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小使者,行走在路上

2015-09-10 07:22张雪韵李剑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青奥会姐妹俩驴友

张雪韵 李剑

结缘旅行,万里征途从小“驴友”开始

提起这两次远途旅行,不能不提到黄歆轶的父亲黄海涛。事实上,曾是小学美术教师的黄海涛做“驴友”已有十来年了,在他的影响下,妻子黄芙蓉也加入了“驴友圈”。出生于这样一个旅游爱好者家庭,黄歆轶4岁时就成了一位小“驴友”,跟着父母跋山涉水,去过不少地方。她小小年纪就游遍了新疆、西藏、敦煌、内蒙古等地,小学五年级时就随家人爬到了珠峰大本营。对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黄歆轶来说,旅游一点都不陌生,“在路上”也成了她钟爱的一种生活方式。

早在2003年左右,黄海涛就萌生了带黄歆轶和彭馨瑶远游的想法,考虑到她们当时年龄尚小,未能成行。而这次的“环球旅行”,也是黄家父母酝酿很久的一个重要决定。2012年夏天,爸爸妈妈询问黄歆轶和彭馨瑶是否愿意休学一年一起自驾旅行,姐妹俩惊讶之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紧接着,一家人便为这次远行忙碌起来,向老师、学校请假、办手续;准备皮卡车、帐篷、饭锅、药品等各类出行必备用品,对旅行知识进行“恶补”……

黄歆轶和彭馨瑶清楚地知道,她们此行除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宣传2014年南京青奥会。姐妹俩自己动手,事先做好所到之地的“行程攻略”,并准备了充足的南京青奥会宣传资料,她们还在母亲的帮助下,做了两份调查报告问卷,分别是《中国家长教育观念的调查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快乐指数的调查报告》。做好这些准备后,自2012年7月2日起,她们便跟着长辈,自驾环游中国并穿越欧亚大陆,踏上了这段别开生面的宣传南京青奥之旅。

旅途遥远,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成长

与“到此一游”的轻松心态不同,在旅途中,黄歆轶和彭馨瑶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们不光是游客,更肩负着宣传南京青奥会的使命”。每到一个地方,一家人就会去当地的广场、社区分发宣传资料,向当地人介绍南京、宣传青奥,她们还征集了各地民众对南京青奥会的祝福。姐妹俩还走进当地的学校和景点等地分发调查报告,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目前国内家长和学生的心态,也希望能够推动大家认识到体育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为青奥做一份贡献。

不过,上面几项“工作内容”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经常被误以为是发小广告的,没少受到无视和白眼。”彭馨瑶说。一开始,姐妹俩心理上难免会受到打击,但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她们一次比一次坦然,一次比一次淡定,不仅成功地发出了很多宣传资料,还回收了多达三千多份的调查问卷,收获颇丰。

“在欧洲,我们的英语进步得飞快。”黄歆轶笑称,是爸爸妈妈的“放手”加速了二人的英语“养成”。过海关、办手续、寻住处都被姐妹二人“承包”了,口语水平自然也得到飞快地提升。

与此同时,姐妹俩的性格也变得更为开朗乐观。彭馨瑶天性有些内向,但因为在旅途中频繁地与陌生人接触和交流,她的个性变化很大。“一开始,我也有些‘犯怵’,不敢上前与陌生人‘搭讪’。”但出门在外,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彭馨瑶只能硬着头皮主动上前,一次、两次、三次……抛开一开始的害羞和胆怯,她渐渐敢于走上前去,自然地向陌生人微笑问好。

也是在旅途中,彭馨瑶真切地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走出家门和国门的她,拜访中国驻欧洲各国大使,拜访当地市长,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相谈甚欢,与当地学校、华人组织联系举办活动,用各种形式宣传南京青奥会。一路上,她见识到了神奇广阔的大千世界,更觉得要虚心地学习。她发自肺腑地感叹:“在世界面前,我显得很渺小。”

成长路上,姐妹二人也结识了许多朋友,收获了许多感动。黄歆轶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没有边界,真情可以跨越语言和种族。在瑞士首都伯尔尼,黄歆轶一家人没有在酒店住宿,而是住在帐篷里。他们自己动手做了蛋炒饭、豆浆之类的简餐,并与住在营地里的陌生人一起分享。当他们从市区游玩回来时,竟看见有一大堆巧克力放在自己的帐篷前,旁边的卡片上写道:“很高兴认识你们,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巧克力的主人已不知去处。

进入北极圈后,在前往摩尔曼斯克的路上,一家人发现了一所农村学校,黄歆轶和彭馨瑶主动上前,和正在上体育课的俄罗斯孩子交流。语言不通,她们就连说带比划。后来,在学校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姐妹俩向他们介绍了此次旅行的情况和来到学校的目的——宣传南京青奥会!师生们热情地带着小姐妹参观了图书馆、教室、阅览室、办公室等。姐妹俩还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教中文,介绍中国,讲述旅行故事,宣传青奥会……她们为俄罗斯孩子送上南京青奥会的会徽,在欢声笑语和感动的泪水中,依依惜别。

就在这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中,姐妹俩不断地接收到来自他人的善意,也欣赏着世界的千姿百态。她们带着满满的感动和对未来的期盼,结束了这场非凡的旅行。

努力学习,期待未来再次出发

2013年8月底,从欧洲回来后,原本在启东上学的黄歆轶经过入学申请、参加考试后,如愿来到南京树人学校继续学业,此时她读初三,彭馨瑶读初二。

黄歆轶的初三过得可不轻松。毕竟中断了一年课程,又有中考在前“虎视眈眈”,黄歆轶面对的挑战不少: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新的教材;因为办手续推迟了一个月才开始正式上课,而时间在紧张的初三尤为关键……由于家离学校很远,光是坐公交往返就需要近两个小时,甚至有一次,黄歆轶竟在车上站着睡着了。尽管有不少困难,她仍凭借自己的努力,慢慢找回学习状态并坚持下来,最终考入了心仪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值得庆幸的是,初中一年的旅行时光给了黄歆轶难得的自我规划能力,她并不是被动地听从家长、老师的安排,而是逐步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规划自己的生活。如今,正读高三的黄歆轶身兼数职,既是班长,又是学校学生会秘书长、昆曲社社长,她还常常去儿童医院和社区做义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连外婆都忍不住问她:“活动这么多,你还有空读书吗?”但异常忙碌的她却将课外活动与学业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以说是学业、活动两不误,过得十分充实。

2014年,黄歆轶和彭馨瑶还参加了南京青奥会火炬手的选拔。经过了报名、演讲、才艺表演等重重选拔,两姐妹双双入选,成为青奥会中唯一一棒姐妹火炬手。“去了那么多国家,我们一直在宣传青奥会,所以更想当上青奥会火炬手,举着火炬在南京跑一圈。”黄歆轶说。

谈到未来,姐妹俩都表示,现阶段还是会好好学习,专心于学业,有机会的话还想出国读书。“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黄歆轶说。有过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未来是否还会再次出发呢?黄歆轶微笑着,看了看身边的爸爸。黄海涛说,如果有可能,希望在姐妹俩上大学之后能再来一次“间隔年”,这一次,他的雄心更为壮阔:“希望能自驾游环中国、非洲、美洲,最好还能去一次南极。”虽然只是初步构想,但姐妹俩对未来的旅途充满了期待。相信在未来的时光中,这对小姐妹会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路前行,抵达她们想要去的远方!

猜你喜欢
青奥会姐妹俩驴友
姐妹俩
驴友“迷失”
驴友沙漠惊魂记
趣猜中药名
小驴佳佳:环球世界的最小驴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