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10 07:22章杰兵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章杰兵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受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许多西方节日在国内的兴起越来越频繁,这些节日的涌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造成冲击。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不够,认为是封建习俗,不加以重视,反而过于崇拜许多国外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在小学时代扩大对这些文化的传播,是保护这些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传统节日文化 渗透

传统节日的教育,要以课堂为平台,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课堂是传播传统节日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传播传统文化节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在语文教材中虽然提过一些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但是还不够,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将使学生的爱国热情从小开始培养,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要在小学教材中融入传统节日教育,必须做到:

一、运用教材,挖掘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发动学生们积极搜索关于这些节日在自己家乡有哪些形式,然后根据实际调查加上交流然后结合课文描写共同学习。比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欣赏图画的时候配上优雅的古筝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宋时期清明节日的热闹和隆重,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解读课文,加上图画细节的描写,使学生在获得美妙感受的同时,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像这样关于节日描写的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比如《五月端阳》、《北京的春节》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等,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从教学方法上说,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传递这些信息,比如在教材的主题方面搜寻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上出发深入了解教材的内涵;通过对课文词句的分析,了解文化背景;从作者出发,学习传统美德;从课文的插图了解文化意趣。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传说或者是历史渊源,教师在结合教材教到这些文化时可以把这些美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内涵。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节日的主题,比如春节的主题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在过春节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中国是礼仪之邦,主张文明,谦让的规范,了解礼仪文化的核心思想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清明节的主要思想是祭先烈、敬先贤和忆先人,让学生在追思先贤的同时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端午节主要表现了亲近自然的主体思想,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和丰收喜庆的节日,引导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的儒家文化思想,正确地处理“人”、“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重阳节的主题是尊敬长辈、感恩父母,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要从小培养,这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二、迁移拓展,有效连接古诗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满活力,在学习和运用上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加入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对于语文资源方面的拓展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而且对于继承和弘扬母语文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关于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对重阳节有充分的了解后,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搜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并根据相应的节日对这些诗词进行分类。在古诗词中关于节日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除夕。与春节有关的有北宋王安石的《元日》,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等。与元宵有关的诗有唐代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与中秋有关的诗有宋朝苏轼的《中秋月》、《水调歌头》等。这些诗句都流传到了今天,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盛大的节日相碰撞。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能够充分体会春节团圆、除夕夜守岁、中秋时节团圆、清明时节外出踏青和重阳节登高插艾、端午节赛龙舟及元宵节闹花灯……各种活动都那么有趣,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化绚丽多彩和妙趣丛生。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沉淀,我国的传统节日积累大量的文化底蕴,这些对于我们的影响十分深远。

三、开展活动,提升认识

在传统节日教育过程中,在校园或者是课堂上齐心合力地营造真实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带来的情感体验。学校可以多介绍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节日。比如在端午节之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以及过端午节时人们举办哪些有代表性的活动,动员学生举办“端午赛诗会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节日主体小报。另外,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收集家乡的风俗习惯,摘抄春联和制作以新年为主题的手抄报等。还有清明节的时候开展一些扫墓活动,为学生讲解烈士的故事,学习烈士的事迹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的培养,以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寄托着民族的希望。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教导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华娟.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13(1).

[2]蒋丽萍.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J].新课标,2013(4).

[3]卓红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学[J].中国文化,2012(5).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