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秩序

  •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造境人”
    设;造境人;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14-04教师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者,这似乎并无疑问。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产生这样的困惑:“课堂上也创设了教学情境,但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平平,课堂生成不足呢?”前不久,陪伴一位教师备战省赛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尽管一开始我们用心创设了“乘坐和谐号列车”的情境,也打磨好了细节,但多次试教后仍觉得学生没有真正入境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6期2023-08-22

  • 应急法治视域下公民权利克减的价值证成
    应急法治; 公共秩序; 公民权利; 行政执法; 人权中图分类号: D922.112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5.010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事件,对普通民众正常生活造成诸多困扰,同时也对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中,行政执法在保障公民生命健康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认,相较于西方国家疫情肆虐的境遇,我国疫情治理凸显成效,我们有充分理由回应某些西方媒体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22

  • 与宪法同行:公共秩序的遵守与维护
    的一部分,而公共秩序就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如果公共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公共生活将陷入无序状态,我们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关于维护公共秩序,我国宪法和法律都作了相应规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遵守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共秩序,是指社会生活中由法律、纪律和道德习惯等构成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体包括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交通秩序、工作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和群众生活秩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11期2022-03-22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贾昊昊一、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内涵与价值(一)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内涵公共秩序保留所体现的法律理念,早在十三、十四世纪就已出现意识萌芽,意大利法学家巴托鲁思所认为的“令人厌恶”的法则与现如今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相符合[1]。即如果认为另一区域的法则是“令人厌恶”的,则可以排除对于该法则的适用,这里的“令人厌恶”与公共秩序相对应。而对于外国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正式被写入国家法律中是在1856年的《意大利民法典》当中。在英美法系国家本概念大多被称为“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2022-01-01

  • 公序良俗原则于行政登记领域之适用
    负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完全具备适用于行政案件领域的可操作性。“北雁云依”案中,法官的裁判方式属行政诉讼私法化方式,以公序良俗原则判断私法姓名权的合规性,混淆了公法姓名权与私法姓名权,且适用公序良俗原则之时,未详述姓氏选择与公序良俗之间的互联性而直接得出有碍于户籍管理及违背文化传统之结论,实为不当适用。对比“一带一路”案可得,公序良俗原则在行政登记领域适用从严把控方式,其首先为国家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由于公序良俗的外延宽于现行

    西部学刊 2021年17期2021-10-08

  • 自杀事件中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规制研究
    为和其他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公共秩序混乱。自杀事件的突然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需要公安机关采取一定规制手段,但基层警务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执法环境层面和法律制度层面都存在困境。自杀事件中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具有主体的复杂性、行为的突发性、影响的社會性三大基本特点。公安机关需要在处置自杀事件时遵循一定原则,建立起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到事后处置的规制路径,从而在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支持网络构建等方面为处置自杀事件、查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提供保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30

  •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构建出良好的公共秩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本文中主要在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背景,提出了在学生中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意义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素质教育;公共秩序;德育教学;具体措施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判断和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織开展系列有教育意义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1期2020-07-23

  • 涉疫情网络谣言的刑事规制难点与司法应对
    要从谣言造成公共秩序的破壞程度、谣言的流传扩散程度、编造者和传播者的主观恶性程度及对疫情防控的阻碍程度等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厘清刑事治理边界,确保精准打击,实现宽严相济。关键词:疫情 虚假信息 公共秩序 刑事规制一、问题的提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种涉疫情谣言在网络上屡禁不绝,对涉疫情谣言采用行政处罚的方式较为常见,刑事规制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广泛传播,涉疫情谣言不仅歪曲人们对疫情的客观认识与判断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0年3期2020-04-20

  • GATS公共秩序例外之域外适用效力的边界
    一、GATS公共秩序例外之域外适用效力问题的产生背景作为国家利益的安全阀,公共秩序例外制度,又称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形成于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中。但是,与其在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中的活跃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WTO法中该项制度自1995 年被规定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第14 条〔1〕GATS第14条规定:“在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类似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

    法学 2020年4期2020-02-25

  • “亲亲相隐”或“大义灭亲”: 人伦秩序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
    是人伦秩序与公共秩序的关系,两者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笔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第一,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立法在理论上都有其合理性;第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度、法律素质和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的影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民的告亲行为呈现出“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并存的状态;第三,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借鉴古今中外的相关立法,笔者认为在两种秩序发生冲突时,一般情况下应当维护人伦秩序,因为这是人最基本的价值需求,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10

