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9-10 07:22廖淑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廖淑英

[摘 要]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解语言、吸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从激趣、想象、质疑、运用、评价、反向思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思想,要有创新意识,用心探索教学新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26

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理解语言、吸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创造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趣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灵丹妙药。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学《草原》一课,我这样导入课题:“欣赏了美丽的鸟的天堂,我们又乘车去大草原游玩一番如何?”接着多媒体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音乐视频。悠扬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把孩子们带到草原那特有的意境中。孩子们立刻情绪高涨。我便顺势激趣质疑:“你们到草原上想了解什么?”这时,孩子们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想象,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创造的开始。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雨后》一课,描述了夏天雨后广场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广场上赤脚踩水的快乐。在教学全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广场上除了兄妹俩,这一群赤脚的孩子玩得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玩水的快乐情景。讲完之后,我让学生拿出彩笔,把广场上孩子们玩水时快乐的情景画下来,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小诗或写上几句话。在丰富的想象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好好地利用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番茄太阳”》一文,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看到题目,你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太阳和番茄有什么相似之处?番茄是蔬菜,太阳在天上,它们怎么会在一起呢?为什么题目要加引号……”教师通过课题这一桥梁,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问题在阅读中迎刃而解。

四、运用,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因为没有写的阅读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读、写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使阅读教学真正扎实有效。在阅读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进行补白、仿写、改写、续写等。如,《孔子游春》一文的第八段,写了水的四种品性后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学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水在你心目中还有什么品性?你能像孔子一样,赞一赞水的品格吗?”这时,学生们的灵感被激发了,答案丰富多样。

五、评价,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阅读能力往往是在阅读评价过程中提升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概括田忌两次赛马的过程。学生很快找到了“转败为胜”这个词语。接着,我抓住“转败为胜”这个重点词来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样的马,田忌为什么输了?而孙膑为什么要求再赛一场呢?”同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要求辩论双方必须陈述理由。两次赛马,马匹不变,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问题一出,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参与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过程。学习完课文,我让学生们评价一下孙膑。在评价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更有创新性。

六、反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反向思考是逆向思维最基本的特征。它是由常规的正向思维向反方向思维的转变,使学生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独辟蹊径,培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天没有雾出现,结局如何?如果鲁肃事把诸葛亮所做的一切都告诉周瑜,周瑜又会怎么做?反向思考,更能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解放思想,要有创新意识,用心地探索教学新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