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9-10 07:22黄秀清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课堂提问

黄秀清

摘 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等特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师生、生生交流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又是教师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上课虽然积极活跃,但也很容易走神。一旦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对他的“胃口”,其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就会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教师在课堂上应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的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地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不好玩,思想很容易开小差。教师应当不时提出有趣的问题,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集中起来。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在练习了一些计算题后,有的学生觉得没意思,开始感到不耐烦,有些坐不住了。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了回来,11块卖给了另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学生一听来了兴致,顿时精神振奋,积极地思考起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时,课始,笔者故作神秘地告诉孩子们:“在一些红、黄、蓝不断依次排列的气球中,随便说上一个,老师都能很快地说出气球的颜色。”孩子们起初不相信,但看到笔者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感到很惊奇。笔者适时抛出问题:“这神奇的本领里藏着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大家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吧!”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由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在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都是有益的。如在教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时,笔者出示课例“127+35+24=?”进行启发式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学生自己试算的过程中,笔者在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算法稍后进行展示。这样的启发性问题避免了将知识和盘托出,消除了学生不必自主探究而是坐等老师传授的弊端,让学生的笔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接着笔者进行启发式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回答,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问题量身定做,切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够有效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信心,也能消除整堂课都是优等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弊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笔者提问学困生: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那根针是什么针?最短最粗的那根针是什么针?提问中等生: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多长?跑50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提问优等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我们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提问:120这个数是否有小数点?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笔者接着问:小数点如果点在“1”后面,整数部分变成几?小数点如果点在“2”后面,整数变为几?小数点点在哪里,这个数才会变成“120”?这样逐步推进,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置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逐步推进,体现了两个原则,第一,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提问要具有目的性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的措辞应尽可能精炼,目标指向应明确而集中。因为问题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回答问题及其回答是否正确。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先出示:小明有100元钱,准备购买下列图书:《安徒生童话》25元,《少儿画册》16元,《十万个为什么》28元。然后提问:“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结果学生一下子提出了如“《安徒生童话》和《少儿画册》一共多少钱?《十万个为什么》比《安徒生童话》贵多少钱?花20元买一本《少儿画册》还剩多少钱?”等一步计算的数学题。教师只好提醒学生:“大家还可以提买两本图书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生接着才提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题,但此时课堂时间已经过半。这个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空间太大,目标指向不够明确、集中,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提出的是背离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数学问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就能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教学效果自然就大不一样。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使提问达到预定的目的。通过有效的问题牵引,让学生的思路得以畅通,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启迪,需要得以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课堂提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