  • 扰乱公共秩序罪定罪量刑标准问题研究
    而引发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也不断增加,譬如“扒门阻拦高铁运行”、“向飞机发动机内扔硬币祈福”和“在高铁上吸烟导致火车急刹车”等现象屡见不鲜。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2]。公共秩序的和谐良好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保证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必要基础,更是提升社会生产、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良好、和谐的社会秩序标志着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成败与否,更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3]。因此,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打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1-18

  • 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虚假信息;公共秩序一、案例简介及本案的争议(一)案例简介“秦火火”,本名秦志晖,高中文化,曾是某营销策划公司的员工,为了达到在网络上成名并从中谋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在网络上蓄意制造并传播谣言,炮制了许多负面的网络热点新闻,先后在网络中捏造并散布“‘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雷锋生活中的奢侈细节”等谣言。在事件发生热议期间,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不利的虚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2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但是因各国的发展历程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人们对于公共秩序的理解也不相同。所以,在出现法律纠纷时,该制度的执行方式和偏重方向都不相同。一、公共秩序保留在我国的立法状况我国于2011 年4 月1 日颁布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中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第五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7期2019-03-26

  • 公共秩序保留后的各国法律文化解析
    ,就这样,“公共秩序保留”一词顺势而生,并随着巴托鲁斯、萨维尼等人的努力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制度。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文化背景(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源起。公共秩序在英美普通法国家多称之为“公共政策”或“法律秩序”,大陆法系国家则多称之为“公序良俗”,我国在法律规定中则将其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人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所谓“公共秩序”,它其实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在不同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下都有不同的含义,它关乎一国的政治构造、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2019-03-22

  • 公共秩序保留之各国法律文化反思
    观视野下各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文化差异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存在于各国法律体系中,长久以来,理论界关于它的争论主要在立法中的排除方式和排除外国法之后的法律适用方面。(一)排除方式。1.直接排除法。国际私法中如果明确规定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如果违背就不得适用,这种立法方式就是直接排除法,如我国《民法通则》150条的规定就是这种立法方式的体现,这种方式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所以之前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2.间接排除法。这种方式明确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5期2019-03-20

  • 基层治理的难点怎么解
    理 现代化 公共秩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决定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近一个时期,从河北、陕西到安徽,一些地方出现网民因“微信‘吐槽”而被“行政拘留”的事件,引发政府、学界与民间各方议论。其中折射出众多基层治理的“难点”与“痛点”,关涉复杂的基层治理观念和体制问题。治理观念:从静态秩序观到动态秩序观稳定与秩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和条件。动荡与混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

    人民论坛 2019年1期2019-01-28

  • 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把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任务,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一、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管理的内在含义与特点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不仅有政府来完成,也需要其他的网络管理及运营主体通过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的方式,来促进网络公共秩序的正向发展。也会通过一些法律道德规定来保障网络运行的有序性。网络具有虚拟性,所以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不同于现实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都有各自的难题。社会公共秩序稳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经济才能快速

    魅力中国 2019年9期2019-01-13

  • 行为习惯教育带动生命教育的措施探讨
    的价值,遵守公共秩序、防范生命的危险,树立安全意识、珍惜生命的可贵。关键词:生命教育;行为习惯;交通规则;公共秩序;安全意识中图分类号:G62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9-0013-01一些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对生活中的很多危险也容易忽视,缺乏安全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实施生命教育,多渗透、多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采取科学有

    成才之路 2018年29期2018-11-16

  • 公共政策的有效变迁
    立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增进了社会效益,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对公共物品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变迁,一方面要坚持渐进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整合各方利益,消除执行障碍和隐患,重在抓好落实。【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物品;公共秩序一、案例描述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委、政府将全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列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2016年度改造大武口市区内6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2018-10-19

  • 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交叉案件简析
    ;故意伤害;公共秩序;随意一、问题概述2017年8月,笔者统计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已办结的涉嫌寻衅滋事案,不含法定及酌定不起诉情形的案件共37个。其中罪名定性问题有争议有10个,9个是与故意伤害罪相关,占寻衅滋事案件总量近25%,可见在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犯罪的过程中常伴有故意伤害的行为,认定犯罪时不易区分。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已有的交叉案件,以准确认定寻衅滋事罪。二、案件简析从法定刑配置可知,寻衅滋事罪法定刑只有一种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9-01

