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书房

2015-09-10 07:22张贵勇
中华家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购书经典作品书架上

张贵勇

有幸做《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的编辑后,我接触了很多读书的大家、名家,读到了更多的经典作品,眼前的视野突然打开。从那时起,我成了网上购书的常客,书房里的图书越买越多,几乎到了满眼是书的地步。在阅读了大量经典作品后,我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我知道那是阅读的力量,是持续的、深入的阅读带来的必然结果,于是虽然遭到家人购书太多的反对之声,却依然初心不改,乐享书香。

再后来当了爸爸,在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的推荐下,我试着买了一些适合小小孩看的书,于是书房里多了《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冬冬,等一下》《青蛙弗洛格》《小猫当当》《好饿的小蛇》《猜猜我有多爱你》《桃太郎》等,每天给儿子哲哲读故事成了我坚持要做的事,也成了他最喜欢的时光。

看着、听着,哲哲总是能说出、画出让人吃惊的话与画,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么多经典的图画书他没有忘记,而是沉淀在他的心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那些堪称伟大的图画书,就是他的书房。

去年初,我换了部门,换了房子,一番折腾之后有了梦寐以求的书房,哲哲也有了自己的读书空间。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书架,把三千多本不舍得送人的书整齐地码在书架上。我也和哲哲一起把属于他的书搬到他的房间,分门别类摆在书架。中间一排他够得着,放的都是他喜欢的图画书;下面是给他读过的故事书,如果他想重温那些故事,随时可以抽出来看一看;最上面一层是我为未来的他准备的书,像《希利尔说历史、地理、艺术》《房龙全集》,常新港的小说选,好几年的《博物》杂志,现在他还看不懂,还要等一等。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分别在各自的书房里看自己的书,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晚上的亲子时光,哲哲会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拿到我的面前,对我说:“爸爸,今天我们读这这这几本吧?”我们在一起,我读他听,常常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久了,一本书也没读上几页;有时候,他也跑到我的书房里,翻看我的书,读读《明朝那些事儿》,啃啃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翻翻我写的《读书成就名师》《阅读的旅程》,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的《科学大师启蒙文库》等等,总是翻了几页就放下了,因为“有点儿读不懂”。大树还小,我在等他慢慢长大。

我的书房和哲哲的书房紧挨着,并不远,就像我懂他,他也懂我,我俩的心灵距离总是那么近一样。书房里的那些书,连接着我俩的精神空间,见证了一大一小两个人的成长,在书中的那些故事里,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沉默、一起伤感。亲子阅读时光也改变了我们—让我学会如何做爸爸,如何与孩子交往、陪伴孩子;让哲哲每天快快乐乐,一点点明白事理,保持着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我看来,两代人的书房是家里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购书经典作品书架上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她就在我书架上
彩色猫头鹰
谁是幸运星?
给书架美容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推荐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