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而优则仕

2015-09-12 14:12闲云主人
食品与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易牙桓公伊尹

闲云主人

孔子的《论语·子张》里说“学而优则仕”,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国情还是“厨而优则仕”。

夏、商、周是上古三代。夏的开国君王是禹,而末代君王就是暴虐的桀。商汤想起事推翻桀,取而代之。他听说有一位伊尹很贤明,如果有了他,大事可以成功。伊尹是一个奴隶,在奴隶主有侁氏家中当厨。商汤向有侁氏提出要伊尹,可能是要买吧,有侁氏不同意,认为伊尹厨艺很好,家里没有他将举座为之不欢。聪明的商汤开口说:“我娶您的女儿为妻,将伊尹作为陪嫁奴隶给我,这总可以了吧?”有侁氏说:“我女儿的一家吃得快乐,那当然可以。”伊尹就这样背负鼎(煮肉的锅)、俎(刀砧板)作为陪嫁奴隶到了商汤那边。但商汤其实并不是要伊尹下厨房,他让伊尹斋戒沐浴,在太庙里迎接他,在他身上涂上公猪血,并让他跳过火圈(都是辟邪的行为),让他说一说治国的道理。伊尹却开了一个食单给他,里面所列的食材,恐怕今天看也还是好东西。这一番话说得商汤馋涎欲滴,说:“我能尝一尝吧?”伊尹说:“不行,因为这是天子享受的规格。您想品尝这些东西,只能推翻夏桀,去当天子。”商汤立即拜伊尹为相(就是宰相,主宰天下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更早的是上古三代的篯铿,就是因为做了个雉羹治好了尧的胃病,被封在大彭城,所以人们称他为彭铿。大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徐州有彭铿的塑像,他是徐州的守护神。彭铿作为御用营养师,身体力行,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又勤政亲民,活了800岁,到商末已有700多岁,娶了几十个老婆(老婆活不过他,老婆死了再娶),生了100多个子女。这也是“厨而优则仕”一例吧!

在这两位厨师之后,还有一位名厨易牙,不过此人品德很不好。易牙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弄臣。有一年冬天,齐桓公想吃羊羔肉,可是冬天羊不产羔,易牙竟将自己还是婴儿的儿子,加上牛奶,蒸熟了献给桓公,大得桓公欢心。齐国弄臣还有两人:竖刁和开方。竖刁为了拍桓公马屁,将自己阉割了,去服侍桓公(可以近距离或零距离服侍)。开方则违背当时“父母在不远游”的庭训(家规),不远千里去服侍桓公。这三人扰乱宫室,独揽大权,害死桓公(筑墙将他饿死),将齐国搞乱,最后导致亡国。这就是上古时代,“厨而优则仕”的实例。

清代袁枚因有一本《随园食单》而位列美食大师,但这大师是品尝有功,还有一位“天厨星”的后盾,那就是王小余。袁枚还写过一篇《厨者王小余传》。王小余死后,他每饭思之还潸然泪下。乾隆年间,还有一位曹能始先生,家厨董桃楣。曹有位朋友赴四川督学,想带董桃楣去执厨。董不肯去,曹怒而逐之。董下跪,说:“我本是天上的天厨星,因为您是天上的文曲星,所以特来伺候您。而那位督学是凡人,怎配享受我的厨艺呢?”说完忽然不见,据说是回到天上去了。

如此大谈“厨而优则仕”,并非号召有成就的厨子都去做官,而是要提高厨师的社会地位,重视厨师的创造性劳动。还有就是总结他们的经验,以文字和视听手段保存下来。还要在整理地方志、餐饮史时,多听听一些年事已高、硕果仅存的大师的“口头历史”,说句不好听的话,“做一些抢救工作”。我一直认为,本世纪餐饮业的竞争应该是创意和厨师的竞争。

“厨而优则仕”不但需要社会的重视,也需要厨师自身的努力。老一辈的“天厨星”无一不是热爱烹饪,努力学习,钻研厨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本帮泰斗李伯荣,生于烹饪世家,长在本帮老店,几十年来,一直在锅台灶边忙碌,承上启下(本家五代厨师,他是第三代。本帮菜中更是传承技艺,又有发扬创新)。直至今日,还诲人不倦。还有海上名厨莫有财,同其父莫德峻,兄莫有庚,弟莫有源,开创了海派扬菜新帮别,在“莫有财厨房”中献艺于“星五聚餐会”之间,调鼎于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之前。其代表作蜜汁火方、拆烩鱼头、三套鸭、生仁牛肉汤等脍炙人口,功莫大焉,技莫高焉。退休之后,聘者盈门,可又有谁将莫大师技艺用文字、音像保留下来了呢?如今大师已仙逝,遗憾也无法弥补了。

如今驰骋烹坛的许多大厨,包括有大师头衔者,一旦成龙、成凤了,拳也离手,曲也离口了。他们热衷于包厨房、上电视,凡作秀之事绝不错过,但如何将厨艺保持、传承下去,却是考虑不到了。如此这般,人们怎么会尊重你、追捧你呢?前几年,我在英伦酒店吃过丁忠华的菜。听说他自己开了一家“妈妈家”,不顾天热暴雨冲过去,以致上车时一脚踏空,鼻梁跌破,但吃到丁大厨的茭白炒鳝丝、炒猪肝,哪怕土豆色拉,真是妈妈家老味道,一点没有悔意。这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厨而优则仕”吧!

猜你喜欢
易牙桓公伊尹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伊尹摄政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联友钟社
齐桓公现象
易牙“烹子适君”的启示
蔡桓公讳疾致亡的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