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

2015-09-10 07:22谭为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共秩序高中生意识

谭为发

就在2015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因为参加跨年灯光秀的人们缺乏公共秩序意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惨剧,死亡的人员中最大3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仅22岁。这血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从死亡人员的平均年龄看,年轻人的公共秩序意识淡薄,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应该比应试更加重要,作为高中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应该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的现象

校园里经常看到少数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主要有:课间在走廊里大声喧哗,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粗话脏话脱口而出,站满廊道、全然不顾过路的其他同学和老师。遇到上学、放学等候电梯不排队、不顾一切向里挤。就餐、放学的路上,不管人多人少,照样手拉手并排走,照样你推我搡,照样勾肩搭背。食堂就餐不排队,时不时地还会插队。中午在食堂就餐结束以后,在回教室或者宿舍的路上随手丢弃水果皮。高中寄宿生一般是4~8人一个宿舍,早上起身以后抢占水龙头,结果是大家挤来挤去,都赶不上早读。高中生明知道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不规范,更谈不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班级讨论公共秩序问题解决方案时,都不怎么积极发言,也不愿意建言献策,明显地放弃自己的公共秩序权利。少数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违背公共秩序,损害自己的公共秩序利益,考虑同学之间的关系、面子,不制止、不举报、不反对,不是履行公共秩序义务养成习惯,而违背公共秩序行为成为家常便饭。

二、高中生公共秩序缺失的原因

1.个人利益至上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封建社会,国家是皇帝的,皇帝是个人;土地是地主的,地主是个人。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如何会孕育公共秩序意识,加上当时人口数量少,公共资源丰富,人们在实践中就没有遇到需要处理的公共秩序问题,当然就不会产生公共秩序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要素分配所得逐渐增大,个人利益的追求前所未有,争取私人利益逐步成为民众的主流,公共秩序的意识很难形成。学校是社会的细胞,高中生也是社会成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集体、公共利益的时候,同样选择个人利益,于是公共秩序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为了自己不迟到,抢先挤进电梯;为了早点赶上早读课,抢占水龙头。

2.公共空间不足

现代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四、二、一”家庭,是家庭的小皇帝,从儿童时代起,就是老人、父母听他们的、为他们让路,儿童时代个人要求至上,为所欲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埋下了个人、私欲的种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不需要秩序,更没有秩序规范的行为,自然就不会有公共秩序意识的产生。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强调每位学生怎样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侧重于个人行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忽视公共秩序对个人的作用。很少有教师强调公共场所个人是无作为的,必须按照公共指挥、公共规范行事。许多中小学开展的疏散演练,强调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危险场所,忽视有序疏散,把目光集中在速度上,而不是秩序上,更加剧了个人至上的无序行为。我们看到中小学放学时学校大门外,等候接孩子的家长自动车、自行车、步行秩序混乱,少数家长就为了早几分钟接走孩子,抢道、占道、超车等,日复一日,学生耳濡目染,怎么会自律形成公共秩序意识。如果在陈毅广场,大家遇到公共空间险情,都有公共空间意识,没有个人意识,都能够做到有序的坚守,等待统一指挥疏散,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吗?问题就出在不履行义务地行使个人秩序权利,导致公共秩序权利的丧失,进而发生本不该发生的惨剧。

3.学校教育缺失

我们的高中教育,长期以来,智育第一,应试为主,把学校仅仅当成是学生长知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的德育工作假、大、空,当高中生十八岁成人仪式过后,公民教育应该成为高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可是高中一周仅有的一节班会课也会用来做数学题,哪有时间给学生开展公共秩序教育与体验。当学生踏进社会,一旦遇到公共秩序险情,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公共意识,本能的私欲促使他们丧失公共秩序行为,使险情更加危险。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就是这样,当人潮涌动时,年轻人的私欲、急于脱离险情、保护亲人的欲望,加剧人员涌动,加剧死亡的来临。

三、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的策略

1.规范班主任公共秩序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班主任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公共秩序的榜样,如,停车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边,等候电梯按照次序,即使学生让给你先上,也要婉言谢绝。组织集体集会按照指定位置就座,就餐要排队,不要特殊化,遇有紧急集合,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以后自己再离开等。给学生形成教师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人,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强化高中生公共秩序意识

一是在所有公共区域标语提示公共秩序要求,如上下楼道靠右行,就餐排队、打饭依序,等候电梯排队、进出电梯依序,课间严禁在走廊打闹、成群交流等。二是召开序列化的公共秩序教育主题班会,我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空间的私人作为,维护公共秩序怎样做到无我,珍惜你的公共秩序权利等。三是通过板报宣传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公共秩序的含义,了解公共秩序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及时报道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因为公共秩序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等。四是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规范知识读本,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共秩序知识学习和宣传。

3.培养高中生公共秩序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规范约束,需要不断地重复同一种行为,需要由强制性向自律性过度。如,课间走廊流动有序,需要同一楼层的班主任联动,每次课间时值班,抓住在走廊违背公共秩序行为的学生,无论是哪个班的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如,宿舍洗漱有序问题,卫生值日的同学第一个洗漱,洗漱完成打扫宿舍。两个水龙头,每次两人,洗漱完成立刻离开宿舍前往教室,对不按照顺序的学生严格教育,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自然形成习惯。

4.形成家庭社会育人的合力

利用家长会学校告知家长接送孩子遵守公共交通秩序,严禁在校门口乱停。安保人员在校门口值班,记录乱停车的车号码,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否反对家长违背公共秩序,有没有力劝家长有序等候接送。利用假日开展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我是小交警”志愿服务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时,与交通部门联系,组织志愿者到十字路口维护交通秩序,让学生体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强大的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公共秩序素质显示一国的国民形象,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公共秩序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公共秩序高中生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消防意识
浅析历史沿革下的寻衅滋事罪的发展路径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运用的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