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鉴赏艺术之我见

2015-09-16 09:26胡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范进中台阶孔乙己

胡敏

[摘要]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以其精彩跌宕的情节,典型丰满的人物形象,意蕴深邃的主题思想深受学生欢迎。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文学艺术鉴赏,因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特性,教师对小说的阅读指导理应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小说鉴赏艺术线索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20

指导学生鉴赏小说,在学生初步接触鉴赏艺术的时期,关键是要给学生指明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一、理清文章线索,把握结构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全文结构的脉络,它把文章里的人物、事件都串联起来,使文章浑然一体,因此它是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了解小说的线索,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李森祥的《台阶》一文,就是以“台阶”为线索,“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谦卑的父亲心里却是要强的,为了建造台阶,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当“我”家的台阶真的高了的时候,父亲却并未感到幸福,他无法改变原来的自卑心理,处处不适应。文章围绕“台阶”,塑造了一位勤劳、要强又谦卑的农民形象。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一文,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展开情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变来变去,完全决定于对狗主人的身份的估计,在他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由对小狗的称呼“疯狗”“下贱胚子”“名贵的狗”“野狗”“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这一系列变化,窥视狗主人的身份,从而展开情节,使主人公的嘴脸暴露无遗。鲁迅小说《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

二、找出典型环境,了解背景

小说里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多指景物,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与主题密切相关。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开头交代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又介绍了喝酒的人群,并把喝酒的人分为短衣帮和长衣帮两大类,这样就把人物活动的场所固定在了酒店里,小小的酒店,几乎囊括了社会上三六九等的人,可以说酒店虽小,却是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缩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世态人情。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这一句说明了环境的肮脏,反衬出农民的地位低下,同时也勾勒出当时江浙小镇的风貌,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三、分析人物性格,概括形象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是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描写,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补,也没有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衣服都不洗,这就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想求得功名,害怕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刻画了他死要面子的形象。“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这幅肖像活画出了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文章通过对孔乙己的语言描写,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了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刻画了一个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读书人形象。

四、分析重点词句,帮助理解内容

小说中有的词句所蕴含的意思,关系到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要把握小说的这些重要内容,就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分析和理解。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把“字帖”比喻成“小国旗”,说明了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尔萨斯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中。作者的这种写法烘托出教室里浓厚的爱国氛围。又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中的“监狱”是指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打开监狱大门”比喻赶走侵略者,人民重新获得自由;“钥匙”比喻法国人民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五、揣摩写法技巧,理解主题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范进中举惊喜以致发了疯,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中举发疯”虽然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但也如鲁迅所说是“会有的实情”, 因而是可信的。它是对当时读书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成名就就惊喜若狂的心理的夸张描写和讽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对小说的鉴赏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这需要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熏陶其艺术情感。语文教师更应该努力探索符合小说体裁特点的教学方法,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有丰富艺术情操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范进中台阶孔乙己
“范进中举”现实版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台阶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台阶