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清闲总不如

2015-09-14 05:02风飞扬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士赵孟頫管道

风飞扬

也许深秋里看《深秋帖》有点刻意的矫情,然而花节时令里过晨昏,总难免有所相连。就这么拿起了它,如约会一段老时光,看到署名处,窗外寒枝瘦月,忽然有了牵挂。

管道升,幼习书画,笃信佛法,28岁那年嫁与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古时女子15及笄,而她待字闺中这么多年,却是不急不躁。佛家妙理,她亦读得通透,让人不得不道一句姻缘是三生石上写好的注定。

也许是一见钟情,也许是早已相互倾慕,爱字惜人,见笔法亦可知人心。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的才华出众,不同凡俗,是天定的眷属。

管道升不仅是才女,性情更是温良贤淑。婚后的朝朝暮暮,他们相伴日月,诗画互酬,窗前院落都结下了四季风情。

春归燕衔泥,他们在桃花树下翰墨丹青,落笔都是浓浓的深情,花瓣落在她发间,她垂首含羞,他神思飞渡。夏日晚荷塘,夕阳如幕,他们各执狼毫落烟霞,行楷两行,难分伯仲。秋来云淡天阔梧叶惊,她画梅兰墨竹,他解金石清声,她暗暗惆怅,他把她的名字刻在芙蓉石上,朱砂以铭。冬天暖阁点茶,举杯在眉,彼此看着对方,这一生的珍贵,也要感恩枕边人。

他们是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可以品诗论画,相互交流。也曾于西窗红烛下共写一个囍字,一边苍劲有力尽显担当,一边蝇头小楷情意绵长。赵孟頫在《题管道升梅竹卷》上写道:道升素爱笔墨,每见余尺幅小卷,专意仿摹,落笔秀媚,超逸绝尘,此卷虽是小景,深得暗香疏影之致。

精神上的佳侣,往往比凡俗烟火的陪伴更难求,他们就在这日常生活里超越了平庸乏味。光阴往来间,夫妻间的爱在岁月的脚印里徘徊,只是不再如少年时热烈。

赵孟頫常和名士相聚,总慕风流。当时府第里纳妾成风,也许是寂寞。赵孟頫也被撩动了春心,或许仅仅是想随波,或许是一朝喝了酒,否则总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这样直白,竟硬生生押了韵。赵学士真的是羡慕,春日的千娇百媚总比秋天将老的素颜更让人欢喜,所以才想把别人的春天,也塞进自己的生命。

他说得这样无情,不过是想不留余地,三尺冰封的下马威,不过要她别相劝,最好连失意的模样都别做出来。

管道升了解丈夫,年近五十的他一旦提了出来,定是盘算了良久。她有任何不从,都是嫉妒不容人的表现,这在古代不是一个贤妻该有的姿态,甚至她应该张罗起来。

似乎万事万物都有注定的使命,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懵懂无知,还未来得及思量,已是芳华落尽。看过了池塘里残荷的孤傲,秋天的浩荡总能修出几分出尘的容颜,全在这清冷的衣袖间,铺陈下几点伏笔,让回忆还能认出来时的路。

她占了春光又算什么?哪个迟暮女子不是从对镜贴花黄的季节里过来的,轮回的路那么长,人生的风雨冷暖自知,也得经历过才能懂得。

她用不著劝,若苦口婆心含悲带泪,倒真失了风度。和赵孟頫这些年的夫妻,总得道一道心言: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文字能做暗器,没有悲欢,只是尘埃落定的永恒,这话绵里藏针,直到人心最柔软处。时至今日,你早已不是最初的你,我亦不是最初的我。你说,玉堂春里没了你,这辈子如何做到?文字永远读不尽,念念回顾中,定是用心里饱满的万般情愫去弥补,尘世遗落的风骨,辗转受苦而不肯离去,就为此生一遇,做你一个人的传奇。

赵孟頫再没了纳妾的念头,不是不敢,而是无意。

多少次,他在窗前绘画,偶然一瞥,人到中年仍清瘦的妻子正在桂树下教稚子读书,端庄贤淑,自有一种精神在,似傲霜秋菊。这是他的妻,将老的妻,眼角已有细微纹路,手亦不再柔嫩,她把一生最好的时光都交付了他,不过要一个地久天长。

他暗自心恼,笔下的《鹊华秋色图》有了点点寒意。能于无知无觉中把他影响的,也只有管道升了。多少如初美好,怎么走着走着就忘了。他在心里唤她一声,瑶姬。这是管道升的小字,总不肯轻易示人,多少次柔情里的娇羞,原来那么近,只隔了一道迷惘。他的妻就是他的巫山神女,朝暮相见,岁岁长安。

此时,一切繁杂化为简静,他只想帮她拢一拢鬓边的发。

管道升除了作诗,书法绘画皆所长,尤擅画墨竹梅兰。手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

所以,从一开始管道升就是与赵孟頫并肩临风的树,从未想过攀缘,她和他一样,清风为笔天为纸,看一样的风景。在他们影响下,赵氏三代出了七个书画家。

《深秋帖》流传至今,是一次疏忽,却有情长留。这是一封家书,原该由管道升写给婶婶。可那段时间她总是琐事缠身,偏这天赵孟頫心情好,又得闲情,案子上的纸墨都是现成的,干脆就替了一笔。

“道升跪复婶婶妆前……”写得轻快利落,修朗舒畅,写到结尾处,顺手就署了自己的名,“子昂跪复”,哑然一笑间,也已涂改了过来。夫妻本一体,家书谁写都一样,可毕竟这两人不寻常,短短的便笺,大家气象藏不住,云无心以出岫,千古佳作,墨迹已成。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后人,入仕元朝,虽已名满天下,但心里矛盾始终无法放下,为了宽慰他日渐郁结的心,管道升决定与他南归,不料途中,她病逝于客舟,流水悠悠,唤她魂归故土。

赵孟頫悲痛欲绝,亲笔撰写《魏国夫人管氏墓志》,极尽悼挽,这女子也是他的知交益友,这一走,再无人能跟从他的脚步。

三年后,赵孟頫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两人同棺共椁,生死相依。

猜你喜欢
学士赵孟頫管道
瓦学士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赵孟頫《汉汲黯传》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