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成语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累运用

2015-09-10 00:01沈金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沈金东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教学中,课例的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关键词]诵读与积累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传承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9

学情分析:目前,农村学生很少接触国粹京剧,教师要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的“诵读与积累”。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船长,指引航程,引导学生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

设计理念:当前,中小学生诵读与积累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一些强制性,需要不断检查和督促,却仍然收效甚微。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爱诵读、爱积累、爱运用,提高他们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呢?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本节课例,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渗透艺术教育,优化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教学目标: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了解戏剧,渗透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12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加强诵读与积累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我国传统戏剧的资料;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7幅图片,分别是戏剧演出照片、生角照片、旦角照片、净角照片、丑角照片、化妆登场照片、唱念做打照片,并播放京剧音乐。

设计意图:农村学生对戏剧了解太少,让他们首先欣赏戏剧图片,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了解戏剧的兴趣。

二、诵读积累,了解戏剧

1.教师启发: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2.全班交流后,教师出示“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

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 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 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1)教师点拨:什么叫“生旦净丑”?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再结合图片理解。(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文字和图片。)

生:中国戏剧表演中的角色,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旦: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有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又称为“小花脸”。

(2)教师点拨:什么叫“粉墨登场”?(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粉墨登场”化妆方法: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是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来确定颜色的。红色表示忠诚耿直,黑脸表示豪爽粗暴,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白色表示奸诈多疑……

(3)教师点拨:什么叫“唱念做打”?(点击相关词语,显示超链接图片。)

5.学生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是围绕哪个方面来说的?(戏剧主题,主要是京剧)

设计意图: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教师介绍,了解了京剧艺术,掌握了单元知识点。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剧照欣赏和浅近的介绍,学生对戏剧有了直观的认识。

6.学生反复读这些成语,熟读成诵。

7.你能用刚刚学过的成语造句或填空吗?

成语填空:中国传统的京剧分(生旦净丑)等角色,人物造型各不相同。表演开始,剧场内外(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其中大家(喜闻乐见)的反串演员李玉刚不仅将《霸王别姬》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整个剧情引人眼球,(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表演结束了,依然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和听、说、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不仅引导学生熟悉了戏剧的内容与形式,还培养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师:谈到京剧,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以前我们课文中学过的,他是——(生接:梅兰芳)我们学到的课文是《梅兰芳学艺》,还记得吗?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的剧照)

师:老师还想为大家介绍一位大师,他就是马连良。

(多媒体出示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出剧照)

师:五年级时我们还诵读与积累过关于戏曲的谚语。

多媒体出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师:正因为传统戏剧有着这样无穷的魅力,所以我们应当传承这样的经典。课本上也安排了关于戏剧的谚语和成语,让我们了解一些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有15段京剧经典唱段,将进入学生的课堂。当然这只是试点工作,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学一学京剧。

(多媒体出示小学生学唱京剧的图片)

师:常熟市还启动了“京剧进课堂,唱响沙家浜”活动。请看——

(多媒体出示“京剧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学生京剧对唱:《军民鱼水情》。

设计意图:分角色表演能再造一个情趣化、生活化、交际化的学习情景,能活化语言,丰富情感体验,激发表现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戏剧的热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今天流行音乐等快餐文化面前失去了许多观众,京剧似乎成了老年人的代名词,但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能够帮助大家扣开京剧艺术的大门,使得国粹能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课后,请大家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注意“肺”字的写法)

(2)欣赏京剧名家的唱段,如京剧《沙家浜》中的下列选段:《智斗》《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军民鱼水情》……

(3)阅读京剧大师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归纳总结和延伸。

教学评析

本节课例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沈老师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充分了解戏剧的内容与形式,懂得具体成语的意思,不仅渗透了艺术教育和学习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整节课,沈老师都注重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去感受、理解和体会,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了解了祖国传统文化,还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引发了听课者的共鸣。绝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都不约而同地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对京剧充满了喜爱之情,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从而顺利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沈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他能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戏剧有关的资料,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整节课,教师从感受京剧艺术入手,结尾又回到主题上面来,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在让学生了解戏剧时,除了图片、文字介绍,还有学生演出京剧的视频,呈现给人的是小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觉冲击力,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深刻,效果非常好。

沈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优质资源的科学整合,注重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是合理整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有效整合,拓展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应当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第三是巧妙整合,转变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必须准确把握好“度”,注意教学环节的简洁、轻松和巧妙,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纵观整节课,沈老师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积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活用多媒体课件,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