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2015-09-10 07:22许凤凰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小学语文

许凤凰

摘 要: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语言探研活动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如何让课堂动起来的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 积累运用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人欣喜地发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起来了,规规矩矩的学生“动”起来了,安安静静的教室“闹”起来了。殊不知,课堂上的热闹、精彩让学生收获的又有多少?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明智者开始沉思: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任尔“东西南北风”,语文教学应咬定“青山”不放松,回归语文本色。真正的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的主体——语言,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多边活动的场所,学生主体参与是这种多边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则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氛围不宽松,要想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形成要靠教师,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基本目标;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注意塑造以渊博知识和高尚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鼓励者。

一、酣畅淋漓地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

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其中蕴涵这样一个思想: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回归语文本色,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教学《一片树叶》这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这些词句应该怎么读?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说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熊、小山羊、小猪,还有小黄牛这些小动物。

生:我还知道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摘了一片树叶。

生:我知道小黄牛很爱护小树。

师: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从“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

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到你还挺为小黄牛感到骄傲呢?请你读读这段课文,好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还有谁也为小黄牛感到骄傲的,想和他比赛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语言,是以语言材料的整体感受为基础的,整体感受不是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拆解、思想内容的理解、文字组合方式方法的讲解进行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读”进行的。新课标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各学段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叶圣陶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在《一片树叶》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新颖活泼的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激活想象,让学生在领悟中积累语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心灵震撼,更深地体会到感情。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想象力的“电动机”。教学《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时,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意后,我抛出这一问题:诗人与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同时我出示课文插图,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生:我看到青葱翠绿的山上,猿猴正在做游戏,它们唱起了欢快的歌。

生:我看到猿猴正追着小船,手舞足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又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歌声?

在这一环节中,我及时切入诗句让学生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人高兴的心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训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言文字就是作者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和通道,作者通过文字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画面抒发感情、感染读者。所以激活想象这一关键环节,激活的是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情感和再造的意境,使学生在领悟中积累语言。

三、整体综合地“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这个基础。当今谈论较多的论题之一是“超越”,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超越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一片树叶》时,我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再从整篇整句入手进行诵读体察和品味。每一文章、每一语段,甚至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整体综合地“学习语言”,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学”,更包含情感,语味和文理的“学”,学生在整体诵读中对课文的字词得以不同程度地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综合运用:在小树叶子掉光以后,小家伙们又来到这个地方,会发生什么事?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知。

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由让人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无数磕磕碰碰、不断学习与实践中穿花拂树、寻本溯源,眼前豁然一亮:教学就应该朴实、扎实、有效,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小学语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