  • "弃灰于公道罪"性质考辩
    ;立法目的;公共秩序“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自古以来,不少学者都对弃灰之法进行过解读,各家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得出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结论。孔子赞它为“知治之道”,李斯引用其为“轻罪重罚”......凡此种种,似乎都有着一定道理,同时,也都有可疑。一、观点综述1.“知治之道”说。孔子对“弃灰”做了两层解读,其一,灰侵扰路人或者邻居,是私斗的后患。其二,不倒灰很容易做到,被砍去手很令人害怕,人们便更加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孔子认为推行这样的法规是“知治之道”。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2期2018-08-18

  • 试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法基本原则;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指导作用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085-02作者简介:王媛媛(1995-),女,汉族,辽宁盘锦人,大连财经学院法学院,2018年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一、公序良俗原则的概述2001年,我国的四川泸州地区一例“二奶继承案”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这个案件将我国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纳入群众视野之中。(一)公序良俗原则的概念公序良俗原则起源于罗马法,是公

    法制博览 2018年2期2018-04-23

  • 当前网络谣言的成因、性质以及处罚的合理性
    ;刑事惩治;公共秩序奥尔波特将谣言定义为: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群中传播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1]这里边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口头形式”,奥尔波特的年代,互联网还没有产生,他认为负责任的报刊和电台设有专业把关人,会尽量避免谣言,而谣言通常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第二个关键词是“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谣言区别于新闻和科学常识,是其没有事实依据或科学依据,然而“目前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也不排除将来有可能证明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第三

    新闻爱好者 2018年2期2018-03-19

  • 高校辅导员保密责任与公共秩序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学生行为危及公共秩序时的披露原则,对完善学生信息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保密责任与国家司法秩序、国家行政秩序、学校管理秩序存在冲突可能性,在公共利益优先的价值抉择下,辅导员披露信息应遵循责任豁免法定、披露与教育相结合、当事人影响最小三项原则。关键词 辅导员 保密责任 公共秩序 冲突 平衡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为《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保密责任制度研究》(16JDSZ2060)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作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5期2017-09-14

  • 网络寻衅滋事的理解与适用
    滋事;言论;公共秩序一、问题的提出2011年甬温铁路相关路段发生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事后善后的处理工作中,秦志晖利用网名“秦火火”,编造并散布了原铁道部向7.23甬温动车事故的外籍旅客支付3000万欧元的高额赔偿金的信息。该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后,被转发11000次,评论3300于次,引发了大量网民对国家机关的不满,并对国家机关的善后处理造成了严重影响。最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秦志晖判处寻衅滋事罪。现行刑法并没有规定秦志晖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那么法院对于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5期2017-05-31

  • 公共秩序保留在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适用
    院 北京)论公共秩序保留在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适用戴思桦*(100081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北京)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与实行国际商事仲裁的最终目的所在。在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中,各国在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中都将公共秩序作为一种兜底条款,作为对裁决承认和执行的底线所在,因此,需要在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中发挥公共秩序的“安全阀”作用,在维护我国司法主权的基础上保护我国的利益和公共秩序的稳定。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公共秩序作为一种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6期2017-01-27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
    .巴托鲁斯。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由此萌芽,它随着国际私法诸规则、制度一同产生、发展,从而成为了今天一个成熟的、弹性十足的国际私法制度。公共保留制度是一国在建立国际私法这一法律部门时,对适用外国法或者进行司法协助的承诺所作出的总体性保留,从理论上,他可以在任何问题上,针对任何外国法或外国司法协助请求进行这种保留。当然,这不能被理解为一国可以不顾后果地、随意地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至少,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践踏的。如何为正当、合理地运用公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0期2016-11-30

  •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关键词] 网络诽谤犯罪;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传播性理论;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 D9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5—0139—07Abstract:As an alienation of traditional defamation crime in cyberspace, cyber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1

  •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排除和限制外国法适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对此一贯持肯定态度。本文拟对该制度作一番探讨,简述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法律界定和我国的相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关键词 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保留 限制 保护中图分类号:D997 文献标识码:A1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法律界定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是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2016-06-25

