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9-10 06:24孙晔隽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术优势高阶思维数字化

孙晔隽

摘 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面临着信息社会的新变革,而技术的泛滥和教师的缺位是目前技术与教育融合中显现的较大病症。作者比照当前多种教学现象并加以细致剖析,重新审视真正的学习应有的内涵,进一步厘清技术的优势和教师的核心价值,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摸索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优势;教师价值;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50-02

一、缘起:数字化背景下技术与教育的逐步融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技术正在促进学与教方式转变”(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基于数字化的E学习课堂应运而生,呈线性的传统课堂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课堂呈块状结构,教师以任务的形式驱动每个个体的主动学习,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然而当今的教育与数字化技术尚未真正融合,充其量还在磨合期。目前课堂教学呈现出最为普遍的两种现象:技术的滥用与教师的缺位。如《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生字不多,词语不难,学生们学习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第一课时的任务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但该课的执教者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仍在第一课时大费周章,运用现代技术引进多种手段,花大力气来完成教学目标。整个课堂学生一会儿录音、一会儿拍照、一会儿画图……活动“丰富多彩”。但由于学生疲于活动,加之技术操作的生疏,这样的课堂比传统的教法耗时更多。看上去热热闹闹的课堂,实则低效,最终沦为了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学生获得的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而在更多的教学中,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来汇报的学生可谓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而其语言大多来自《课课通》、新授时的课堂分析。再看学生的书上早已堆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各种剪贴的资料。iPad和应用平台相互讨论交流,基本上都是一些浅层的“交流”,未见深度学习与思维的发生。

以上两则现象的共性,无论是课堂的技术运用,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但在这虚假繁荣的背后,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没有改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得发展乃是课堂最本真的要义,此时被完全忽视,这有悖于新课改的初衷。那么当技术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应呈现怎样的特点?

二、追问:真正的学习所应有内涵的重新审视

今天我们已进入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谷歌知”的信息时代,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教师更多元的时候,当学生自己也可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时,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真正的学习到底关乎哪些内涵?

1.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2.《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知识本身的记忆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所谓高阶思维,钟志贤教授认为,主要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问题求解、决策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厘清:技术优势和教师价值的应然定位

技术在支持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具有哪些优势?教师应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式?

1.技术的优势

把信息工具单纯作为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从提供资源到学习工具与平台,无处不在的学习场,游戏化体验式学习,使知识呈现更加多样、交互性更强,让思维实现了可视化,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诊断与评价的方式,也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成为可能。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和工具的快速发展让“做中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2.教师的核心价值

“学生成为风景,教师成为背景。”沈祖芸这样归纳学习改变的趋势。此时,教师的地位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定位。教师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和指导上,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讲解上,即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习得和提升提供“支架”。 [1]具体表现为:设计活动(设计者)、解决问题(帮促者)、关注成长(发现者)。

四、践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涵养路径

让技术为我所用,让教育回归本源。下面笔者将以《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践行、呈现技术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相关作用。

1.课前热身——游戏:根据提供图片,开展世界名城“雅号”竞猜活动

利用天士博智动课堂的抢答功能,根据儿童竞争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突出了单元整体意识,与练习4联系,也为最后的写作迁移拓宽素材。

2.印象·维也纳

(1)自主展示有创意的作业;

(2)引导质疑、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来到维也纳?

尝试利用百度、教材、讨论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策略,学会学习,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

3.欣赏·维也纳

(1)你最欣赏哪些描写呢?细细读课文,圈圈画画,重要的感悟写一写。

(2)对比阅读,谈两篇文章在题目、段落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发现。

信息技术从“学习内容的演示”发展成为帮学生学习的工具,交流展示的工具,思维与能力形成的工具。[2]利用天士博的智动课堂平台,电子教材圈画、批注功能以及微视频的赏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更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走向灵动。技术作为工具,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思维的支持,并创设平台来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了阅读质量。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对比阅读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多角度、发散性思维能力。课堂上通过探究、创意表达等方式进行深度对话,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进行同构。课堂充满智慧,学生的作业创意无限、内容开放、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综上所述,传统的阅读课堂与数字化背景下的阅读课堂关注点存在很大差异,对话方式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曾说,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要有思维的含量、智慧的含量、文化的含量。在数字化背景下,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在于记住多少,在于唤醒多少;不在于每个细节推敲多少,在于更多的空间;不在于获得知识多少,在于培养更强思维的能力。数字化学习课堂是多维视角的课堂,是矛盾冲突的课堂,是批判思维的课堂。数字化学习课堂也是知识的课堂、能力的课堂、创新的课堂。

五、结束语

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呈现的“技术正在促进学与教方式转变”,既是教师如何突破自我适应未来的问题,也是学生学习如何把握明天的问题,更是课程与教学本身又该怎样随时代发展而进化的问题。也许目前的起点不够高远,思辨趋向浅显,行为比较迟缓,但只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方向、脑中有思考,我们仍将一路前行、一路探寻。

参考文献:

[1]林慧敏,万代红.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李启先,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技术优势高阶思维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GPRS无线通信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的技术优势
油菜毯苗机插技术优势及育苗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数字化制胜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启示:数字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