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学案例的思考

2015-09-16 09:19杨喜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当堂先学人文

杨喜子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构建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师生活动的创造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积极思考,讨论互教,当堂训练,学生体验到了生命的苦乐内涵,丰富了人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验生命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13

【背景】

我校深入贯彻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主旨句、主题句,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悟,借鉴这种人生态度,增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

【案例描述】

《谈生命》是我们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一点尝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到学生的阅历、生活经验不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体验生命苦乐,并渗透生命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的比喻。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经典语句蕴含的哲理。3.实现自我教育: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2分钟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组织学生阅读“作业纸”中的“走近作者”部分,然后让学生展示。(8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两组比喻句,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互教,达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20分钟

四、当堂训练。再读课文,巩固理解两组比喻句的含义,完成“作业纸”中的造句部分。(15分钟

第二课时

一、上课,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思考探究,完成3个问题。(2分钟

二、多媒体显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文本,独立思考探究。(18分钟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用“是”字?

2.课文最后一层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说说你对“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的理解。

4.冰心老人认为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请用一个比喻句诠释你对生命的理解。

三、师生交流互教,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内容略

四、教师强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把握了生命的规律与本质,也获得了对生命独特的情感体验。恩格斯说,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愿同学们在生命的长河中,鼓起奋发向上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1分钟

五、当堂训练:完成“作业纸”相关训练巩固题。(14分钟

【启发感受】

1.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目标,课堂节奏紧张,学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达成。

2.“三维”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心中把握好,并渗透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了语文的感染作用。

3.师生之间的合作互教增强了学生认知的深刻性。教师注重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师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智育和德育是同步提高的。课堂上的拓展延伸,讲练结合,让学生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真实,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谈生命》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丰富人文素养。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当堂先学人文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人文社科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