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意疏通需创设“绿色通道”

2015-09-10 00:01刘红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引导小学语文

刘红茹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初读感知,为学生认知文本,进入教学核心提供了重要平台。初读感知即是文意疏通,在具体施教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体现鲜明引导性;思路点拨,体现多维阶梯性;疑惑解答,体现启发暗示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意疏通 引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62

文意疏通在语文教学中也叫初读感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常常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不会给学生提供太多引导。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由于掌握文本信息有限,对课文感知只能停留在生字学习层面上,难以对文本形成深刻理解。教师如何对文本展开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呢?

一、问题设置,体现鲜明引导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设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问题解读过程中形成有效感知。但有些教师对教材缺少深入了解,对学生学习实际缺少认真调研,往往会根据教辅参考资料进行照搬照抄,问题设计针对性较差。文本思考题设计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制衡因素,特别是学生学力实际,是课堂思考问题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思考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全面衡量多种因素之后才能给出问题设置,这对提升教学针对性有特别意义。

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庐山风景视频短片,然后设计问题: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发现庐山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刚刚看过视频,自然能够说出一些感知。教师检查学生字词自学情况,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在阅读前提出阅读问题:庐山很美,作者文笔也很美,你能够找出这些美吗?朗读这些美丽的文字,那就是一种享受,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文本涉及的自然景物有很多,你能够找到几个呢?每一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了一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鲜明的引导性。教师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知庐山的美景,然后给学生提出阅读思路要求,学生顺着这些思路走下去,很容易抵达文本的核心。

二、思路点拨,体现多维阶梯性

学生学习基础不同,一些学力较差的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遭遇学习障碍,教师要及时跟进,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实际困难。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不同维度,也就是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搭设解决问题的平台,还要充分考虑问题引导的阶梯性,要发挥“导”的作用,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文意疏通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字词学习是最浅层的要求,对文章构成、表现主题、作者情感、语言表达等要素的研究,才是文意疏通的重要任务。

在学习《荷花》时,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前问学生:“谁见过荷花?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够找到一些赞美荷花的诗句吗?”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回答问题。教师继续发问:“课文中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绘荷花的呢?”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设计问题的梯度非常明显,先让学生说说生活见闻,初步感知荷花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从文本中学习荷花的描写方法。学生思维自然升级,跟随着教师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疑惑解答,体现启发暗示性

学生在文本初读感知时,很容易出现阅读困惑。学生会直接给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希望教师给予释疑解惑。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如果教师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如实回答,学生疑问消除了,但学习效果却要大打折扣了。学生省去了探索过程,直接从教师处获得现成答案,如同猜谜时,被直接告知谜底,这样的阅读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对学生认知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学生思维的缺口,利用自身优势,给学生以启示或者暗示,让学生通过琢磨、探究获得问题答案。这样的释疑解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学习《少年王勃》时,学生在初读感知环节提出疑问:王勃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够写出《滕王阁序》这样的美文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怎么能飞呢?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呢?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王勃年幼时是不是非常好学?在经历一些生活历练之后,他的思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落霞”是指什么呢?它自然不能飞,但云彩会静止吗?“孤鹜”在飞了,这“落霞”还会无动于衷吗?“落霞”在飞、秋水如此清澈、蓝天这样洁净,你不感觉很美吗?教师并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完成思维的最后整合。这对历练学生思维有重要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初读感知,是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的关键入口,在此处出现迷路现象是常有的事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和教材文本内质进行深度解析,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校正思维方向,成功创设学生认知的“绿色通道”。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引导小学语文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