  •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正当性的途径
    政治正当性;公共秩序;政治参与度;经济发展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对立格局。两者实力此消彼长,相互遏制。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第三世界的崛起使两极格局开始动摇。从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以及77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都无不印证着第三世界开始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在国际舞台上寻求自己的发言权的决心和毅力。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获

    山东青年 2016年6期2016-05-14

  • 公共秩序的空间视域与荒诞性表征
    度,既是社会公共秩序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也凭借着自身的叙事功能很好地塑造了社会不同群体成员的个体形象及心理状况。本文以余华的先锋小说代表《河边的错误》为例,围绕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公共秩序的破坏者,公共秩序下的牺牲者所处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故事而展开,论述了“开放与封闭并存”的物质空间生存状况影响人物心理和社会空间的复杂关系,呈现一种人人自危的“空间焦虑”、“心灵异化”及现实社会的荒诞性表征,以此体察余华作品中空间叙事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公共秩序;空间叙事;荒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2016-05-14

  • 浅析历史沿革下的寻衅滋事罪的发展路径
    罪;流氓罪;公共秩序;价值回归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42-02一、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演变纵向回顾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演变,可以窥探出寻衅滋事罪与流氓罪混沌与分野的过程。1979年刑法将流氓罪规定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概括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破坏公共秩序的流氓活动。可见当时的寻衅滋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仅是流氓罪诸多行为表现之一。基于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流氓罪对于打击犯罪肃清

    世纪桥 2016年3期2016-04-05

  • 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学院 上海)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实务研究舒 欣(201701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在依据冲突规范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基本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公共秩序保留。本文将结合公共秩序保留当前的国际研究背景,着重对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当前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尝试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公共秩序保留;冲突法;司法实践;立法一、前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一项在国际私法领域被无数学者认可、各国各项立法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4期2016-01-31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
    学院 上海)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王思达(200042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一个城市在适用另一个城市的法则时,前者对后者‘令人厌恶的法则’,如那些不利于当事人的禁止性法规,应不予适用”——意大利.巴托鲁斯。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由此萌芽,它随着国际私法诸规则、制度一同产生、发展,从而成为了今天一个成熟的、弹性十足的国际私法制度。公共保留制度是一国在建立国际私法这一法律部门时,对适用外国法或者进行司法协助的承诺所作出的总体性保留,从理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0期2016-01-31

  • 班级管理中的高中生公共秩序教育
    秀的人们缺乏公共秩序意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惨剧,死亡的人员中最大3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仅22岁。这血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从死亡人员的平均年龄看,年轻人的公共秩序意识淡薄,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应该比应试更加重要,作为高中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公共秩序教育应该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的现象校园里经常看到少数高中生公共秩序行为缺失。主要有:课间在走廊里大声喧哗,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粗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11期2015-09-10

  • 推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会公共道德;公共秩序;道德1.社会公共道德的作用1.1 社会公共道德对于培养公众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公共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它能形成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道德氛围对于他的民众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发酵一样,使一项良好的社会公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在德国,只要亮起红灯即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德国人也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还有著名的LONDON QUEUE(伦敦式排队)。匈牙利作家乔治.麦克斯有句名言:“英国

    卷宗 2015年3期2015-05-13

  • 论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
    的问题,而是公共秩序问题的一个部分。关键词:法律规避;法律规避效力;公共秩序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百余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有一个定论。目前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法律规避行为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且多数学者支持法律规避在性质上是一个独立于公共秩序的问题。但笔者在经过分析论证后认为:法律规避行为应当是有效的,且这一问题本身便只是公共秩序问题的一个部分。本文将沿着厘清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批判法律规避无效论、分析法律规避的根本原因、探寻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2

  • 网络型寻衅滋事犯罪探究
    :寻衅滋事;公共秩序;网络空间;公共场所;虚假信息寻衅滋事罪是我国早些年间从流氓罪中分离出来的。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以信息网络为媒介,肆意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散布虚假恐怖信息,更有甚者在网络上恐吓、敲诈他人,极大地污染了网络风气。与传统的寻衅滋事行为相比,显而易见,网络型寻衅滋事行为对社会管理秩序造成的危害更大。毕竟传统的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场合是一种实质性的地点,一旦有寻衅滋事的行为发生,只要应对机制成熟,执法机关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往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6

