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讨

2015-09-10 07:22倪向东蔡文青高广娣马蓉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

倪向东 蔡文青 高广娣 马蓉

摘 要: 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认知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创新设计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根据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及改革内容。实践证明,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机械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实践教学 教学环节改革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其重要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机械工程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更成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着力点。

二、我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按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包括“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和参数测定”、“带传动”等;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只作为课下选做。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实验报告成绩占平时总成绩10-20%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且作为考核标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没有计入总成绩,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一般学生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集中在课程结束后3周时间,并单独计算成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而作为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大作业,学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

(3)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没有充分开展,学校实验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深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无论是在实验项目的开发和研制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内容

1.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加大作业力度,通过大作业训练学生简单的工程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综合型、设计性实验项目及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适应当前工业技术和机械学科综合的发展步伐,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如实验中增加了联接件结构设计、传动方案综合实验、轴系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等。机械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应用扩展和组合设计等。教师也可以将科研中新的研究成果,经过适当的提炼和加工,转变为适合的学生教学实验或课程设计题目。

(1)完善认知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该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其主要内容是参观典型零件和机械拆装展示。通过认知实验,增加学生对机械的功能、种类、组成和各种常用零部件和运动机构的感性认识,清楚本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此外,对零部件的类型、结构等教学内容在实物模型陈列室讲解,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到现场教学。

(2)系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采用传统试验和创新实验相结合。主要的实验环节有:

①机械传动试验。实验装置采用多种组合的设计模式,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测试系统。通过多种组合完成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通过实验的装配组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轴系装配的理解。

②机构创意组合综合实验。该实验通过对各种空间机构的组合实践,使学生对空间机构的组成、运动特点及其机构运动多样性等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试验台可拼装出30种空间机构。该机构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

③轮系创新设计实验。试验台可拼装出12种轮系,通过拼装试验,使学生对轮系结构、类型、应用、传,动比计算与自锁、周转轮系齿数的确定等问题有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④机、电、气、液创新设计综合实验。可实现机械、电子、液压、气动与启动、控制和测试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认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

(3)采用现代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①课程设计是该门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设计中倡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分析方法。在机械原理部分的教学中,开设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课程,主要讲授如何运用ADAMS软件进行机构的三维建模和运动、动力学仿真。

②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中,有侧重地在不同章节讲授SolidWorks的三维造型与装配、工程分析应用。在学完机械原理的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机器的工作原理拟定传动方案,确定机构的运动尺寸,用ADAMS建模后,对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学分析。

四、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计划中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普通高校机械工程类本科教育而言,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较宽领域的基础知识、创新设计与综合实践能力。近两年的实践表明,注重实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组合试验和创新课程设计,有意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设计中既要因势利导,又要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设计中采用小组设计模式,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分工合作条件,通过小组讨论,自定设计题目。让学生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联合攻关意识融入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本文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如何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供工科类各专业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邓宗全,束宝玉,陈明.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12-14.

[2]陆萍,来可总,栾茕,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49-51.

[3]肖敏,刘向明,罗圆智.机械设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6(2):103-104.

[4]李国臣.于海业.孙瑞末,等.实验教学体系认识与实验管理系统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3(2):250-251.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研究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