦斯(甲烷),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不仅使学生对甲烷的可燃性这个知识点印象深刻,而且与燃烧爆炸等知识点串连起来,使知识结构化,有整体性,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

四、让动漫“链接”化学教学现象

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可重复、有针对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课的导入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播放一段溶洞的优美风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最后用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总结,并启发学生共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寻找并观察周围化学现象的良好习惯。

又如化学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示意,其效果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性。应用多媒体则能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启示,例如原子分子的构造、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升。

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考虑多方面因素: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需要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合作的动态性过程,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和进步。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权,根据学生个性与社会发展需求创设多维度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2]魏荣梅,刘桂宾.通过实验落实对初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探究的尝试.化学教学,2009(10).

猜你喜欢
彩练学习活动化学课堂
手持彩练当空舞
彩练当空舞——2018珠海航展上空军“红鹰”表演队四机特技表演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谁持彩练当空舞
彩练当空舞、六机楔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