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也要上出语文味

2015-09-10 00:01陈如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陈如

[摘 要]神话故事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神话故事的知识。神话要上出语文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巧用图片,激起需求;长文读短,理清脉络;自由想象,入情入境;引领阅读,拓展延伸。

[关键词]巧用图片 长文读短 自由想象 引领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6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叙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美了盘古为开辟天地而无私献身的精神。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的优秀课例。

一、巧用图片,激起需求

有人说,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新课伊始,我带领学生做了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展示六个神话故事的图片(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然后,教师小结: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古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最后,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长文读短,理清脉络

理清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你们能行吗?有信心试一试吗?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生默读,画出最后一节。)

生:“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师:如果让你们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两个四字的词语,来概括盘古的贡献,你们会提炼出哪两个词语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师:提炼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盘古开天辟地,哪些自然段写了盘古化生万物。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长文读短”这种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降低了难度,既教给了学生方法,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由想象,入情入境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对这部分内容,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

师:发挥你们的想象,说说盘古的牙齿、头发、眉毛、手指、汗毛、骨骼、眼泪……会变成什么。

生1:他的眼泪变成了一泻千里的瀑布。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美丽的柳条。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蝴蝶结。

生4:他的头发变成了小草。

生5:他的汗毛变成了春笋。

生6:他的骨骼,变成了万里长城。

学生妙语连珠,自由驰骋,入情入境。神话把学生引进了一片开阔的想象天地!

四、引领阅读,拓展延伸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把握时机,因文制宜,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拓展知识容量,以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语文课本身,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1)将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2)课后继续阅读神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探讨一下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么多优秀的神话故事。

对神话故事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神话故事的知识。神话也要上出语文味!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