  • 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法院判决时的公共秩序审查
    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一)内国公共秩序与涉外公共秩序民事法律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民事生活的行为规范反映了全体国民对民事生活秩序的基本要求和价值预期。所以,与其说公共秩序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最基本的、不可放弃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倒不如说它从总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对民事生活秩序的基本价值观、世界观。是以,公共秩序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总是以法律原则的形式出现:它有时规定在宪法等基本法律制度中,以德国法为例,如 《德国基本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 “法律面前人人

    西部法学评论 2015年1期2015-02-25

  • 我国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探析
    国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探析邹淑环(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天津300134)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涉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有法律适用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两类。我国立法全面接受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现行规定体现了该制度的功能,但也存在着瑕疵需要完善。公共秩序;国际私法;外国法;司法协助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的体现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涉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规定的有两类。其一,法律适用规范:《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0

  • 浅议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
    议。关键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法律适用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4-0115-03作者简介:张雪皎(1990-),女,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在读。一、公序良俗原则概述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之一,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方面构成,法律条文依据是《民法通则》第七条和《合同法》第七条的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德。探讨我国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首先要明其义。(一)公共秩序说到公共

    法制博览 2015年34期2015-02-06

  • 从“中国式过马路”反观当代大学生的公共秩序
    式过马路”与公共秩序一段时间以来,媒体热炒的“中国式过马路”吸引了众多关注者的讨论和反思。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即国人过马路时集体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过,不管红绿灯”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下中国人急躁、焦虑的心态,更是中国公民整体的公共秩序观建设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真实写照。公共秩序,泛指针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的井然有序的状态。具体来说,公共秩序就是社会里的制度规范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它是一种以和谐的社会关系为特质的社会或团

    教育观察 2014年5期2014-04-17

  • 公共秩序保留在涉外亲属法领域的适用之考量
    073)一、公共秩序保留的基本界定公共秩序保留,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或“法律秩序”,在大陆法中称“保留条款”、“排除条款”或“公共秩序”,被形象地称为“法律准入壁垒”。 公共秩序保留在国际私法学说与立法中均有悠久的历史。学说方面,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雏形体现在意大利巴托鲁斯提出的“法则区别说”。如果外国法“令人厌恶”,便不具有域外效力,不能被内国所适用。意大利政治学家及法学家孟西尼认为国际私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中之一为公共政策原则。德国学者萨维尼把公共秩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4-06

  • 浅议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适用外国法。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或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留主要是指法院在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因其适用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可以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已被普遍肯定,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等的不同,其法律的基础也不同。尽管当今法律趋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公共秩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2012-08-15

  • 论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涵义的模糊性
    16000)公共秩序保留制度(The public order retention system)是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法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制度。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冲突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排除与本国的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外国法的适用,从而更好地保护本国利益。但是,鉴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和传统习惯不同,对公共秩序的具体含义,很难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11期2012-08-15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的适用
    00871)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为国际私法上的“安全阀”,一直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应用于国际法律冲突的解决中。近年来,在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上,区际法律冲突的问题不断出现,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能否适用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讨论。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它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中,是一个传统且广为接受的概念。它是一项拒绝适用外国法、拒绝承认

    财经理论研究 2012年1期2012-08-15

  • 法律适用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合理适用
    )法律适用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合理适用李赛克(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院, 北京 100088)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往往在相互交往中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在这种主流趋势之下,以排除外国法适用,保护本国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如何更加合理地适用便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该制度本身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缺陷,因此,我国应当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谨慎适用与适当给予适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达到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良性发展的最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适用
    冯佳丽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适用冯佳丽公共秩序保留是内国排除适用外国法的一项有效措施,其积极性在于可作为国际私法中的“安全阀”以消除冲突规范中的危险性,但由于其颇具弹性,在内国则往往存在不适当扩张适用的倾向。针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相应缺陷,提出了限制其适用的对策。国际私法;公共秩序保留;冲突规范;限制适用一、公共秩序保留概述公共秩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各国立法对公共秩序表述并不一致,诸如大陆法系国家的 “善良风俗”、“法律目的”、“法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8-15

