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效课堂中的问题引导

2015-09-10 20:42陈晖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陈晖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很多一线学校、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高效课堂 问题引导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的深入研究,逐渐有了一些基本轮廓要点。如福安一中的“先学后教”式教学研究,已经成为自己的特色,并把经验总结成高中教学整体框架。再如宁德一中的“翻转课堂”,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两所中学的教学开放周,可以说特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学校在学习这种类型教学模式时发现,学生似乎并不适合这类教学模式,或者说学生的参与度很低,效果不好。

其实这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更多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引导的“利刃”就是巧设问题。在有些学校的公开课中,发现教师准备给学生自学的学案中普遍都是例题,尤其是理科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理科教学确实是以例题应用为主的,但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不可能有多少人真正在系统上课前就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及物理规律应用,所以单纯的例题学案对新学习知识的学生来说“压力山大”。这类学案可以放在复习课上,新课学习以引导学生掌握主体脉络为主,认识重点、难点。所以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必不可少。突出学案学习的更应该在学案中合理、适时地设置问题,突出问题引导主线。提问安排在开讲时,引发学生高度关注并及早调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早入学习状态;提问出现在难点、重点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认识;提问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拓展学生学习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教师明确意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从而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以下对这三个类型的问题设置,谈谈笔者的一些感触。

一、巧设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节课的魅力在于刚开始的五分钟。很多时候听一节课最想听的就是课堂伊始,这部分的问题设置可以是设置伏笔问题,可以是整体框架问题,可以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关键看主讲人的思路把握。设置一个引起大家共鸣的问题或者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课堂引入就成功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是求知的起点。大部分学生上课前五分钟无法集中到课上,很多时候还在想着课间的事情。这时候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就是一门艺术。学生心理的特点会对周围发生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参与,这类问题越贴近学生,越容易引发共鸣。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特别的手势、直观的教具等各种因素强化提问问题,凸显矛盾、创设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一线教师上课的时候忽略绪论教学,其实上好绪论对整章内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绪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借助教学多媒体,也可以精心准备一些教具进行内容引导,让学生认识小到微观粒子运动,大到宇宙中天体、日月星辰的运动,人造卫星发射运行都离不开物理规律,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现象也可以用物理规律分析,对学生产生学习认知上的冲击。特别是日常现象、生活经验、贴近生活的实例最能引发学生活跃思维,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学习力是改变物体形态和运动状态的这两个效果上,我们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一脚把你踩扁,一脚把你踢飞”,设问:“谁能用力学规律解释上述现象”,在学生的笑声中,让学生认识上述两个规律。再如上光学的折射和反射的时候,可以自制一种魔术道具叫“是男是女”,观察的时候左边的学生说里面的是男布偶,右边的学生说是女布偶,这时候“矛盾”一被引出,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拆开道具可以发现纸盒里面其实有两个布偶,只是由于中间成四十五度放置的镜子的作用,让人看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光路图分析。还有渐进式问题设置,如“拔河”这个例子,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力学的基本规律后都会有所认知,教师就可以设置渐进式的问题了,问“拔河的时候是不是谁的力大就谁赢啊?”生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问:“那什么决定胜负?”生答:“摩擦力的大小。”问:“摩擦力与什么有直接关系?”生:“体重。”师:“那不是直接把两边的人称重就知道胜负了?那叫称重比赛,不叫拔河比赛。”这时学生的疑惑就会产生,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有很高的探究兴趣。以上例子来源于生活,教具来源于生活,这类问题设置对学生而言更有亲切感,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二、设问思考,突出重点,促进思维建立

在课堂的开篇阶段巧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到了课堂重难点部分,适时、合理的设置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形成。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教学中的重难点。笔者在周红卫老师的一节课上听到的内容非常有代表性,课堂教学内容是内力与外力的区别,他是这样设问的:“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的比赛中五次打破三项世界纪录,最后成绩是抓举128公斤,挺举158公斤,总成绩282公斤。75公斤级是运动员的体重标准,大家可以看下她举起了比自身重多少的杠铃。”下面的学生有的发出感慨,有的则计算了下回答问题。等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再问:“那她可以举起那么重的杠铃,现在让她举起比杠铃轻得多的自己,大家可以猜想下能不能实现。”下面学生发笑地回答:“不能。”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抓住了内力和外力的区别。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设问用以突出重点。还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光滑的半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圆心在O点,半径是R。物体A从O点开始自由下落,并落在圆形轨道的底部P点。另有一物体B放在离P点非常近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上,也从静止开始释放。物体B沿光滑的半圆形轨道运动,同样到达P点。如果A、B两物体同时从静止开始释放,忽略空气阻力,哪一个物体先到达P点?”很多学生看图后认为物体B离O点很近所以B物体快。这样的惯性思维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经过教师引导计算,学生很容易发现是错误的。师:“大家看到A物体是自由下落,那能不能算出A物体的下落时间。”学生列出公式R= gt 求出t = 。接着教师提问:此时物体B在光滑半圆轨道上又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想到是往复运动。教师又问:物体B在做哪种性质的运动?学生回答:简谐运动。教师再问:与什么运动相似?学生回答与单摆运动相似。教师的分层次提问为学生建立了正确思路,学生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 ,懂得计算物体B到P点的时间t = T = ;比较时间t 与t 时间,得到t

三、设问巩固,加深理解,发散知识的前后联系

不同于课程开始阶段和中间阶段的设问,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学到的新知识,应在讲授完新课,学生消化了该课内容后,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开始阶段的设问以激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与铺垫性提问为主,中间过程的设问以发散性提问、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为主,而新课讲授完后的设问则以巩固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为主。很多时候,教师在授课结束时简单地布置几道作业就结束了课程教学,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学习自主性建立,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缺少自主总结工作。从笔者教学经验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点就是不善于总结,很多物理学得好又学得轻松的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的总结笔记。可以说,善于总结联系是物理学习中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这时,适当地设置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可以促进学生前后知识的对比迁移。可以设置一些激发矛盾或者争论的问题,争论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或者机械记忆无法达到的。还可以设置一些便于后续教学的问题激励学生做好后续知识自学。

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注意正确的引导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教学过程不断动态变化,教师更要把握好问题设置,起到激励、引导、调控、反馈的多重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