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9-15 14:44蔡永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脉血硬化下肢

蔡永江

临床研究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永江

作者单位:518036 广东省深圳市,北大深圳医院体检科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为单用前列地尔治疗组,B组为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足背动脉血流量及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A组的82%(P<0.05),踝臂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发挥溶栓作用,提高血液流动性;药物发挥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及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 西洛他唑;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疗效与意义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1]。患者发病后主要累及中下肢大中动脉,引发下肢缺血症状、缺血性溃疡甚至坏疽,造成患者步行困难甚至截肢,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本试验旨在研究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男性28例、女性 22 例,年龄 42~68(55.3±13.2)岁。B 组男性 29例、女性 21 例,年龄 43~69(56.2±13.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下肢动脉硬化诊断标准[1],并行相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缺血等病史;心电图检查显示冠脉缺血;胸部X线片见主动脉突出迂回、钙化或分支动脉钙化,肢体及脑血流图弹性不明显或消失;多普勒超声示踝肱指数在0.4~0.9。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间歇性跛行,下肢酸软、麻木或疼痛感。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或多发性大动脉炎症等疾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接受各项临床检查与治疗。

1.2 指标检测 所有患者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2,3]。踝肱指数(ABI)测量:受检者取仰卧位,采用日本Omron-Colin公司生产的无创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BP-203RPEⅡ)同步检测患者四肢血压,用踝部血压除以两上臂血压高一侧血压,即ABI值。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饮食均低盐、低脂,并进行针对性降压、降糖、降脂治疗。A组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10 μg前列地尔融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0 d。B组使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进行治疗:前列地尔使用方法与A组相同;西洛他唑第1周2次/d,每日剂量50 mg,第2周将西洛他唑药物剂量增加至100 mg/d;共治疗 30 d。

1.4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足背动脉血流量及治疗总有效率等[4,5]。治疗总有效率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评定:①显效:服药后患者麻木、疼痛、跛行等症状消失,皮肤颜色及温度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麻木等不适症状有所改善,皮肤颜色及温度均较治疗前好转。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有改善且超声下肢动脉闭塞情况无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B组患者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单用前列地尔组的8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数及百分率(%)]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B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指标比较 B组患者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注:A组:单用前列地尔治疗组;B组: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PW:左室后壁厚度;IVS:室间隔厚度。与A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LVEDD(mm) LVESD(mm) LVPW(mm) IVS(mm) LVEF(%) 全血黏度(低) 全血黏度(高) 血浆黏度A 组 50 65±2 56±7 9.9±1.7 10.4±1.4 38±8 9.0±0.4 6.2±0.2 1.8±0.2 B 组 50 58±3a 46±4a 9.6±1.4a 10.9±1.2a 46±10a 7.1±0.1a 5.1±0.1a 1.5±0.1a

表3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指标比较(±s)

注:A组:单用前列地尔治疗组;B组: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组。与A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踝肱指数 足背动脉血流量(ml·s-1·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50 0.71±0.15 0.93±0.12 0.51±0.12 0.63±0.17 B 组 50 0.72±0.14 0.97±0.16a 0.50±0.11 0.78±0.18a

3 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下肢的局部表现。本病主要是在年龄、血脂、血压及血糖等因素影响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受损,血管中层厚度增厚,使动脉血管壁内形成粥样硬化[6-9],最终造成下肢动脉血管狭窄乃至血管闭塞,引起下肢行走无力、疼痛甚至肢体坏死等。

踝肱指数是踝部最高血压及肱部最高血压的比值。该比值下降不仅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预示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10-12]。踝肱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硬化等疾病呈负相关。临床以踝肱指数低于0.9作为动脉硬化病变的界限。踝肱指数测量是一种简单、实用、可靠、无创的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还能够有效评估动脉硬化状态和药物治疗效果,与金标准DSA诊断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趋势。

前列地尔是机体内血管活性物质[13-16]。其作用机制在于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MP含量以达到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管收缩功能的目的。相关研究显示,前列地尔还能够激活脂蛋白酶并促进甘油三酯水解,从而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直接发挥溶栓作用。西洛他唑为特异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通过增加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发挥抑制血小板活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11,12]。该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较强,胃肠反应较小,不易造成出血,治疗安全性较高。本试验结果显示,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踝肱指数等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用前列地尔组。两种药物共同使用可降低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动脉收缩作用。另外,使用药物后,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安全系数较高[14,17]。

综上所述,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发挥溶栓作用以提高血液流动性。药物发挥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及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117.

[2]卢冬喜,于常英,张建东,等.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862-863.

[3]赵静,张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研究,2012,11:172-174.

[4]张弢,于晓静,唐田.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糖尿病新世界,2014,10:12-13.

[5]管强,张云峰.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11:1140-1141.

[6]陈春香,曹春芳,宋彩霞.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踝/肱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1:761-763.

[7]周白丽,周青海,徐海峰,等.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5,11:12-14.

[8]卢振华,马业新,冯达应,等.西洛他唑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2:881-884.

[9]陶枫,秦丰明,唐欧杉.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观察.2013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2.

[10]刘海勇,赵俊卿,顾学昌.抗血小板药物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中南药学,2013,12:893-896.

[11]王红柳,张钟爱,骆天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吉林中医药,2012,10:1006-1008.

[12]张红,李小鹰,罗学胜,等.踝肱指数高值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特点.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2:1238-1240.

[13]司华鹏,王继青,唐靖,等.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1,15:978-980.

[14]陈静,林源,黄之杰,等.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1,26:2953-2955.

[15]李继敏,胡大一.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4,2:164.

[16]杨军,徐玲,徐勇,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足病的关系探讨.四川医学,2005,11:159-160.

[17]潘国忠,马志敏,胡大一,等.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6,4:33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lprostadil and Cilostazol combined treatment applied in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lprostadil and Cilostazol combined treatment applied in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CAI Yong-jiang.Physical Examination Department,Shenzhe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 518036,China

Objective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Alprostadil and Cilostazol combined treatment in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Methods100 cases of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were chosen and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Cilostazol was administrated onto group A,Alprostadil and Cilostazol combined treatment was administrated onto group B.The hemorheology,lipid indexes,arteria dorsalis pedis blood volume and total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group B was 98%while group A was 82%which indicates group B showed higher efficiency(P<0.05).The arteria dorsalis pedis blood volume of group B was much higher than group A(P<0.05).ConclusionThe combined therapy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improve blood fluidity.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long-term therapy with lower adverse effect,evidently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atherosclerostic patients.

Alprostadil; Cilostazol;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4.019

R543.5

A

1672-5301(2015)04-0365-03

2014-07-30)

猜你喜欢
动脉血硬化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