  • 浅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
    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孟昱妍(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各国国际私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是国际私法中维护内国对外民商事交往利益的安全阀。但是,由于公共秩序本身涵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缺陷,谨慎、适当的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国际私法一、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含义由于不同法系的国家对“公共秩序”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所以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尚无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对我国国内法律规定中公共秩序保留的思考 ——以我国涉外仲裁裁决执行的两个典型案例为视角
    内法律规定中公共秩序保留的思考 ——以我国涉外仲裁裁决执行的两个典型案例为视角谷文昭(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200042)从广义的公共秩序保留的角度出发,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这一制度历史沿革的概述和国内规定的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成果,提出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力图实现法律用语的统一、法律规定的统一、司法体制的统一、适用标准的统一。公共秩序保留;社会公共利益;结果说;主观说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072)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涵义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指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实体法作为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或法院被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时,或提供司法协助时,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或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执行、司法协助的提供会危害本国的公共秩序,则拒绝或排除的保留制度。各国对“公共秩序”的称谓有所不同。英美法中的公共秩序为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法国、日本学者则称之为“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在我国则统一称为“公共秩序”。而对其具

    时代农机 2010年5期2010-04-12

  • 公共秩序发展趋势之限制适用
    马 德 才论公共秩序发展趋势之限制适用马 德 才公共秩序虽因其实质在于维护本国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而被称为国际私法中的“安全阀”,但由于它缺乏一个确定、统一的概念与适用标准,因而该制度在实践中容易被滥用。而公共秩序的滥用势必大大降低国际私法在协调各国法律冲突中的价值,妨碍国际民事交往的稳定和安全,有悖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甚至走向国际私法价值取向的反面。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必要对公共秩序加以限制适用,且业已成为公共秩序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有关立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3-21

  • 浅谈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刚[摘 要]公共秩序保留(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在英美法中称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法语中称公共秩序(order public),而在德语中称保留条款(vorbehaltsklause)。[1]据目前学界通说,将其定义为是指一国法院依其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作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项国际私法中的

    消费导刊 2009年14期2009-08-25

  •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运用的回顾与前瞻
    未有的挑战。公共秩序保留是限制和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在理论上没有统一的标准,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排除外国法后选择适用何种法律,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关键词公共秩序保留国际惯例国际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3-02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内国或国际司法公约中的冲突规则的指引适用某外国法。而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2009-07-05

  • 从“海南木材”案看中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
    元摘要所谓公共秩序保留,又称公共秩序,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作准据法,或者在应请求提供国际民事司法协助时,如果外国法适用的结果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则可以拒绝或排除适用该外国法,或者拒绝提供司法协助的一种保留制度。在我国国际私法领域,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既有其不同于别国的特点,又存在不尽完善而需改进之处。本文以我国1988年著名的“海南木材”案为出发点,探讨了公共秩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期2009-07-05

  • 浅析公共秩序保留
    丽 许楚旭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在依法院国自己的冲突规则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因其适用会危及法院国的重大社会或公共利益或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原则即可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它在保障一国法律安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规定了这一制度,来排除那些严重危及本国公共利益的外国法律的适用。不过,另一方面,这一制度也存在被滥用的危险,如何规范这种制度的使用,对于国际私法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小。笔者认为,公共秩序制度的目的并非为了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而是为了保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5期2009-06-22

  • 论欧共体法院对公共秩序规则的解释
    认与执行中对公共秩序规则采取的态度,应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共体法院对该规则进行解释的克霍姆巴赫案,认为欧共体法院和欧盟各成员国共同确定公共秩序的内容。欧共体法院采用目的解释的原则和严格解释的方法,确定须有对《欧洲人权公约》的违反达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才可援引公共秩序规则,各成员国法院在该界限范围内确定公共秩序的内容。关键词:《布鲁塞尔公约》;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D9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1-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2-16

  • 浅析民法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善良风俗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行为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虽然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通常连在一起并称为公序良俗,但这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公序即公共秩序,是指人类的公共生活秩序。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内,秩序是最基本的价值。关于公共秩序的基本含义,各个时期和各国的法学家意见各不相同,但基本一致的是,公共秩序与人类的基本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基本利益是同一的,公众对于公共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2009-01-15

  • 聚众斗殴罪之浅析
    会治安,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历来是刑法打击的重点。但在司法实践中,聚众斗殴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存在诸多分歧。本文从聚众斗殴罪的法益、主客观构成要件、加重情节及转化定罪的认定等方面对聚众斗殴罪进行释明,以求与刑法界同仁商榷。关键词聚众斗殴 社会治安 公共秩序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4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3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